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文化艺术 >> 曲艺 >> 正文

贵州京剧院展名师风采 扬黔中气派
信息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彭芳蓉    阅读次数:30605    发布时间:2016-07-02

  《汉宫惊魂》剧照

  《黔人李端棻》剧照


  6月27日一大早,贵州京剧院院长侯丹梅如往常一样来到院里,处理演出事务,对接电影《布依女人》的后期工作,12点半开全院的每周例会……伴随着锣鼓声和演员们的吊嗓声,贵州京剧院在有序的忙碌中开启了新的一天。

  每天早上9点集体练功,是贵州京剧院雷打不动的必修课,这是侯丹梅自2006年担任贵阳市京剧团团长时就立下的规矩。今年,贵州京剧院演出任务十分繁重,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宝贵的演出机会让演员们更加不敢懈怠。


  开栏语


  眼下,首届“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正如火如荼开展,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节目,一个个独具特色的项目,解读的是贵州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和独特性,正在奏响特色文化强省建设的辉煌乐章。

  文化强省的核心是特色。近年来,我省在文化艺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文学、美术、书法、音乐、舞蹈、影视、戏剧等诸多艺术门类的精彩作品,走出大山,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平台上展示,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民族文化、屯堡文化、红色文化、三线文化等孕育滋养了黔山贵水,使得这片绿色的土地呈现出璀璨缤纷的绚丽景象。而这道景象的背后,是一大批立足于家乡、献身于文化建设的文化艺术人才。他们脚踏实地地沉在家乡,行走于乌蒙山,徜徉于乌江河,创作出一部部反映家乡、反映时代、反映生活的作品,成为人文气象构建和精神高地夯筑的生力军。他们或是策划者,或是引领者,或是创作者,或是表演者,无论何时何地,都真诚地表现出对家乡的挚爱。这份挚爱,正是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精神动力。

  为激励更多人投身特色文化强省建设,营造一个开放、大气、创新、活跃的舆论氛围,“27°黔地标”文化周刊从本期起推出“星空灿烂黔地生辉”专栏,拟对取得瞩目成就的文艺人才、文艺门类进行勾勒解读。


  一个唱段赢来九次叫好


  优秀剧目迭出,院团整体素质优秀,这是外界给贵州京剧院最多的评价。一手抓精品,一手抓团队,侯丹梅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不仅在个人艺术造诣上获得累累硕果,也将贵州京剧这块金字招牌推向了世界。

  5月在北京和天津举行的几场演出,对当地戏迷来说至今依然回味悠长,荡气回肠的《黔人端棻》,纯熟饱满的《汉宫惊魂》,精彩不断的青年演员“经典折子戏专场”,在中国最著名的两座戏曲舞台—北京长安大戏院和天津中国大戏院,贵州京剧院的几场演出迎来票友们的阵阵喝彩。

  在“梅展霜艺”—侯丹梅“关(肃霜)派”经典剧目演唱会中,侯丹梅挑起大梁,拿出的都是看家绝活,关肃霜的琴师、京剧作曲家、75岁的周明义还专程登台为侯丹梅助演,当《铁弓缘》“闻将军遭横祸回肠千转”一段伴奏响起时,台下不少老戏迷都湿了眼眶,这距离上次周明义到北京演出,已经过去了22年。

  侯丹梅演唱了15个唱段,每首难度都非常高,后来有戏迷告诉她,台下的观众全都听得入了神,一个唱段连续叫好9次,直到演唱会结束都还意犹未尽。

  北京的演出场场爆满,天津的三场演出更是供不应求,刚开票不久就早早售罄,不少没买到戏票的观众颇为遗憾。

  这两地的演出如此抢手,一部分原因是去年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的演出吸引了全国40多家媒体的关注,并由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的“空中剧院”全程录播,让全国观众领略到了贵州京剧的风采。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侯丹梅及贵州京剧院多年来积攒的名气和作品塑造的良好口碑。

  北京和天津两地的巡演刚刚结束,贵州京剧院的演员们马上又要为8月在首届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艺术展演篇中的演出做准备;深圳保利剧院第一轮10场全国巡演也即将展开;10月又将赴墨西哥进行文化交流。连轴转的演出任务,已成为侯丹梅和院团职工的工作常态。


