芦塘村,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的一个行政村,该村民风淳朴,是本地闻名的民族团结示范村,距离盘信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与盘信镇大湾、后寨、地容、满家等苗族村寨接壤。该村的天王庙遗址、小干庙遗址、芦塘封禁碑、冶罐场遗址、大炼钢铁高炉遗址等古建筑保存完好。
诗人苗裔
芦塘村有一位诗人,叫苗裔
他把家安在春天里
在冬天,他杀年猪,邀请一帮文人
去他们村子看风景,吃年味
诗人苗裔走过许多地方,山东或新疆
干过不同的工种,写下相同的情诗
不管是对工作,还是对女人
用情用到了骨子里,不说苦恨
只有满腔热情
诗人苗裔今年不出去打工了
在家围塘养鱼。公司还没有成立
但我已经看到,一根思想的芦苇
长在塘边,闲下来的时候
写写诗,像陶渊明
跳花坪
跳花坪是想象的,一块平地
枞树林立,冬天的荒草还不肯枯去
它们被以前跳花男女的情歌
滋润得过了火,以致一直疯长
忘记了季节的更替
天王庙遗址
道路已经断了,杳无人迹
天王庙遗址淹埋在草丛中
树荫下,萧条破败,隐约的地基
剩几块石头,坐满了苔藓
残留一个显应祠,上面写着:
报德非那些赤子,最美是这个菩萨
天王庙遗址,我摸一摸石头
感受历史留下的余温
想起以前香火的旺盛
苗家男女老少的虔诚
走路的,骑马的,来到这里
都要拜会,像拜岳母一样
不敢大意,天王庙住着一方诸神
我也来拜会,菩萨不显灵
或许我不是那些报德的
大炼钢炉遗址
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
大炼钢铁,十年赶超英美
共和国当年的口号一吹
炼钢炉就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
平均分配,每个公社都有一个
芦塘村炼钢炉,是团寨人民公社的
当年的热火场景,只剩下半堵土墙
被火烧硬的地方,像一根根骨头
挑着周边的森林,嗨哟嗨哟的
一个早上,一个山坡就被挑光
连树根都无法在土里躲藏
炼了那么多年,还是没有赶上英美
只是赶上了遗址,它的故事
还在一些老人的身上保留
封禁碑
封禁碑不是墓碑,尽管都叫碑
墓碑是封死人,封禁碑是禁活人
立在百年的老柏树下
约法几章,封山封水封树封林
树不倒,碑不坏,活人都要严禁
同治年间建村,立碑于此
严禁破坏,严禁偷盗,严禁斗殴
谁触犯条律,就按碑法封禁
给他禁山禁水禁树禁林禁身禁神
让他看着封禁碑,就想到墓碑
95岁老党员沈文凤
推开沈文凤老人家的木门
她坐在一张椅子上
像坐等一位将要迷路的访客
借用微弱的灯光,试探打量她
不敢确定,沈文凤老人已经95岁
还能清晰地健谈,摆古
她说自己是一个有60多年党龄的党员
解放初当过村干部
她说自己生病了,就不干了
她说芦塘村,嫁来的时候就是这样
她说自己现在身体还好
天晴时带着自家的狗在通村的水泥路走走
她说就是眼睛有点不好使
每次碰见村里的小伙子
都以为是丈夫回来看她了
送神
好吧,就送到这里了
千言万语不如围一方土地
多烧些纸钱
阴间的生活没有阳间的辛苦
我们多挣钱
也是为了围一方土地
在上面修一座属于自己的坟
我们生活好了
才能让你在阴间过得舒服
洗衣服的女人们
小河,就是一个女人的一生
年轻时,有年轻时的衣服
年老了,有年老了的河水
把穿在身上的衣服脱下来
到该洗洗的时候了
早晨洗,把初恋洗得红光满面
中午洗,洗着中年背篓的恩爱
傍晚洗,头帕洗成老年的颜色
每天都去河边洗一洗
洗得衣服越来越旧
洗得生活越来越短
【编辑:文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