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有“三宝”:“大方漆器”、“仁怀茅台酒”、“玉屏箫笛”。其中,玉屏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箫笛之乡”。通过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该县将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箫笛文化逐渐打造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
10月11日,2017年下半年贵州省文化产业项目观摩会观摩组一行走进了铜仁市玉屏自治县箫笛博物馆及箫笛生产研发基地,实地考察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在玉屏箫笛博物馆,观摩组参观了箫笛历史溯源、发展历程以及箫笛实物等展区。现场,还聆听了专业箫笛演奏,学习体验吹奏等。
据了解,玉屏箫笛博物馆以印山书院为馆址,现有藏品153件,是玉屏箫笛收集、展示、研究、交流、保护的专题性展馆。展馆以玉屏民俗文化为核心,以侗族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为线索,全面表现该县多民族文化价值。同时,展馆设置了箫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演变和技艺传承演示展览观摩区。
“从一根竹子变成箫笛,需要经过4个工序、70多道流程。”玉屏箫笛制作工艺代表传承人姚茂顺说。他介绍,玉屏箫笛取材于当地的水竹、苦竹、紫竹等,取材之后,还要历经制坯、雕刻、成品等工序。这些工序繁多复杂,且均采用手工制作。
为进一步创新技艺和传承发展,玉屏打造了箫笛“三大基地”。除了人才培训基地、原材料基地等,还积极打造了箫笛研发生产基地。该基地建筑面积约3400平万米,是全省十大文化产业基地项目之一。基地主要包括箫笛生产车间、新产品研发中心、成品展示区、演奏大师工作室、非遗传习所等,是一个为玉屏箫笛生产企业提供研发生产、成品展示、人才培养、技术交流为一体的孵化平台。同时,还对企业提供信息交流、资源共享、配套政策、资金支持等。通过政府引导,整合玉屏箫笛厂、竹韵箫笛社、第笛世家等县内箫笛企业入驻,基地已经形成集聚效应,有力推动了箫笛产业发展。
此外,玉屏通过深入挖掘箫笛、油茶、侗族文化等文化资源,结合乡村建设,在该县中、小学开设箫笛课,培养、发现了一批箫笛演奏人才。并且,成立村业余文艺队100余支,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由“送文化”变为“种文化”……该县将箫笛文化作为文化精髓进行传承发展,作为全县“三张文化名片”的重中之重来包装打造,文化氛围逐渐形成,文化产业影响力逐步凸显。
【编辑:与文为邻】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