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子愁无子,有子愁到死。
——满族谚语
1930年的春天,易卜拉欣想到父母的年岁已高,心中十分挂念他们,于是带着怀孕的韩索菲和女儿宰乃拜,离开了正式建省不久的青海,回到了甘肃省老家井沟尕阴屲探亲。
这是韩索菲第一次见到公公婆婆。她尽可能地低眉顺眼,以赢得大家对自己的认可和接受。
麦里燕见韩索菲手脚利落,是个看家过日子的好把式,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尔撒倒是有些微词:“这个撒拉媳妇头发黄得像麦穗,皮肤黑得像煤炭,说起话来嘴巴一撇,还厉害着不成。”
易卜拉欣笑着解释道:“阿达,撒拉人和我们撒尔塔人一样,也是从西域过来的。头发黄一点,皮肤黑一点,都是正常的。”
尔撒说道:“头发黄一点是对的。皮肤黑可不是西域人的特点,倒有些像藏民。”
易卜拉欣说道:“循化县里的确有很多藏民。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谁住到循化谁都会变成黑皮肤的。不行,你来人家过去住一段时间?”
尔撒不再说话了。
易卜拉欣用这几年做生意积攒下来的钱,在老房子旁边的空地上盖了几间坐南朝北的房子,让年迈的尔撒和麦里燕搬进去居住。他又雇人把老房子修整了一番,自己一家人住了进去。
一天,尔撒带着小孙子们一边在田间拔草,一边晒着太阳。
麦里燕提着一壶茶水,沿着狭窄的田埂来到了地头。她用抹布将茶盅擦洗干净,先给尔撒倒了一盅热茶凉下,然后又招呼小孙子们过来喝水。
玉山、天山和宰乃拜围坐在爷爷奶奶的身边,叽叽喳喳地争论着,看谁拔的的杂草最多。
麦里燕看着无忧无虑玩耍孙子们,叹了一口气说道:“老大易卜拉欣全家回来了,撒拉媳妇也快要生了。我一点也不用操心。我最婆烦(闹心)的是小的三个尕娃。老二占祥呢,现在跟着马大人到了兰州城里,媳妇和尕娃一大串,吃穿倒是不愁。”
尔撒插话问道:“你这个老阿娜,既然他们吃穿不愁,你愁个啥呢?”
麦里燕回答道:“我发愁的是他们没有一个固定的家,今天这里,明天那里,到处流浪。”
尔撒纠正道:“那不叫流浪,可以叫行军,也可以叫换防。”
麦里燕接着说道:“老三占川跟着尕司令也是到处流浪。一个地方还没有坐热,又跑到另一个地方去了。啥时候才能安稳下来成个家呀?”
尔撒笑着说道:“放心吧,你没有听人们说,跟着尕司令,口袋装金银?”
麦里燕轻蔑地撇了一下嘴巴,说道:“尕司令嘴角上的奶印子还没有干呢,19岁的尕娃能成什么材料?口袋装金银?糊弄老百姓呢!最让我婆烦的还是我的尕娃占海了。一会儿说跟着马彪大人上了甘州,一会儿又说在青海的西宁呢。他今年虚岁满20了,也该娶个媳妇成家了。”
尔撒正要接上话茬,突然通道远处传来了喊叫声:“麦里燕阿姑,你们家的大媳妇要生了。”
他们回头一看,原来是他们的汉人邻居何喜堂的媳妇。她站在村子的塬头上,着急地向这边挥手呢
麦里燕赶紧站了起来,招呼尔撒和孙子们:“老汉,快快地收拾东西,促溜溜地回家。你们的新阿妈要给你们生尕弟弟了。”
尔撒和麦里燕迈着大步,喘着粗气,回到了家里。
韩索菲已经把一个男婴生在了一堆白土上。
山区的生活和医疗条件很差。妇女都是在自己家生孩子。一般人家事先准备上一盆子细绵洁净的白土,权当接纳婴儿的毛毯。
易卜拉欣在厨房里烧热水。村里的接生婆尕林子的媳妇正在用热水布巾擦洗婴儿。何喜堂的媳妇在接生婆的旁边做下手。
易卜拉欣见到父母以后高兴地说道:“阿达,阿妈,恭喜二老,你们又添了一个孙子。”
尔撒急忙说道:“你的撒拉媳妇头发黄,皮肤黑,生下的尕娃是阿门个样子?”
