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文坛资讯 >> 域内 >> 正文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优秀影视剧展映展播
信息来源:多彩贵州网-贵州日报    作者:彭芳蓉 李诗锐 颜晓芳    阅读次数:10813    发布时间:2016-07-19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优秀影视剧展映展播

在经典中回顾辉煌在影像中重温历史

  电视剧《第一伞兵队》海报

  电视剧《二十四道拐》海报

  电影《勃沙特的长征》开机仪式

  贵阳横店影城观影现场

  庆祝建党95周年的6部影片新作

  红色题材贵州制造

  核心提示

 

  7月11日晚,露天电影《太行山上》在贵阳渔安新城社区中心广场放映,数百名来自社区的群众摇着扇子坐在广场中观影,他们中有80多岁的老人,也有年纪幼小的儿童,精彩的剧情牢牢吸引住观众的目光,夜幕之下一股怀旧气息扑面而来。

  这是由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在全省组织开展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优秀影视剧展映展播活动。活动启动于6月,将持续到8月,在全省各大影院、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以及贵州广播电视台相关频道全面展开。据悉,7月11日下午,贵阳横店影城和星空影城均有相关展映活动举行。

  我国红色题材影视作品产量丰富,随着电影技术进步,创作人才涌现,近年来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此次活动中展映展播的作品,就是从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优秀电影展映片目》中选出的。而贵州作为拥有丰厚红色文化资源的省份,也在不断推出优秀的红色题材影视作品,此次活动大规模展开,对贵州观众和贵州的影视文艺创作者们来说,都有着别样的意义。

 

  观影现场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贵阳横店影城内,来自南明区大南社区的李女士带着6岁的女儿走进放映厅,“平时都是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抗战故事,或是我们给她读一些历史故事,走进影院看这类电影还是第一次。”李女士告诉记者,社区组织观影是一次难得的集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机会,一定要带着女儿来感受一下。

  大南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彦林组织了部分社区居民参与此次活动。她认为,以集体观影的形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是一次特殊的体验,王彦林说:“以电影的形式讲述党的历史,表达更加形象生动,记忆也能更加深刻,有利于我们深切领会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内涵。”

  贵阳横店影视电影城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向阳向记者介绍,影城每年都会自发组织类似活动,比如去年拿出少量免费影票提供给社区群众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片《百团大战》,而今年在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组织下,这次活动的规模更大。

  横店影城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优秀电影展映片目》中选择了《大火种》《老阿姨》和《古田会议》三部影片进行公益放映,从7月持续到8月,每天安排1至2场,根据观众报名情况和观影需求安排放映的电影和时段,观众可以通过横店影城的自媒体平台获取免费观影相关信息。

  而在星空影城内,自发购票观影的观众络绎不绝。看过影片《古田会议》的观众潘然告诉记者,通过这部电影,他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电影对毛泽东和朱德两位伟人的形象和情感刻画十分细腻,对中国共产党建党前期的探索历程挖掘得足够充分,为观众提供了客观而详细的解读。

  星空影城同样选择了《大火种》《老阿姨》和《古田会议》这三部电影作为此次主要展映的影片,直营影城每天排片量不低于4场,加盟影城每天排片量不低于2场。贵州广播电视台影视文艺频道总监、贵州星空影业副总经理吴斌告诉记者,“影片从6月末上线以来,吸引了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前来观影,观众对影片本身的评价也都比较好,放映会持续到7月末结束。”

  除了城市影院安排了相关展映活动外,贵州广大农村地区也开展了红色经典影片和部分今年拍摄完成的重点影片的献映。组织了渔安新城社区露天电影放映的贵州新兴世纪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总经理帅鹰告诉记者,从6月份开始放映活动正在持续进行,《太行山上》《百团大战》 《第一书记》《焦裕禄》等经典红色题材电影在贵阳市各社区、行政村及校园放映,1100多个场次将持续播放到7月底结束。

 

  优秀新片多角度展示中国共产党历史

 

  大多数影城选择重点展映的《大火种》《老阿姨》和《古田会议》是今年最新的红色题材影片,分别以集体和个人的不同角度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大火种》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由苗月执导,白威、陈瑾、王柠等主演,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而拍摄的献礼片。影片讲述了1926年山东广饶地区的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用生命保护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并使其如火种般传播开来的感人故事。

