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给曹禺的信 资料图片
《见字如面》海报 资料图片
近日,一经推出便备受好评的网络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成功从当下流行的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蝉联网络热门影视榜首,赢得超高人气,引来大量影视评论界专家撰写长文激赏,并在微信朋友圈形成了转发热潮。有网友认为该节目“直击心灵”,给综艺节目带来了一股难得一见的诚朴之态、高雅之风。这档形式简朴的节目缘何广受欢迎?综艺节目制作如何摆脱浮躁,用厚重的文化底蕴涤荡人们的心灵?节目引发观众广泛共鸣的背后,有着怎样深层的思想文化原因?
在台词功底上见真章
《见字如面》中没有炫目的明星,也没有眼花缭乱的表演形式,一盏灯、一方讲台、一群听众构成了节目清丽的画风。节目邀请演员对古今书信进行朗读,他们的演绎各有特色,有的娓娓道来,有的激情澎湃,准确地再现了书信中的真情实感。有网友评论道:“一期节目看下来,极有看头的就是明星的演绎方式,台词功底如何,读封信立刻见真章。”最让观众感到意外的是,这样一档只是读信的节目,居然成为最能检验演员真实演技的“PK”台,一封信,宛若一出戏。打开尘封历史的信件本身也是另一大看点,信件中的文字不仅感情细腻、充沛,而且每封信的背后都很有故事,主持人及两位文化嘉宾穿插其中,对书信背景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打开缺位于教科书中的历史盲点。
演员们用扎实的台词功底和恰当的情感表达,毫无保留地呈现了历史与生活的细节。节目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最年长的嘉宾——73岁的归亚蕾,在她朗读蔡琴悼念杨德昌的公开信时,情至深处不禁微颤地轻抓自己的手臂。仅这一个细节,足以令观众感同身受。在点击量颇高的由演员王耀庆和张国立分别朗读黄永玉与曹禺往来书信的一期节目中,当王耀庆读信时,张国立在一旁听着,不时眯眼、锁眉,两人间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让观众完全沉浸在信中两位大师赤诚相见、披肝沥胆的交流中,既觉微妙,又感热血沸腾。
因此,这是一档非常尊重演员的节目,它不以消费明星、制造话题为目的,而是在用明星的正面影响力,利用明星最擅长的本领,用最简单的方式展示文化类节目应有的魅力。
展现书信承载的文化情感
“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和思考自己以及所处的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生命的价值,很多体验若不能亲历,就会期待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启发和依据。”《见字如面》主创者表示,要想使《见字如面》成为直达人们内心呼唤的节目,关键在于如何展现书信所承载的文化与情感内涵。《见字如面》所选择的书信,多取材于中国重大历史节点与文化事件,包括家书、情书、友人书,古代的信占四分之一,近代、现代、当代的信占四分之三,所涉及的内容也很多元,诸如科学、军事、情感、文娱、政治等各方面。
节目中许多被选中的书信背后,都隐藏着一段不为观众熟知的历史。书信平静的叙述,勾连起了人们对一个时代、一段往事的真实记忆,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反思。节目中有我国现存最早的实物家书——由秦国出征的士兵“黑夫”和“惊”于公元前223年写给兄长“衷”,请求母亲薄寄钱财衣物的木牍;有甲午中日战争前夕,“经远舰”二副陈京莹给父亲写的一封遗书——作为中国第一代职业海军军人,他不仅分析了中日之间的冲突,对当时的西方列强及国际局势也非常熟悉,最后明知会战败,毅然选择要保卫国家;也有歌手蔡琴给杨德昌的情书。这些书信饱含着写信人独有的细腻与豪情,充满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带领观众随着书信走进历史风云深处,让人感受到深切的情感之美、哲思之美、信仰之美。
《见字如面》直接打开了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或经典历史场景的窗口,是对人性和人际关系极致状态的精彩表达,因此在观众看来它也是非常有趣的。正如观众评价:“《见字如面》元素简单、形式简约却能打动人心,因为这档节目集中展示了中国文化之魅力,这种魅力是历史的、文学的、情感的、朗诵艺术的,是在喧嚣流行的今天人们所缺少的,又特别需要的一种体验,它带领我们完成了精神之旅。”有的网友表达更为直接:“《见字如面》和那些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投入,只需要乐一乐的娱乐节目太不一样了,这档节目就是要让人沉静,让人思考,让人投入感情。”