易卜拉欣隔着门帘子问道:“尕林子嫂子,生下的尕娃头发黄不黄?”
何喜堂的媳妇抢着回答道:“头发不黄。皮肤嘛比你的黑一点。”
尔撒问道:“皮肤黑不黑?”
何喜堂的媳妇回答道:“阿伯,皮肤嘛比易卜拉欣的黑一点。”
易卜拉欣听了这话,向父母做了个鬼脸,装作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道:“尕娃嘛,皮肤黑一点也没有关系。阿达,你看给他取个什么名字?”
尔撒回答道:“你的学问高,见识广,自己看着取个官名。过两天,我给他取个经名。”
易卜拉欣给这个男婴取名叫作牛万山。
尔撒给他取了一个和自己同样的经名——尔撒。
韩索菲听说儿子的名字和自己公公的一模一样,哪里敢张口随便叫呢?于是,她便自己做主把儿子叫成了撒尼。
一天,韩索菲抱着撒尼和婆婆麦里燕到大门口晒太阳。
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走了过来,伸出脏兮兮的大手讨要食物。
麦里燕看着乞丐可怜,便起身说道:“你稍微等一下,我给你拿几个煮熟的洋芋蛋。”
乞丐在等待麦里燕的时候看了几眼韩索菲抱着的孩子,说道:“这个尕娃是属马的,将来要出远门哩。”
韩索菲并不相信乞丐的话,认为他是没话找话,便随口说道:“天下属马的人多了,难道都要出远门?我的尕娃哪里也不去。”
麦里燕从房子里出来,把手中的几个洋芋蛋递到乞丐的手中,接上话说道:“你拿去吃吧。我们是撒尔塔人,不讲究风水和属相。”
乞丐一边接过洋芋蛋,一边道谢:“多谢了!阿奶是个大善人,必定长命百岁。你的孙娃子将来真的要出远门哩。”
韩索菲嘲笑道:“你连肚子都吃不饱,还是给自己好好地算一卦吧。”
麦里燕叹了一口气说道:“俗话说得好,木匠住的塌塌房,泥水匠坐的渣拉墙,阴阳的先人埋在垓愣上。”
下地干活的尔撒和易卜拉欣回来了。
尔撒接上了麦里燕的话说道:“老阿娜又在嘀咕什么呢?饭做好了没有?茶泡好了没有?”
麦里燕回答道:“煮洋芋蛋的饭做好了。盖碗子的三炮台液泡好了。”
易卜拉欣和韩索菲在一旁抿着嘴巴偷偷地乐着。
易卜拉欣一家离开西宁刚刚一年多时间,青海省的政局又有了新的变化。1931年8月5日,青海省政府主席马麒因病去世。国民政府几经权衡,最后指定由他的弟弟马大人代理主席。
当时,马大人已经从兰州移驻在凉州。他接到哥哥病故的消息以后,立即带着牛占祥等人星夜兼程,赶回了青海省的省会西宁,接任了主席一职。
8月中旬,易卜拉欣正在尕阴屲的老家修理果树,接到了牛占祥托人捎来的书信,说是马大人做了青海省的主席,希望易卜拉欣回到西宁为自己打理一些事情。
易卜拉欣与父母商量了一下,决定带着媳妇和孩子到西宁去,一则可以继续做生意挣钱,二则也好就近关照占祥和占海。
易卜拉欣一家人回到了西宁。他们在东关附近租了一个大院子里。韩索菲在家里负责照看玉山、宰乃拜、天山和万山等4个孩子的饮食起居。
马大人在百忙之中接见了易卜拉欣,委托他继续管理马家的生意。
易卜拉欣见到担任省主席的马大人,心情非常激动。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结交的朋友会当上这样大的官。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把马家生意上的往来明细账目交代得清清楚楚,不仅弥补了上半年的亏损,而且还有了一大笔盈余,得到了马大人的连声称赞。
易卜拉欣除了处理好马家的生意,也兼顾做着自己的皮张和丝绸的生意,一如既往地为马家军队供应商品。
