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其在战国、秦汉时期成为夜郎国的中心,形成了今日散落于贵州各地众多关于仍然是一个“悬念”的夜郎文化的遗存和传说。贵州具有光荣的革命文化传统,遵义会议的召开成为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而多民族共居的社会环境为贵州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贵州民族菜是中国黔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州境内多个民族在与自然界斗争谋生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积聚地方民族个性的特色菜肴。贵州是名酒之乡,酿酒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是国酒茅台的产地,其香醇飘摇于贵州各地的山川绿水之间,浓厚而侵润,一如丰满而多彩的贵州文化。
早在24万年前,贵州就有人类栖息繁衍,现已发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80余处。有关专家认为,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同北京周口店文化、陕西西族度文化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三个典型代表,对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形成了自身丰富的历史文化。春秋以前,贵州黔东北地区属于荆楚,其余地区泛称南蛮。战国、秦汉时期,夜郎国崛起于中国西南部,贵州成为夜郎的中心。宋代,“贵州”作为地名始见于文献。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正式建立行省。其区划几经变动,到清朝雍正年间,基本形成现在的境域。
贵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5年1月,红军长征经过贵州召开的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转折。抗战时期,贵州成为支持全国抗日的大后方,大量机关、工厂、学校内迁,也对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1949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解放贵阳,贵州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个,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18个民族。千百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贵州文化。
历史文化
早在24万年前,贵州就有人类栖息繁衍,已发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80余处。其中,观音洞旧石器遗址被正式命名为“观音洞文化”,对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贵州建省虽然只有500多年,但是从文献资料提供的情况来看,贵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得更远。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当时在今贵州境内有牂牁古国,并与中原有交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后),贵州分属巴郡、蜀郡、黔中郡和象郡管辖。
“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公元960-1127年)。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最早的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记载。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布政使司,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到清雍正年间,基本形成现在的境域。
贵州简称“黔”。今贵州的部分版图,战国(公元前475-前221)时就属于楚国的黔中地方,地域面积在今贵州的沿河到榕江以东,包括铜仁地区和黔东南部分县。秦王朝在此设黔中郡。唐王朝(公元618-907年)在今贵州设黔中道,建黔州郡,设黔州都督府。贵州的历史总离不开一个‘黔’字,代代相因,直至贵州建省。这就是贵州简称的由来。
贵州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全省的各族人民也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转战贵州,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于贵州遵义召开了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在这片丰沃的土地上,有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有图腾崇拜、佛道巫术、祭祀乐舞的宗教遗留;有创世神话,讴歌祭调、谣谚传说一直到各类迁徙、叙事、自娱的民间歌舞艺术得以流传的心态环境;也有从远古岩画、古黔青铜器、寺庙雕刻、蜡染刺绣、鸡卜星历、地戏、阳戏、傩戏、花灯一直到民族服饰、民族曲艺、民族图案及工艺品得以存在的精神氛围……,表现出贵州这片土地上特有的自然形态和文化形成,显示了在复杂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以其“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族”的多元民族文化,形成了它多样化格局和灿若云锦般的辉煌。