近两年娱乐真人秀节目大火,引发真人秀扎堆现象,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影视作品有娱乐功能,也有社会引领作用。据统计,《见字如面》每期平均点击率在1500万次左右。这很出乎平台方的意料,曾有人透露,在最初看到方案的时候,平台方给出的评估结果是单期传播不会超过20万次,而现在《见字如面》重新定义了文化类节目的地位。显然,当下文化类节目渐成气候,受众也在逐渐增加。尽管这类节目还存在一定的“审美”门槛,感知这种节目乐趣的受众还未真正大众化,但随着全民教育水平和审美的提高,像《见字如面》这样直达人心的文化类节目,会逐渐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牛梦笛 张进进)
“我们应该读信”
——《见字如面》总导演关正文谈创作心路
《见字如面》节目现场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在北京亦庄的一个文化产业园区里,记者见到了《见字如面》总导演、制作人关正文。在一个开放式的办公区域里,关正文的办公室位于一个角落里。人来人往,总有不少员工来到他办公室,讨论节目方案、录制档期等细节问题。这个团队并没有因为《见字如面》的火爆而一直沉浸在喜悦中,他们继续努力打造着一个又一个精品节目。
关正文为何要在挑战了汉字和成语之后,将目标转向书信,推出这档名为《见字如面》的读信节目?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本英国的书籍,上面满满的全是征集到的私人信件。受此启发,关正文找到了节目的正确“打开”方式。“我们应该读信!”这个念头,就在这一天起,默默列入了他的创作计划表。
在关正文看来,信件作为一种特殊文体是宝贵的资源。一封信看似简单,却拥有足够的内在张力,能打开尘封的历史与丰富的人性之窗,有着巨大的传播价值,值得被更多观众看到。人们在进行精神消费时,可以通过感受信件中的内容获得认知社会、认知他人、认知自己的收获,一定很有意义。
读信首先得选信,信件不同于公开发表的文章,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什么样的信件适合艺术家去演绎?这是创作中他们反复斟酌的问题。《见字如面》从选信阶段开始,就广泛邀请专家学者和信件收藏家,多家书信博物馆和档案馆参与推荐,半年的时间,才从上万封信中精选出100封信。关正文说,“目标就是要每封信都提供营养并且直击人心”。最终入选的信件主要看其是否打开历史之窗,是否提供对社会和人性的认知价值,是否饱含阅读趣味。而关涉重要历史、关涉重要当事人的信件也会被重点关照。但所有标准最终其实只有一个:这封信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见字如面》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怀旧,而是希望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时光和记忆,是以书信的方式打开那些值得中国人知道的、有意思的、真实的中国故事。这样一档节目在策划之初并不被所有人看好。腾讯视频内容团队给节目前所未有的高分评价,但点击量评估团队给出的结果却并不乐观,单集只有20万左右。大家遗憾地说,互联网就是这样。然而到了第一支单曲播出时,观众迅速集结。“互联网受众到底是什么样,这回需要重新解释了。”关正文说。
关于读信的嘉宾,关正文并不觉得自己是在选择明星,而是在选择最适合的表演艺术家。“表演艺术家的价值在于能够出色地完成人物也就是写信人的塑造,这是没有表演经验的人所无法完成的。”于是张国立、王耀庆、何冰、张涵予、林更新、归亚蕾、蒋勤勤等人在听到节目的基本创意后,都毫不犹豫地答应加盟。从不参加综艺节目的何冰会反复揣测每封信的表演尺度和细节,张国立在读完左权写给妻子刘志兰的信尾四个字“念,念,念,念”后,泪流满面……这些细节正是令屏幕前的观众感动之处。关正文说:“要展现给人们的不是这个明星有多火,而是他表演的修为有多好。”
在制作《见字如面》时,关正文并不担心节目的方向和潜力,只担心自己的能力。“如果吐槽多,没观众,只能证明节目没有做好,没做好就只能怪自己。”他认为,所有的节目都一样,必须要踏实用心去做内容,创新表现形式,才会经营好一档节目。这档节目在豆瓣的评分一直在9分以上,长时间占据综艺节目第一名。互联网热议超过3亿人次。
至于《见字如面》为什么会有如此汹涌的传播效应,关正文认为,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和思考自己以及所处的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提升自身生命价值的方式,直接经验永远有限,必须在别人的经验和感受中得到启发。这是人们离不开故事阅读的根本原因,也是《见字如面》大众利益最坚实的底气。
【编辑:与文为邻】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