易卜拉欣是一个虔诚的信徒。每逢主麻日,他都会到东关大礼拜寺里做礼拜。
东关大寺坐落在西宁的东关大街,始建于1380年左右的大明王朝洪武年间,与西安的化觉寺、兰州的桥门寺和新疆的喀什艾提尕尔寺并称为西北4大礼拜寺。
当年,尕司令就是从这个东关大寺脱身起事的。
此时,牛占川跟随尕司令正奔波在河西走廊上。他们被尕司令的堂哥马步芳逼退到嘉峪关外,盘踞在安西、敦煌和玉门3个偏远的县,处于进退维谷之际。
牛占川感到十分苦闷:向东返回家乡已经变得越来越虚无飘渺了。他们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条路是解散队伍,各奔东西;另一条路是西进新疆,开辟新的根据地。
1931年,新疆也处在一片战乱之中。新疆省主席杨增新遇刺身亡以后,上台的金树仁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废除了相传九世的哈密回王的特权。由于在实施过程中措施不当,哈密驻军的一个排长又强娶当地的民女,引起了哈密农民的暴动。
哈密是新疆的东大门,古称西漠(西膜)、古戎地、昆莫,早先是匈奴之地,大汉时期归属西域都护府,称伊吾或伊吾卢。后来,哈密先后归属魏、凉、隋、突厥、大唐、吐蕃、西辽,大元划归甘肃行省管辖。大元帝国灭亡以后,察合台后裔兀纳失里建立了哈密国,立国135年之后被吐鲁番汗消灭,很快沦为叶尔羌汗国的东部地区。
大清初年,蒙古准噶尔部首领葛尔丹试图反叛清王朝自立门户。哈密一世回王额贝都拉意识到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大清帝国必将战胜葛尔丹,于是投入到康熙的阵营。他不仅拿出物资犒劳清军,还设计擒获了葛尔丹的儿子。
康熙皇帝封他为哈密回部一等札萨克达尔汗,意思是哈密回部的最高首领,代表大清坐镇哈密,领地建置自成体系,不属哈密县衙们管理,从而开创了233年的哈密回王史。
哈密发生的反抗新疆省政权的农民起义,给尕司令进入新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哈密这支武装的头目是早年参加过铁木耳起义的霍加尼牙孜。哈密回王和哈密警备旅长尧乐博斯躲在暗处给起义军通风报信,赠送金银和枪支弹药。
但是,农民起义军根本无法与省政权金树仁的军队抗衡。于是,哈密回王为了取得中央政权的支持,派遣尧乐博斯前往南京请愿。
尧乐博斯走到甘肃境内,遇到了驻扎在那里的尕司令。
尕司令和尧乐博斯相谈十分投机。两个人商定一起到新疆去,共同推翻金树仁的反动政权。于是,尕司令对部下们诈称奉中央的命令,出关支援哈密回王。
1931年5月19日,牛占川等整装出发,号称3个纵队,实际上战斗人员仅有500多人、 90余支枪,连同家属和勤杂人员大约799人。
尕司令带领士兵们夜袭星星峡,攻克了镇西(即今天新疆巴里坤县)、七角井和瞭墩,缴获了大量的武器,然后退回到肃州休整。
同样在马大人手下的马彪队伍中当兵的牛占海和牛占祥,前者虽然年轻,混得结果却要比哥哥好多了。他的性格活泼,察言观色,能说会道。他驻扎在青海南部的玉树县,看守青海南部的藏区,经过战斗的锻炼,很快得到了上司的提拔,成为一介下级军官。
牛占祥则性格内敛,忠诚憨厚,跟随马大人辗转河州、兰州、凉州和西宁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是,至始至终都是一个合格的勤务兵。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