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文坛资讯 >> 域外 >> 正文

《2015年中国诗歌排行榜》出炉:湖南诗人 焕发光彩
信息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徐亚平    阅读次数:3116    发布时间:2016-02-16

“2015年湖南诗人创作力旺盛,表现不俗。”1月28日,著名诗人、评论家周瑟瑟告诉记者,刚刚出版的《2015年中国诗歌排行榜》,有12位湖南诗人入选,其中阿然入选“2015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90后10”,谭克修入选“2015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70后10”,成明进入选“2015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寂静诗人10”,陈惠芳等诗人入选“2015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综合榜”。

《2015年中国诗歌排行榜》由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邱华栋主编,诗人周瑟瑟编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共推出“2015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总榜10”、“2015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00后10”等九大榜单。诗人臧棣认为:好的诗歌选本,不仅需要编者对诗歌现场的熟悉,也需要编者对诗歌发展脉络有清醒的认知。更为重要的是,正如我们要做一桌菜,编选者总要对自己的编选风格,以及它想呈现的诗歌格局有敏锐的见识。从这个意义上讲,邱华栋、周瑟瑟编选的这本诗歌选,就显示了对于当代诗现状的独特的眼光。

周瑟瑟向记者介绍了榜单的五大入选标准:一、诗歌文本的持续创造活力(总榜);二、在诗歌语言谱系里的个人化突破(代际榜);三、对自我的诗歌启蒙即现代性表达(新人);四、在诗坛主流之外的寂静写作(寂静诗人);五、在新旧面孔交替下的诗人代际秩序(新人)。

“湖南诗歌新人不断涌现,历年来,全国诗歌年度选本均有湖南诗人出现,且作品质量较高,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周瑟瑟说。他向记者简述了几位湖南入选诗人的理由:

阿然的先锋性在90后中尤为可贵,他在语言上的实验预示着一代新人对诗歌的敬畏与不妥协。

谭克修的诗歌谱系里有一个“还乡者”的形象,而现在他把生活的杂音提高到一个合适的分贝,他的叙述于是有了自由的呼吸,在生活的现场解决自身的问题,他的地方主义诗学观点佐证了他的写作路线。

成明进在县城生活,写了10多年的“意味诗”与“意味哲学”,诗歌与理论文本有4大部上百万字,当年叫他老师的人都成了比他名声响亮的诗人,而他固守意味诗与理论,这是一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诗歌报》现代诗歌大展时冒出来的诗学概念,如今似乎只剩下他一人坚守阵地,战友四散,大旗飘飘,今日再读他的《我希望在秋天告别》《航行在海》,突然升起悲壮之感。他一个人走在县城的青石板小巷里,夹着雨伞与油印诗集,他的形象是一个经典历史性形象,60后70后诗人大多有那样的记忆。成明进顽强地走在“意味诗”的道路上,他的寂静是“航行在海”的寂静,他一生就如此航行下去,但他与历史有过“告别”,你们都不在历史中了,而他要创造“意味诗”不灭的历史。

陈惠芳是新乡土诗的代表诗人,他的《南洞庭》一诗具有强烈的人文情怀,结构开阔,对南洞庭的自然人文进行了一次有深度的诗意思考,是接地气的作品。

周瑟瑟特别强调:“‘寂静诗人’入选标准是强调‘在诗坛主流之外的寂静写作’。做这个时代的寂静诗人是一种精神与文本的综合修为。我特意把自我边缘化的诗人选出来,我庆幸能读到他们的作品。或许还有根本就读不到的作品,那些人在哪里?我将继续寻找,寻找这个时代的诗歌失踪者。我主张回到‘寂静写作’,那些在县城里、在乡下、在深山密林里自我幽闭的诗歌兄弟,你们的‘寂静写作’拒绝了‘诗歌中心’的干扰,保住了诗歌的内在清净与人文理想。所以,我反对在排名上的争执,而排行榜单只是文本的相对较量,而不能说明一切。你的写作状态决定了文本的最终高下,我希望在明年编选《2016年中国诗歌排行榜》时,大家争当进入中国诗歌TOP排行榜年度十大‘寂静诗人’。”

诗人沈浩波认为:做一种排行榜形式的年度诗歌选本,有可能陷入吃力不讨好的尴尬。编选者是否诚实于诗歌本身,而不是屈从甚至讨好于陈腐诗坛固有的权力话语秩序的态度和决心,是能否成就这样一种选本的前提。而在这一点上,《2015年中国诗歌排行榜》做到了。有了这个前提,就意味着有了澄清和重构的可能,有了诚实于诗歌本身的态度和正气,意味着做一个排行榜终于师出有名。接着就要看编选者的审美能力,诗歌趋势的辨析能力,对诗歌现场的熟悉度,对诗歌细微甚至微妙处的是否心领神会,对优秀诗人托举魄力,打破陈规树立新风的彻底程度等等。在我看来,《2015年中国诗歌排行榜》在以上各项指标上做得都很出色。因此,我们终于可以说:我们第一次拥有了一种具备排行榜意义的诗歌选本。

而在这个诗歌选本中,湖南的诗人们焕发着他们独特的光彩。


【编辑:与文为邻】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7932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