夜郎文化
夜郎国在秦汉时期的西南夷数十个社会实体中“最大”之一,具有充分的史实记载,贵州的大部分地区都属夜郎的辖地,也是不争的史实。
据可靠记载,夜郎在秦汉时代是西南夷地区一个人多地广的“最大”实体。如果把贵州划分为两部分,那么,以铜仁为主的部分地区属于楚国的黔中地,其余地区,战国时都在夜郎的管辖之下。
“夜郎文化”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即己提出,它是贵州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当代贵州文化的重要基因或源头,它是夜郎时期的各民族及其尔后居住在夜郎故地上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也是夜郎与周边各地区相互影响的结果。夜郎的许多习俗如生殖崇拜、祖先崇拜、鬼灵崇拜及夜郎人的居室建筑形式等,都一直影响到今天人们的生活。如巢居、山处、“干栏”这种居室建筑形式,对布依、侗、水等族人的民居建筑特色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水西文化
水西文化,就是乌江鸭池河水以西而发展起来的文化,属于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蜀汉至清初的1400多年间,毕节属水西,归彝族世袭统治,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水西文明。丰富的彝学文典,使水西成了中国彝文化研究中心。
这里,深明大义的彝族首领济火,为诸葛亮南征献粮开道,受封创建了部落之邦——罗甸王国。如今,残留的都城和武侯祠遗址,任人凭吊。
这里,巾帼女杰奢香夫人,为国家统一、民族和睦,开九驿以通中原,声震明王朝。如今,光洁的驿道石仍映着万里西行的艰辛。
这里,水西人击碎了吴三桂搞民族分裂的图谋。如今,硝烟远逝,战场犹存。
这里,庄重气派、古朴典雅的大屯土司庄园,铸成了一块解读水西文化、研究土司制度的活化石。仿佛还印证着那句名言:“百年的皇帝,千年的土司。”
红色文化
贵州是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工农红军曾先后五次进入贵州,足迹遍及全省六十余个县、市的山山水水。
──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红七军,1930年春曾转战黔桂边,攻克榕江城,谱写了光辉的新的一页;
──洪湖、湘鄂西的红三军( 红二军团),1934年 6月长途转战来到贵州, 开辟了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
──担负长征先遣任务的红六军团,1934年 6月在印江木黄与红二军团胜利会师;
──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贵州,1935年 1月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经历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攻克娄山关、强渡乌江等战役,取得了长征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红军在贵州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的光辉业绩,给人们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和遗址、遗迹,它教育、鼓舞和激励人们在新的长征道路上奋勇前进。
长征文化旅游是名符其实的红色之旅。其中主要的参观游览和纪念凭吊的景点有黔北的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四渡赤水的各个渡口、乌江天险、凤凰山红军坟等, 黔东南的榕江大捷红七军军部旧址, 黎平会议会址, 黔东红三军建立的黔东特区根据地( 印江、德江和松桃),还有红军长征在贵州转战经历过的许多乡村城镇以及遗留的珍贵文物、红军长征时流传的感人故事、老百姓歌颂红军英勇史迹的民歌诗文等都是长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色文化的宝贵资源。
民族文化
音乐
贵州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传统音乐舞蹈丰富多彩。贵州各民族音乐不仅类别多,而且各具特色。“飞歌” 是苗族音乐中颇富特色的体裁,堪称苗族歌唱艺术的瑰宝。其他的如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仡佬族、彝族、瑶族、壮族、白族等民族也有自己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丰富了贵州的音乐文化宝库。其乐器主要有直箫、竹笛、口弦、芦笙、葫芦琴、姊妹箫等。
舞蹈
贵州各民族舞蹈种类很多,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主要有芦笙舞、鸟兽舞、铜鼓舞、板凳舞、摆手舞、跳堂舞、猴鼓舞、打猎舞、长鼓舞等。
戏剧