  《老阿姨》由著名演员李雪健和陶慧敏联袂主演,由雷献禾执导,郭中束、史建全等编剧,是根据开国少将甘祖昌和妻子龚全珍的真实事迹创作的故事影片。 1957年,龚全珍随丈夫回到江西省莲花县老家,此后几十年一直发扬着甘将军“联系群众、一心为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的宝贵精神,投身教育,关爱下一代成长。影片从个人事迹的角度出发,以小见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朴实且无私的精神。

  《古田会议》则讲述了1928年底,红四军在赣南地区几乎全军覆灭,经过新泉整训,来到古田廖氏宗祠召开红四军九大,即古田会议的故事。影片由谭晓明执导,许铂岑、王韦智、释小龙等主演,通过对历史的还原,对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踏上新征途的光辉历史。

  早在1928年,香港电影人黎明伟就拍摄了纪实故事片《蔡公时》,可谓是中国第一部抗战片,1931年后,更多影人把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日寇入侵和军民反抗的事实上,也由此涌现了大量抗战作品,新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1935年电通公司出品的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

  历史上,我国的抗战影片出品颇为丰富,多以重现抗战历史为主,具有代表性的影片有《中华女儿》《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小兵张嘎》《永不消失的电波》 《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上世纪90年代后创作的作品类型更为丰富,视角也更为多元化,颇具代表性的《黄河绝恋》《紫日》等融入了更多个人情感,《三毛从军记》《举起手来》等影片则加入了喜剧元素。

  如今,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创作思路的拓宽,红色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也有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秉承“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进行创作,正如《大火种》《老阿姨》和《古田会议》三部电影的三个角度一样,不仅注重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诗意化表达,也用饱含情感性的视听语言激发起观众的审美愉悦。

 

  贵州制造丰富资源精良制作征服观众

 

  此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优秀影视剧展映展播活动不仅在影城和广大农村地区展开,观众也能足不出户在家通过贵州广播电视台影视文艺频道收看多部经典影视作品。

  吴斌告诉记者,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由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指导,贵州广播电视台影视文艺频道精心挑选,将在近期播出电视剧《我把忠诚献给你》,同时还从版权方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购买了《焦裕禄》《第一书记》《重庆谈判》及《钱学森》等6部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红色电影作品,在多个时段展开系列主题展播。

  吴斌告诉记者,近期播出的多部红色题材剧集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收视率普遍在3%以上。一直以来,贵州广播电视台影视文艺频道播出的电视剧都以红色题材为主,已形成了固定的观众群体,贵州本身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长期以来拍摄的影视作品也多以红色题材为主。

  去年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先后推出并获得高收视率及好评的《二十四道拐》和《第一伞兵队》,算是近年来贵州优秀红色题材影视剧代表作。时间再往前推, 《雄关漫道》《领袖》《十送红军》《周恩来在贵阳》《烽火不息》《旷继勋蓬遂起义》《突围突围》等大批优秀电视剧、电影作品也都是纯正的“贵州制造”。

  追溯贵州影视剧创作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人物——唐佩琳。

  1980年,贵州剧作家唐佩琳创作了一部反映革命战争年代地下党斗争生活的剧本《敌营十八年》,由中央电视台摄制,导演王扶林执导拍成9集连续剧。在此之前,全国的电视剧都还是单本剧或小品,这是中国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播出时可谓万人空巷。

  随后,唐佩琳又继续创作电视剧《情留此山中》《难念的经》《普通一官》《那年那月》《误区》《红土地》《找回春天》《邓小平在1950》等70多部电视剧。几乎出自其手的作品都在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台播出,其中《邓小平在1950》2001年中央及各省台播出,此片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和中国电视“金鹰奖”。

  贵州不仅出了唐佩琳这样的优秀人才,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红色题材影视作品,《杨虎城的最后岁月》《周恩来在贵阳》《黄齐生与王若飞》等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都是根据发生在贵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经历改编而成。

  如今,贵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还在被深入挖掘,如《二十四道拐》《第一伞兵队》《突围突围》等展现宏大抗战现场的电视剧作品,均选取独特的视角还原历史,以精良的制作,精细的剧本,精湛的演技征服全国观众。

