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启动对馆藏《赵城金藏》历史资料的抢救性摄录工作。《赵城金藏》与《敦煌遗书》《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并称为国家图书馆的四大镇馆之宝。
《赵城金藏》是金代雕刻的一部大藏经,学术界又称《金藏》。于金熙宗皇统九年之前开始刊雕,至金世宗大定年间刻成,雕版地点在金代山西解州(今山西运城西南)天宁寺。后因赵城广胜寺缺乏大藏经,僧众从当时的燕京(即北京)将这部大藏经刷印,运回赵城,由当地庞家经访装帧,然后供奉在广胜寺内。1933年,《赵城金藏》重新发现于山西省赵城广胜寺。
据学界研究,《赵城金藏》刻成时大约在7000卷左右,目前,国家图书馆藏有4813件,海内外许多图书馆和收藏单位亦有零星收藏。《赵城金藏》是世界历代刊刻大藏经中流传至今,保存年代最早、现存卷帙最多、最完整的一部,对于研究我国刻经史、版本目录学和雕版印刷有重要意义。
原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曾评价:《赵城金藏》已超越“国宝”,属“世界”文化遗产,它比建筑类遗产内涵深邃广袤,更值得研究、挖掘、推广。《赵城金藏》不仅是浓缩和传承中华文明的样本,也是包容和凝聚世界文化遗存的孤本秘籍,对中国和世界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同时它还是我国与邻国长期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文献见证。
从1933年《赵城金藏》被发现,到1949年移交到北平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保存,这部稀世珍品在动荡年代曾经历过辗转曲折的命运。参与过保护这部“国宝”的人士不计其数,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敌伪重重包围中虎口夺经,曾先后六次转移藏经。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介绍,本次抢救性摄录工作的重点即在于重走其早年的转移保护路线,拍摄现存碑铭、寺院、遗址、遗迹,及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武装抢救《赵城金藏》的档案、史料等。
据悉,文化学者、高级编导葛芸生及其制作团队将承担《赵城金藏》的拍摄工作,最终将以图文、口述实录及专题纪录片的形式再现珍贵的历史记忆。
【编辑:与文为邻】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