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耐看”指的正是副刊的文化特性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副刊不能迎合,不能媚俗,相反,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副刊的文化自觉在于为人民提供发表优秀作品的宽广舞台,为读者奉献高雅优质的精神食粮,文化自信在于传承优秀品质,焕发创造活力
●目前我们对网络传播特征、话语体系和语言风格还不是十分熟悉,网络传播规律也有待进一步了解,但必须学会向网络借力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纸要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副刊必须自觉担当起宣传先进文化、传播知识、启迪思想的重任。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副刊的读者、作者流失较多:文化选择的多样,报纸独尊及副刊引人瞩目的风光不再;文学失去社会轰动效应,人们对文学的热情、对副刊的关注度降低;核心读者日益老年化,副刊对年轻读者还缺乏吸引力;作者队伍萎缩,由于媒体竞争激烈,发表和出版门槛降低,作者资源被不断瓜分。
网络等新媒体迅速崛起,其独特的即时性、海量性、互动性强的传播特点,也给传统平面媒体带来压力,作为历史比较悠久的版面之一的副刊,也不可避免受到冲击。面对舆论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变革,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承载着滋润心灵、凝聚力量重任的副刊,如何更好发挥传播中华文化精神价值和精神追求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明确思路,认清优势,自觉自信,深入思考。
关注新闻,跳出新闻,突出文化特性
副刊从创刊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副刊虽然是新闻正刊的补充和延伸,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副刊始终与社会、时代同步发展,与新生活紧密相连,具有浓厚的时代感和鲜活的生活气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传统意义上的副刊,多为纯文学副刊。近年来,为了满足读者日益增加的多元文化需求,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在经历比较大的改革与调整之后——副刊从文学到艺术,再到文化领域,内容涵盖面越来越宽,形式品种更灵活多样。仅以人民日报而言,除了文学副刊以外,还有美术、收藏、读书以及深度调研等副刊,新闻性、丰富性、可读性得到进一步增强。这是报纸副刊面对飞速发展的形势做出的调整和应对,体现了报纸从偏重硬新闻优势向同时注重软新闻优势发展的趋向。
当然,这种调整也意味着报纸从偏重副刊“文”质特点到注重“文新”结合特点的转变。所谓文新结合,就是既要体现新闻纸的特性,又体现“文化”的特性。一方面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关注重大新闻事件、重大主题宣传和社会热点,突出时代主题;另一方面又把读者关心的主题用文艺的形式、符合副刊特点的形式表达出来,使读者从相应的文艺作品中获得深刻感悟,亦即跟进新闻又跳出新闻。
跳出新闻还有一个关键性的标志,即充分体现副刊内蕴深刻、形式精致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格,保持独立的阅读和审美价值。副刊的重要特色是文化性、滋润性、丰富性。在思想的深刻性上显示出报纸风范,在澎湃的生活中凝聚起诗情画意,在历史理性与人文价值的张扬中传递文化的力量,让副刊作品经得起咀嚼,这是副刊“润物无声”必须的坚守。著名报人赵超构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这里的“耐看”,指的正是副刊自身的文化特性。
紧密服从国家建设大局,配合重大主题宣传,关注社会热点与焦点,通过富有个性的文艺作品,与报纸新闻形成内容与形式的互补,在现实关注与文艺特性之间做到融合兼顾,成为报纸副刊的显著特点,也是近年来报纸的新的阅读增长点。
坚持品格,引领价值,体现精神高度
坚持品格就是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承文化精髓,体现时代的高度、厚度和温度。副刊的职责,是宣传阐释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凝聚社会共同理想和树立良好道德风范,传播先进文化,引导文化健康发展。在当今形势下,就是要努力弘扬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传播中华文化中所积淀着的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报纸副刊坚持价值引领和文化品格的有机统一,坚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才能对读者起到深刻的启迪。