  每两年出一部原创作品


  5月在北京和天津获得热烈反响的《黔人李端棻》,就是一出根据贵州清代教育家李端棻事迹改编的现代京剧作品。该剧创作于2014年,由陈泽恺编剧,冯冠博饰演李端棻,讲述了清朝末年,李端棻由发迹到因举荐梁启超等人支持维新最后被发配伊犁的故事。

  从规模上来说,《黔人李端棻》算不上大制作,演员功底是这部戏展现的重点,2014年在第七届中国京剧节亮相之后,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经过多次加工和修改,演员的表演也愈加丰富,侯丹梅计划将该戏报送新一届的中国戏剧梅花奖。

  在贵州京剧院的办公室里,侯丹梅拆开副院长冯冠博带来的大信封,里面装着贵州著名书法家戴明贤的作品,侯丹梅小心翼翼地将宣纸展开,苍劲有力的“布依女人”4个字呈现在众人眼前,“这是为我们的电影《布依女人》的宣传制作,专门邀请戴老师写的!”侯丹梅介绍说。

  《布依女人》是侯丹梅的代表作,创作于2006年,由陈泽恺编剧,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布依族女孩盘秀儿在危难之中历尽艰难解救红军伤员和照料红军遗孤的感人故事,获文化部颁发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提名奖”,2008年获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二等奖。2013年,侯丹梅凭借这部戏获得了2013年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

  精品是打磨出来的,“每次演出我们都会做出总结,然后在剧本、表演等各方面进行不断完善,从2006年到2008年,短短两年间剧本就改了9次。”如今,侯丹梅已经不记得目前这个版本的《布依女人》是第几次修改了,即使在拍摄成电影时,也还在不断地进行完善。

  数字戏曲电影《布依女人》由央视与贵州京剧院联合打造,与大多数搭建布景做拍摄场景的戏曲电影不同,该电影采用全实景拍摄,取景地包括兴义万峰林、开阳水头寨、贞丰双乳峰等景区,将贵州大美山水收录于镜头之下。

  贵州京剧院始终保持着推陈出新的活力,经典剧目常演常新,新的原创剧目也以每两年一部的速度不断推出。从2006年至今,连侯丹梅自己都数不清院团到底创作了多少部原创作品。


  培养本土人才久久为功


  走进贵州京剧院,除了能听见器乐声和演员练声的声音之外,几乎听不见有人大声说话或是嬉笑打闹的声音。5层楼的京剧院里有专门的吸烟区,地面干净,窗户明亮,办公环境十分舒适。

  院团里的融洽氛围,与侯丹梅多年来不断完善的管理密切相关。

  1986年,侯丹梅进入贵阳市京剧团时年仅23岁。出生于梨园世家的她,此时已是名声在外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那时的贵州京剧在国内也有一定名声,但因新的作品不多,剧团也像其他兄弟单位一样日渐式微。

  2006年,侯丹梅担任贵阳市京剧团团长后,开始主抓剧目创作和人才培养。那时贵州还未开始实行文化体制改革,而侯丹梅就率先打破了“大锅饭”体制。在她看来,有竞争才压力,有压力,这潭水才能被搅活起来。

  “每个人的工资都分成几部分,练功的勤与懒直接与工资挂钩,参与演出剧目,也都算作项目计入年终考核,就连全勤都有很高的奖励。”说起这些年来对院团的管理,侯丹梅颇为感慨,“想要用制度管人,就要从我自己做起,在院里没有人是例外。”

  院长以身作则,院里的所有职工也就没了借口,大到在外演出时的团队纪律,小到院里的公共卫生,贵州京剧院都有十分明细的制度进行规范。“我们带40多人的团队在国外演出,像带一个人一样轻松。”侯丹梅告诉记者,从2012年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之后,贵州京剧院开始陆续接到来自国外的演出邀请。演员们在国外都十分注意自己的行为,在技艺上为院团塑造良好口碑时,在形象上也为院团增光不少。

  此外,侯丹梅也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副院长冯冠博就是10年前进入贵州京剧院后重点培养的人才。如今贵州京剧院演职人员共60多人,大部分演员年龄都在25岁左右,除了每天准时集体练功,侯丹梅也会常常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给演员们上课。

  侯丹梅忙着推陈出新打磨艺术作品,忙着带贵州的京剧队伍。贵州京剧院在文化体制改革之下早已扭亏为盈。


  【编辑:与文为邻】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4100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