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文坛资讯 >> 域外 >> 正文

“世界读书日” 与书籍的相遇是一种缘分
信息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行 超    阅读次数:12828    发布时间:2016-04-18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自1995年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规定为“世界读书日”,希望通过这一节日的设立,推动更 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举办 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在我国,近年来,党和国家对阅读越来越重视,连续三年将“倡导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建设“书香社会”提供了有力 的支持。


  儿童阅读现状:欣喜中有忧心


  2016年4月4日,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于第53届博洛尼亚儿童书展开幕日当天公布了2016年度“国际安徒生奖”获奖者名单。来自 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不负众望,顺利摘得这一世界儿童文学领域的至高荣誉,实现了华人在该奖上零的突破。这不仅显示了曹文轩个人文学作品、文学观念在 世界文学殿堂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更是对中国儿童文学近年来发展成果的肯定,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儿童文学的 发展和阅读当会迎来新的契机。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蓬勃发展,在出版数量、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此有儿童文学“黄金十年”的说法。刘海栖告诉我们,当前我 国的童书阅读在政府推动以及创作、出版、教育、阅读推广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与之前相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有数据可以说明,当前,童书市场已经占到整 个图书零售市场的20%左右,而儿童文学读物又占到童书市场的40%。方卫平说,从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国儿童阅读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私人和公共空间,都 获得了极大的重视和空前的推进,例如大众和各界对于儿童阅读的重视,各种方式和途径的阅读推广活动风生水起,以父母、教师为主的成人对儿童阅读的热情投 入,有识之士提出了将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并设立国家阅读节的建议等等。

  与此同时,校园阅读越来越兴盛。陆梅在对一些学校的观察中发现,这两年的校园对阅读愈益重视起来了,各种读书节活动方兴未艾,从校长到老师也愈 益有了重视,这是一个美好的开端。假以时日,相信阅读会成为孩子们和老师们的一个相伴相随的习惯。安武林也提到,近几年儿童阅读的氛围有了很大改善,尤其 是随着儿童文学作家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让孩子们认识到了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魅力。


  阅读的“偏食”现象


  不过,面对浩瀚无尽的书海,老师、家长以及广大小读者在选择时面临着很大的困惑,阅读的“偏食”现象已成为愈来愈突出的问题。就像陆梅所说: “好比一个悖论,以前,我们小时候是没有几本书得以选择,但是却有大把大把的时间;而今天的孩子,有很多很多的书可供选择,却是没有读书的时间。所以,说 到童书阅读的现状和问题,归结到根本,就是时间。那么今日孩子的时间去哪里了?课业、补习占了大量时间,这是当下孩子的一个普遍现状。”

  方卫平提到,儿童阅读材料的良莠不齐、成人引导和伴读能力的普遍缺失、阅读推广活动及其体制建设不够完善等是儿童阅读的主要问题。这些年来,为 了改善上述问题,进一步优化儿童的阅读环境,提升儿童阅读的品质,许多家长、教师和相关机构都在不断努力。但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机、完善的儿童阅读保障体 系,仍然需要时间和实践的积累。

  安武林认为,我国当前童书阅读现状堪忧,整体上的阅读数量在增加,但阅读的质量在下降。当前孩子们的阅读,基本上以小说和童话为主,诗歌与散文 的阅读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过分夸大经典和好书的力量,致使许多改写改编的经典书混进经典和好书的书单之中,鲜活的当代作家的书却被冷落。大部分读者读小说 童话多、诗歌散文少;读外国作家作品多,读本国作家作品少;读畅销书多,读非畅销书少。