在贵州这片多民族居住的土地上,有许多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黔剧是贵州家乡剧,全省人民非常喜爱,黔剧《秦娘美》、《奢香夫人》、大型歌舞剧《蔓萝花》等曾被拍成戏曲影片,还有花灯剧《七妹与蛇郎》等也享誉省内外。贵州省各地活跃着4000多个业余艺术表演团体。其中有芦笙队、唢呐队、歌舞队、杂技队、八音队, 还有花灯队、地戏队、傩堂戏班、布依戏班等。他们的节目和剧目大多自编自演, 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受到各族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 还得到外国朋友的欢迎。
贵州少数民族戏剧, 有巫术色彩较浓的傩戏, 有从汉族中移植过来的花灯戏, 还有综合性较强的布依戏和侗戏。
工艺
传统工艺文化并非仅仅具有经济价值,它同时还具有科技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等。就某一种传统工艺而言,可能偏重于其中某一种或某几种价值,但就传统工艺总体而言,却具有多种价值。贵州的民族传统工艺主要有贵州剑河苗族剪纸、安顺蜡染、台江苗族刺绣等。
服饰
贵州少数民族的服饰至少有上百种,不仅款式丰富多彩,制作技艺精巧,而且内涵深邃广博,堪称“无字史书”。是各个民族审美观念的体现,凝结着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聪明才智。不仅各个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服饰,而且同一民族中也因支系不同而在衣装穿戴上有一定的差异。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有其共同点:喜尚青,重素雅,妇女多系裙,爱着银饰。男子服饰以对襟衣、宽脚裤、包头帕为主。
饮食文化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民族大省,贵州民族菜是中国黔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州境内49个民族在与自然界斗争谋生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积聚地方民族个性的特色菜肴。
贵州地处祖国西南云贵高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无霜期长,极少污染,是一个特有的绿色植物王国。在远离都市,依山傍水的少数民族地区,漫山遍野的山珍野味、河鲜野蔬为贵州民族菜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
由于民族文化的交融,多民族聚居的贵州各族人民创造了各有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他们运用鱼、牛肉、狗肉、野味山蔬创造了众多佳肴,组成了千滋百味的民族菜。
贵州民族菜辣香异酸、古朴醇厚、野趣天然、风味独特,洋溢着浓厚的民族风情。
贵州各民族都喜食辣椒,并利用自然发酵酸烹饪的菜肴,具有一辣二酸的民族特色,可谓“辣出品位,酸出特色”。
酒文化
一、民间酒文化。贵州是国酒之乡,民间酒文化的内涵深不可测,敬神祭祀有礼制,长幼尊卑有法度,东南西北有酒俗,上下左右有禁忌。还有各种酒器,如酿酒的瓮、蒸酒的甑、盛酒的桶、舀酒的勺、吸酒的管、斟酒的壶。另外,酒旗、酒歌、酒令、酒举、酒礼、酒会……。与酒有关的文化礼仪既蕴含厚重的历史沉淀,又融会当今的完美风格。
二、贵州名酒。贵州是名符其实的名酒之乡。除国酒茅台之外,还有董酒、习酒、贵州醇、青酒、刺梨糯米酒、苗酒、夹酒、朱昌酒、苞谷酒、金沙窖酒……。
三、贵州酿酒的历史。据现有资料,可知早在二千一百年的战国时代,贵州的青山绿水间就无处不飘美酒香。据文献载,当时贵州一带就生产一种枸酱酒了。汉代,贵州的酿酒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史载,汉武帝曾品尝过古仁怀产的酒而大加赞赏。南北朝时期,这里已能酿出酒精浓度较高的酒。隋唐五代时,又出现一种“女酒”。古代是指煮酒的女奴,后渐渐为酒之名。宋代,朱弁《曲淆旧闻》就记有当时的二百种名酒。而产于今贵州一带的“牂牁酒”和“风曲酒”已颇负盛名。元明以后,特别在清代三百年间,贵州酿酒的优良体统得到发扬光大。在清初的小说名著《镜花缘》里,记有当时全国的五十优质产品种名酒,其中就有贵州的苗酒和夹酒。关于苗酒,乾隆《贵州通志》说,主要产于都匀府各属,为苗族、布依族人民酿造饮用,它“色红而味醇厚”。李宗昉《黔记》说,夹酒以粮食为原料,“初用酿烧酒法,再用酿白酒法乃成”。其它如勾藤酒、刺梨糯米酒等也各具特色。这当中引人注目的是仁怀“茅台春”、“茅台烧”,它经过几个世纪的酝酿,逐步发展成誉满五洲的“茅台酒”。
四、贵州酿酒特色。从整体上看,贵州的酿酒很有特点,酿造的历史悠久。其酿酒之启始,和中原地区基本同步,酿酒优良传统,不断光大发扬,酒的质量高。贵州高原的气候、土地、水质于酿酒得天独厚,所以自古以来,历代名醪不绝于世。现在,黔地酒的品种多,种类齐、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结构体系。贵州酿酒以白酒为主体,此外,黄酒、果酒和配制酒也名酒频出,如味美而益人的刺梨酒、黑糯米酒、金樱子酒和猕猴桃酒,以及用贵州名贵药材配制的天麻酒、杜仲酒等。黔酒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十显着。不管酿酒工艺和酒型、品种,还是酒礼、酒规和饮酒方式,都和贵州包括汉族在内的各兄弟民族风格关联,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且,酒为媒介联系了民族间的友好交往。这里的人们不仅能酿造佳酿名醅,而且讲究饮酒之道、注意饮酒之德。
【编辑:与文为邻】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