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第二届深圳文学季开幕式
部分深圳作家作品
深圳市作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将于9月10日召开,会议将选举产生新一届由120人组成的理事会和9人组成的主席团。
作为一座移民城市,深圳容纳形态多样的文学写作,形成了“众声喧哗”的都市文学景观。回顾上一个5年,由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组成的“文学深军”创作了一大批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深圳的文学事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文学创作活跃获奖不断
据悉,深圳市作协目前共有会员1488人,其中,133人为中国作协会员,456人为广东省作协会员。全市6个行政区和4个新区都已成立区级作协,会员共计超过2000人,使得市、区作协之间形成良好的联动局面。
过去5年,市作协以“文学工程”为抓手,广大作家潜心生活体验和艺术探索,小说创作长篇、中短篇齐发,诗歌创作新诗和旧体诗各有特色,散文创作质量和数量都有提升,儿童文学强劲崛起,报告文学多维度聚焦社会热点,网络文学阵容强大,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比翼双飞,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增强,引起社会热烈反响和读者共鸣。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作家保持每年出版近100部文学书籍的旺盛势头,5年来总共出版或发表长篇小说40多部,中短篇小说集80多部,长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30多部,散文、杂文、随笔集80多部,诗集50多部,影视文学剧本、儿童文学、青春文学作品120多部,文学理论、评论50多部,其他相关文集50多部,在省级以上专业文学期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000多部(篇),各类非专业文学期刊和报纸、网络发表作品篇目数以百万计。
5年来,深圳文学作品荣获全国级专业文学奖项11项,部委、国家文学核心期刊所设文学奖项20项;荣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诗歌奖、广东小说奖、广东散文奖等省级文学大奖27项;荣获深圳青年文学奖等市级文学奖项的作品100多种。
其中,邓一光长篇小说《我是我的神》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奖,陈诗哥童话《风居住的街道》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南翔短篇小说《老桂家的鱼》获全国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提名奖、杨黎光长篇报告文学《中山路》获第四届徐迟报告文学奖。
文学评论和理论研究并重
与文学创作繁荣同步,深圳的文学评论和理论研究也十分活跃,在推介优秀作家作品、引导文学创作、引领文学潮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5年来,市作协联合中国作协、广东省作协、深圳市评协、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深圳大学等单位,在深圳及北京等地共举办作家作品研讨会40多场,包括陈秉安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学术研讨会、邓一光长篇小说《我是我的神》学术研讨会、《杨争光文集》座谈会、彭名燕长篇小说《倾斜至深处》全国研讨会、庞贝长篇小说《无尽藏》全国研讨会、文学深军新势力——深圳青年实力作家全国研讨会、“批评新力量——深圳新锐文学评论实践研讨会”等。
为了加强文学成果的积累和推广,市作协还进行了深圳新锐作家文库编选工作,陆续推出深圳新锐小说家、深圳新锐诗人、新锐非虚构文学作家、儿童文学、文学批评、网络文学精品文库等;编选出版深圳文学双年选,已出版短篇小说卷、诗歌卷、非虚构文学卷、深圳网络文学文库;联合出版集团做好深圳“新文学大系”的编选出版工作,展开对深圳文学的综合性、记录性工程。
这些成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深圳文学的整体水平和整体面貌,展现了深圳文学的精神追求和艺术追求,代表了深圳文学的新表现、新境界、新追求、新方向。
文学品牌活动日益活跃
作家的创作离不开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政府扶持。
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和市文化事业宣传发展基金的支持下,市作协于2006年9月启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文学创作工程”;深圳重点作品扶持项目5年来签约扶持了3批共90多个优秀项目;为鼓励青年文学创作而设的深圳青年文学奖已成功举办8届;深圳原创网络文学拉力赛已连续举办5届,催生了《词典:南方工业生活》等300多部优秀作品。
经过多年的创新实践,目前深圳已经拥有多项文学活动品牌——深圳文学季、深圳诗歌节、全国打工文学论坛、深圳文学发展论坛等。深圳文学季始创于2014年,两届以来举办了深圳市作协成立30周年座谈会、深圳文学35周年成果展、深圳文学35年座谈会、2015中国女性作家峰会、深圳青年文学奖和原创网络文学拉力赛颁奖、经典诗文朗诵会、深圳年度十大佳著评选及系列推介、文学跨年等活动,呈现出深圳文学的真知和真情。
与此同时,市作协还组织“作家下基层、服务送社区”系列活动,一大批作家纷纷走出书斋,走向基层。杨黎光足迹遍布广东全省,并在历史文献中穿梭爬梳,创作出“追寻中国现代化的脚印”三部曲,其中《中山路》已被翻译成英文版推介国外并获得“第四届徐迟报告文学奖”,邓一光、李兰妮、张黎明、南翔、苏曼华、冷秋语、刘斌、庞贝等近千位深圳作家也通过丰富多样的采风调研,创作出一批接地气、有深度的文学作品。
5年来,深圳文学事业百花争艳,成果显著,在当代文坛留下明显足迹。未来5年,深圳文学将继往开来,在新的起点不断攀登高峰,让深圳这片热土文气飘香。
【编辑:与文为邻】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