  阅读的引导很重要


  与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大繁荣的局面相对应的是,由于我国的儿童文学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理论建设和创作队伍的准备不足,目前儿童文学创作受到市 场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出现了很多同质化、跟风的现象。部分作家忙于应付出版社的稿约,无法沉下心来精心雕琢自己的作品,还有的作家习惯于简单说教,偏重认 知却不重视审美与想象……这些问题近年来已经引起了儿童文学作家和学者们的普遍关注。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和阅读环境,如何为不同年龄段的小读者挑选适合他们的、既有教化意义又有审美享受的有营养的好作品,作家、批评家以及老师、 家长的引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方卫平说,为孩子选择童书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童书本身的优秀性,这与它的地域属性没有关系。但有一点,在选择国外童书 时,不要迷信宣传标签,要学会判断作品的文学质量,同时还要选准优秀的译本。今天的童书市场上,粗陋的翻译太多了。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书,是需要今天的成人 来承担的文化职责。作为儿童阅读生活的指引者,一方面,我们应当充分尊重儿童的阅读自由,理解他们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知道如何从令人眼花缭 乱的童书市场上为孩子挑选出最优质的童书。这对那些在童年阅读生活的第一现场陪伴和指引孩子的父母、老师们来说,尤其任重道远。

  刘海栖说,对中国的孩子来说,阅读当然应该要选择经典,但这经典不仅是那些国外的经典,还有国内的经典。在这个问题上,老师、家长和阅读推广人 应该起到好的作用。同时,当前儿童阅读大多集中在儿童文学类上,这个局面应该逐步改变,儿童的阅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其他门类的作品也要 读,比如知识类的、艺术类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家长的文化水平。家长有了较高的文化水平,就会主动避开低质量的商业童书,而选择品位较高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孩子读。读好书 的过程也就是儿童自身阅读品位提高的过程。”刘绪源说,“现在一些商业童书非常畅销,这与全民文化水平还不够高是有直接关系的;而这些书的泛滥,又极大地 限制了下一代阅读水平、审美能力的提高。”


  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书


  同时,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在选择图书时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依照儿童读者的年龄层次,儿童文学素有幼儿文学、儿童文学(狭义)、青少年文学的区 分。总的说来,幼儿文学多以表现轻浅、单纯的幼儿生活趣味为佳,狭义儿童文学主要面向小学中低年级儿童,其题材、写法等都开始多样化了,但在作品的情感和 观念基底上,仍应以阳光、乐观、积极为主调。”方卫平向我们介绍道,“相对来说,青少年文学的写作框范最少,大多数青少年也已具备自主选择读物的能力,那 些关注和书写青春期生活、情感和成长体验的作品,最易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共鸣。”

  刘绪源提倡,0—2岁的幼儿应选择有声音节奏的故事书;2—6岁儿童应多选择能激发儿童想象力的书,童话类的图画书可占较大比重,亲切的日常生 活故事也很受他们欢迎,但不必过多选择太深的说道理(包括一些科学道理)的书;6—7岁的儿童可读一些“桥梁书”和比较复杂的绘本,前者如郑春华的“马鸣 加”系列,《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等;7—11岁孩子读的书应越来越深,不要再以图画书为限;11岁以后,除了读儿童文学,成人文学也可以读起来。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具有相似的特征,这一判断在文学作品中同样适用。陆梅认为,好的童书或许无关年龄,既适合给孩子看,同时也让大人们欣然接受。 她建议从孩子的兴趣入手,结合实际年龄挑选适宜的图书。比如,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可以结合他/她的喜欢,挑选图画书和短篇童话;小学中高年级的孩 子可以阅读经典的文学书、科普地理人文,比如一些出版社引进的国际大奖书系,中国作家获冰心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的书系等等;再大些的孩子,什么 样的好书都尽可囊括。“其实我们和一本书的相逢就是缘分。倘使你喜欢一本书,你被这本书打动,因之而产生一种喜悦和复杂的感情,那也意味着你在恰当的时候 遇到了一本恰当的好书。有些书,可以错时而读;也有些书,在年少时遇见,有时会影响你的一生。正所谓——读书切忌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未懂不妨权放 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编辑:与文为邻】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7999214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