如今,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世情国情党情民情舆情发生深刻变化,我们身处的文化环境更加复杂,文化“软环境”建设尤为迫切。副刊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观照着各个阶段、各个层次的社会生活面貌,是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的标杆。副刊此时应更加自觉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关注社会转型期的复杂现实,努力把握当代人的文化生活和内心世界,多出优秀作品,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其深刻的思想性、独特的艺术性和特有的审美功能为社会提炼文化的深度和精神的高度。
当前也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质诱惑增多,人心容易漂浮,加上快餐文化的流行,信息碎片化传播和网络舆论空间的众声喧哗,建设好精神家园,副刊的坚守意义重大。一位作家说过,当社会迷惘的时候,副刊应该保持清醒;当社会过于功利的时候,副刊应给生活多一些梦想。这梦想就是理想信仰。副刊不能迎合,不能媚俗,尤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副刊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以思想性和文艺性相融合的作品,彰显社会正气,传递正能量。副刊真诚而艺术的表达和高远的精神引领意义深远。
发挥优势,自觉自信,不断勇敢超越
报纸副刊的优势说到底是导向的优势,品牌的优势,人文内蕴的优势,以及常年培养的固定读者群的优势,同时还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可快可慢,可动可静,可专可杂……它虽然附属于新闻纸,但与新闻事件不是一一对应的,可以不拘泥于客观、直接的生硬表述,因而更显文字的深度与温度,更具作品的传承性、经典性和趣味性。所以,副刊的作品不一定最新,但可以做到最雅;不一定最快,但可以追求最深;不一定最抢眼,但可以做到雅俗共赏,让人记忆深刻。它对新闻事件的另一种解读,对焦点问题的专业性文化立场,对世道人心的丰沛滋养,散发着恒久的沁人心脾的文化馨香。
认清优势,才会有充分的自觉与自信。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自觉其实就是对文化的觉醒、使命与担当,文化自信就是对文化的传承、开拓与超越。就报纸副刊而言,文化自觉就在于为人民提供发表优秀作品的宽广舞台,为读者奉献高雅优美的精神食粮;文化自信便在于传承优秀品质,焕发创造活力。副刊是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先进文化的捍卫者、创造者和传播者。文化自觉自信将为具有独特优势的副刊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在不少报纸副刊不断萎缩之际,仍有许多报纸副刊历半个多世纪岿然不动,并且不断壮大,从题材到体裁、从策划到专栏、从作品到作者,不断发展与开掘,这份生长性的自信正来自于文化自觉之上的对优秀文化内涵的认同与传承,是依托于文化自觉之上对固有方式的勇敢超越。
创新思路,拓宽视野,借力新媒体
副刊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就要坚持理念创新,手段创新,拓宽视野,靠近文化发展的前沿。副刊应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内容范围,增加服务性、实用性、趣味性,将视角延伸至更宽广的领域;加强策划,改进文风,打造精品,做强品牌;同时创新版面形式,融入美学与时尚元素,凸显时代气息,让静态文字充满动感和趣味。如果说内容是留住读者的必然要求,版面创新则是争取读者的重要手段。
创新还要学会向新媒体借力。目前,新媒介在不断加盟新闻传播阵营,从门户网站到搜索引擎,纷纷借力于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力,副刊创新也要学会借助网络提升竞争力:可与网络联手,多推副刊优秀作品在网上二次、多次传播,有效扩大读者和作者群;网络对文化热点、文艺思潮的关注,可引入副刊创新过程,通过与读者互动,了解读者需求;关注网上的优秀作品与作者,认真筛选,加工核实,将网络资源转化为副刊资源,为报纸培养一批年轻的受众等等。目前我们对网络传播特征、话语体系和语言风格还不是十分熟悉,网络传播规律也有待进一步了解,但必须尽快学会向网络借力。
认清优势,明确职责,正视不足,有助于副刊在多元文化中进一步找准位置,做出应对。在报纸新闻同质化的今天,副刊是异质的重要体现。当新闻优势被弱化,新闻由新鲜品变成了易碎品,副刊却因其文字的思想深度和文化高度,可能成为耐用品和收藏品。在当下气象万千、繁花迷眼、新媒体似乎占尽许多优势之际,副刊的坚定沉实、丰富鲜活、精美雅致,会给人们提供更多滋养身心、从容思考的机会,提供一方安放心灵的净土。副刊在文化繁荣发展的新世纪将大有可为。
【编辑:黄先兵】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