 

  贵州省电影家协会主席、贵州师范大学教授李俊:挖掘红色题材的更广阔空间

 

  “全国优秀献礼片有100多部,正在上映的《大火种》《老阿姨》《古田会议》是比较有特色的三部作品。中央电视台一套正在播出的《海棠依旧》也是制作颇为精良的电视剧,这部作品以花喻人,将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胜利后依然保持朴实本色,刻画出忠诚、有担当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李俊对正在进行展映展播的优秀作品逐一点评道,对于红色题材影视作品,他已研究多年。

 

  四部献礼片 倾注贵州影人心血

 

  作为贵州省电影家协会主席,贵州师范大学教授李俊对本土影视创作投入了更多关注。

  他介绍,今年不仅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重要节点,也是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重要节点,为此,贵州省电影家协会和影视制作公司合作计划推出四部电影作为献礼。

  其中,已经在农村院线播出的《村支书何殿伦》讲述了村民组长何殿伦经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为了发展村里的经济身先士卒,经历重重困难,将核桃坝村变成绿色茶海的故事。

  而另一部已进入后期制作的电影《山里来了外交官》,则是根据“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朱敏才、孙丽娜夫妇的真人真事改编,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朱敏才从外交官岗位上退休后偕夫人到贵州贫困山区支教9年,最后累倒在讲台上的感人事迹。

  最令人期待的,是通过瑞士记者瓦尔特·博萨特的视角解读长征的电影——《勃沙特的长征》,影片通过外国人的角度来看长征这段辉煌的历史,立意新颖,形式新鲜,目前正在黄平县拍摄,预计10月正式登陆银屏。

  此外,讲述文朝荣感人事迹的电影《村支书文朝荣》也在计划当中。

  李俊认为,电影拍摄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加之市场环境的制约,贵州并不轻易尝试拍摄此类题材的电影,而是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红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中,但在今年这个重要节点中,贵州依托丰富的历史资源,必须要做出创新且优秀的电影作品作为献礼,这四部电影的诞生也是贵州影视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贵州优秀影视创作由来已久

 

  李俊对贵州影视发展颇有研究,他回顾历史,为记者梳理出一条贵州红色题材影视发展路线。

  1982年,贵州电视台首次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了单本剧《在密林,在山岗……》。这部电视剧叙述了1949年中共领导下的滇黔边纵队一支小分队配合解放军进军大西南悲壮牺牲的感人故事,被中央电视台选为向党的生日献礼节目于6月30日晚播出,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

  1994年,贵州独立摄制的14集连续剧《黄齐生与王若飞》成为贵州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第一个高峰。该剧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各地方台播出,荣获了1994年度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

  随后,“贵州制造”的招牌在国内越擦越亮,先后推出了《杨虎城的最后岁月》《邓小平在1950》《周恩来在贵阳》《邓恩铭》和《喋血黎明》等作品,多次夺得“飞天奖”“金鹰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形成了贵州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高潮。

  2006年,著名作家、编剧欧阳黔森将他反映红二方面军长征历史的长篇小说《雄关漫道》改编成20集同名电视剧,由贵州省委宣传部和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作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重点剧目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隆重播出,再次引起巨大反响,贵州也再一次以革命历史题材剧荣获了2007年的全国电视剧“五个一工程奖”。

  不仅省级电视台是电视剧创作的主力,地方电视台也有不少作品涌现。

  黔南州都匀有线电视台独立摄制了《人性的毁灭》(上、下集)和《小七孔迷雾》(上、下集)两部电视剧,遵义电视台独立或与其他单位合作拍摄了6集连续剧《神风探长》、2集短剧《特殊任务》和单本剧《永生的雕像》。今年,表现湘黔铁路修建之艰辛的电视剧《铁路修进苗家寨》也在火热创作中。

  李俊认为,“只有相同的题材,没有相同的角度”,历史上的几个阶段中,贵州的影视剧发展都有其独特之处,在同类题材之下能挖掘出如此丰富的内容,贵州红色题材影视创作还有更广阔的空间可以发展,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贵州此类创作也将攀上另一个高峰。

 

  【编辑:与文为邻】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79993153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