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现代 >> 正文

归(组诗)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伊鸣    阅读次数:4284    发布时间:2016-02-14

村东头的那座木桥,早上走出去

朝阳染红天际,年轻气盛

纵然行遍千山万水

也没有犯上思乡病


村东头的那座木桥,傍晚走回来

晚霞很美,但已是浮云

一去一回,人生的光阴

像桥墩,到了该换新的时刻


村东头的那座木桥,老了

还能有几次在上面行走

趁着佝偻还没有触到地

桥还能承受一些折腾

回去走一走,就当是

对辛苦一辈子木材的尊敬


母亲做豆腐 


从记事起,每年都会吃到母亲做的豆腐 

比盘信镇的那些还要好吃 

做一桌,要花一天一夜的工夫 

从量豆子开始,用清水洗两遍 

再浸一夜,第二天早上挑到石磨上磨 

转石磨要有力气的人,我父亲一个小时 

就把豆子磨得粉身碎骨。洁白的豆浆 

倒入灶上的大锅,温火十几分钟 

用一个大缸降温。冷却了 

倒入竹漏上的细帕,慢慢地揉 

能成豆腐的全部下到锅里 

不能成豆腐的就成渣 

豆浆在锅里吸入讲究的石膏 

然后倒入一个木匣子,沥干水 

豆腐就成型了。这些工序 

都会花去母亲过年时的一天 

她做的豆腐,我已经没有多少时日吃了 

不是我的口福不好,而是 

母亲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


过年的时光


旧年的时光,在新年的天空撞钟 

“咣当”一声,太阳就从树枝上长出来 

整个村子,各种事物陆续苏醒 

林子太大,各种鸟尽量飞翔、喧闹 

年的气氛在一缕阳光中萦绕 

鞭炮、花炮一起响,晨曦乐开了花 

大人烧香祭先祖,孩子们 

忙着贴春联。窗格上的吉祥如意 

金光闪烁,门神长须飘扬 

大狗小狗,在平坝上欢蹦乱跳 

它们对于人间的年,也是很高兴 

可以有数不完的骨头 

来自年猪和年鸡。每当听到猪叫 

狗就知道有油腻的生活 

只是喜气洋洋的时刻,总有一些人 

逃不过阎王的手 

比如镇上的张九爷,村里的龙二妞 

他们还没有等到太阳冒上屋顶 

自己就闭眼,把一生交待在年关 

同样是花炮声,上山的 

总比屋前的听起来更使人心碎


春节中的苗王城


从大门到城里,在人潮汹涌中 

王位一直寻找的那个人 

被众多的人头淹没。王那年匆匆的出走 

千军万马只是口头的传说 

战死沙场,或妇女们日夜的期盼 

在城门上挂着一面锣 

只要一敲响,苗歌就在舞台上唱起 

走上去的那些人,千百年留传下来的技艺 

把偌大的场地围得水泄不通 

其实没有人能够再登上王位 

也没有人朝着那把金椅跪拜 

来这里,人们只看闹热,看人潮人海里 

是否有一个可以相恋的人 

走了那么多的邪门歪道,每一个路口 

没有王的女人要等的那个人 

遍地都是人,苗王城始终是孤独的


回家过年 


石二楞已经出去五年了,音信全无 

今年听说要回家过年 

他父亲高兴地跑到镇上 

有人告知,邮局里有包裹 

他父亲取出来,一层一层地打开 

包裹里是一副骨灰盒 

上面写着:石二楞今年终于回家了


墙上的明星 


他们一直在墙上微笑,不知道笑什么 

这么多年过去了。板壁被岁月腐蚀 

斑驳离离,像御下浓装的女人 

满脸的阴森,在昆虫的坚牙利嘴下 

糊上的那层纸,老化得比时间还要快


墙上什么都可以贴,唯独缺少的是父母的恩情 

明星长得再好看,始终只是一张纸 

感受不到来自亲人的温暖 

没有父母管理的木房子,过年了 

把追星的青春,剥得面目全非 


明星们坏坏的笑,在遥远山村的一幢破旧的房子 

不知是寂寞得无能为力 

还是对山里人的现实生活感到痛苦


旷野的祷告 


肆无忌惮地在旷野上用力生长 

这些野竹子、枞树林、杂木 

组成强大的队伍 

占领山头、洼地、田土 

道路经常不好意思 

断绝在杳无人迹处 

像一条被斩了头的菜花蛇 

拼命地从棘荆丛里钻出来 

走在路上,到处抓鸟的人,工具齐全 

树林损失多少的伙伴 

风吹着,如同哭丧的哀恸 

把砍了几十年柴的老人 

泪眼朦胧,道路越来越不好走 

荒芜了的旷野,撒满 

在旷野上胡作非为的人心


砍柴


柴在山上,不砍不叫柴,叫树木 

砍了才是柴。我挥刀而下 

此木就是我的,找一根树藤捆绑 

钎担就有用处了 

砍柴六十年,八千里路 

风和月,人间换去多少颜色 

砍一刀,心痛的不是树木 

而是柴砍了又长 

我却在砍柴的过程 

被柴砍成了一个守村的老人 

柴在山上,我也在山上 

相依为命,砍柴是最后的职业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39146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