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文坛资讯 >> 域外 >> 正文

“新阅会”杯第二十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启动
信息来源:上海作家    作者:    阅读次数:10362    发布时间:2017-04-16

4月12日下午,“新阅会”杯第二十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启动发布会在上海作协举行。

在发布会上,《萌芽》杂志社社长孙甘露强调了“第二十届”的特殊意义:“一代人当初作为学生投身写作,转眼已为人父母,换了一代人。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 而面对“新概念”是否“守旧”的质疑,孙甘露表示,所谓“守旧”,是在坚持原则的意义上的,“新概念”的评审机制从没有改变过,坚持多人打分,坚持三级盲审。《萌芽》编辑部主任桂传俍则认为,在如今的大环境下,重提文学性、公益性,恰恰是很“新”的事情:“坚守文学创作的逻辑和文学趣味的底线,继续不断培育新人,让年轻一代接触了解优秀的作品,这才是把这本杂志做下去,和举办‘新概念’大赛的意义所在。”

《萌芽》和“新概念作文大赛”事实上一直都在求新,并且承担着引导青年人写作的社会责任。2016年《萌芽》改版,将页码由原本的80页增至112页,以“更文学的厚度”,来“承载更为真实的力量”。《萌芽》编辑和作者深入校园的“文学讲座百校行” 带领同学们深入解读“新概念”的主旨,激发创造性和发散型思维,鼓励同学们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创作出具有真正文学性的作品,受到了读者、同学们的欢迎。同时《萌芽》携手台湾《联合文学》杂志发起的“两岸文学营”集合两岸最优秀的专业导师,致力于通过交流与碰撞帮助新一代年轻作者成长,增进相互了解。第二十届获奖者中的佼佼者,及在由“新阅会”与三联书店合办的“年轻作家创作比赛”中的个别优胜者,将直接参与到“两岸文学营”中,拥有在更大平台上磨砺提高的机会。此外,作为强调“文学性”的具体体现,“新概念”大赛将向囊括相对成熟的创作群体,总是被往届参赛者戏称为“死亡C”的C组(高中毕业,30岁以内的青年人)适当倾斜,鼓励剔除功利性的创作,促进更多优质作品的出现。

今年,“新阅会”冠名新概念作文大赛,新鸿基发展(中国)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新阅会代表王征表示:“讲求文艺性和公益性让‘新阅会’和‘新概念’一拍即合。”“新阅会”于2014年5月正式进入内地,致力于与权威文化机构、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媒体、知名高校和文艺机构合作,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以推广阅读文化。创立至今,不单在沪港两地与三联书店合作,主办年轻作家创作比赛,更积极协力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思南读书会等沪上标志性文化项目。” 与“新阅会”的合作,将为“新概念作文”大赛带来更多展示与发声的平台,以及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依托《萌芽》、新阅会微信公众号及新阅会电台(喜马拉雅FM),大赛进行期间将特别开设新概念作文大赛专栏,以文字和声音两种形式,带领新老读者一同回顾往届赛事的经典作品。

著名作家叶辛自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就担任评审,他认为,文学有一个本质的东西,是可以进入人的心灵的,他希望今天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也要挖掘出“能进入读者心灵、传之久远的作品。”同为做满20届评审的著名作家陈丹燕,回忆起历届大赛的审稿时光,不禁感叹:“我不仅是在看稿子,也是在看小孩子们都在想什么。……不论我们愿不愿承认,他们都是中国文学的将来,也一定会变得很好的。” 去年,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国华首次担任“新概念”复赛的评审,他对严谨的评审机制印象深刻:“有八万多份参赛作品,进入复赛之后,评审围在一张小桌旁,稿件是匿名的,每个人都要打分。‘新概念’能发展到今天,不是偶然。”

昔日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周嘉宁、陶磊、刘嘉俊、王若虚、张祯也来到了发布会现场。刘嘉俊将“新概念”视为自己职业的起点:“文学创作使我们很长时间自己支持自己过日子,《萌芽》和‘新概念’让我们在创作领域找到了同行者,使我们在创作领域不再孤独。”周嘉宁现在的身份已转换为 “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她表示自己期待看到更多活生生、活蹦乱跳的活泼文字,能跃动着年轻创作者的真实鲜活体验与情感。

发布会上,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伟也对第二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提出了新要求:“第一,当年为了和应试教育背景下有点压抑个性的各类型作文比赛区别开来,‘新概念’强调新思想、真感情,第三个十年开始了,‘新概念’新在哪里?我们要进一步思考,它能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写作特点,适应新的写作技巧,都是新概念今后发展要研究的。第二,如何继续保持和扩大自己在全国的影响力。‘新概念’培养出很多写作者,他们进入到专业的写作行列,是我们取得成果的标志。今后如何获得社会各方的支持和赞助、吸引更多社会力量的参加,继续扩大影响力?第三,经过20年发展,‘新概念’形成了固有的,也行之有效的模式,在第三个十年,如何在大赛组织模式上有新的拓展,以保证比赛持久地焕发出生命力?希望‘新概念’能保持影响力,扩大影响力,上一个新的台阶。”


【编辑:与文为邻】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739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