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长篇 >> 正文

长篇小说 人世间 第七十四章 走出家门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牛的草原    阅读次数:7208    发布时间:2019-08-22

大水淹不死游鱼,山高挡不住鸟飞。

—— 基诺族谚语

 

1952年的深秋,当尕阴屲漫山遍野降下第一茬霜花的时候,阿西娅生下了一个女婴。

牛玉山高兴地请来了阿訇,给这个孩子取名为海彻。海彻原本是穆罕默德妻子的名字,后来成为女性最常用的名字,谁拥有这个名字就象征着一生的美好和高贵。

韩索菲听说阿西娅生了一个女孩,脸上露出不悦的表情。她左右转动了一圈淡黄色的眼珠子,嘴巴一撇不屑地说道:“生了一个尕丫头,将来还是别人家的人哪。”

牛玉山有了第一个孩子,而且还是一个身体结实的女儿,本来还是满心欢喜的,听到韩索菲这么一说,心中的那股高兴劲儿不觉地减少了一多半。他尴尬地站在韩索菲面前,表情僵硬,手脚无措。

临夏当地有男人不做女人活的封建传统。如今,阿西娅生了孩子坐月子,家里没有女人做饭了。一家人的吃饭成了天大的困难。

好在马希姆等几个妯娌看到阿西娅既没有娘家人照顾,也没有婆家人帮忙,便商量每个人轮流过来照顾阿西娅一天。但是,她们各自家中的事情也很多,再加上还要完成韩索菲摊派的手工活,所以也只能抽出有限的时间过来做上一顿饭而已。

阿西娅看到牛玉山为难的样子,又看到妯娌们匆忙的身影,觉得自己不能依赖别人,于是在生完孩子的第3天就下地做饭了。她没有办法遵守月子里不沾凉水的禁忌,一边和面蒸馍馍,一边偷偷地掉着眼泪。泪水滴进了面盆里,又被和进了面团里。

海彻刚刚过完满月,韩索菲就给阿西娅派来了手工活,让她给大姑姐牛宰乃拜的孩子做夏天穿的衣服。

阿西娅白天忙着做饭,给牛宰乃拜的孩子做衣服,晚上凑在清油灯下,给海彻和牛玉山做衣服。

一天,公家的干部来到了尕阴屲,通知全体村民到暂时充当会议室的尕阴屲礼拜寺开大会。

韩索菲接到通知以后,思谋了半晌,嘀咕道:“只能允许牛家的男人去开会。媳妇们一个也不许参加。一旦她们的心撒野了,这个家不就垮了吗?

韩索菲严厉地宣布道道:“女人就是看家做饭的,哪里也不许去!”

阿西娅、马希姆、麦里哈和马阿菲一声不吭,心中却有些反感:现在都是新社会了,阿妈的思想还这么落后!她自己也是女人,也是从尕媳妇熬到婆婆的位置上的。

牛家的5个儿子牛玉山、牛天山、牛万山、牛见山和牛银山开完会回到家中,带着兴奋和新奇的表情,抢着向阿妈汇报会议的内容。

牛万山首先说道:“阿妈,公家的干部说了,国家重新识别和划定了民族成分,把撒尔塔回回人划定为东乡族,把撒鲁尔回回人划定为撒鲁族……”

牛银山纠正道:“阿哥,不是撒鲁族,是撒拉族。”

牛见山接着说道:“国家还把保安回回人划定为保安族。”

牛天山说道:“因为井沟住的大多数是东乡族人,所以把井沟从傅家乡改成了东乡自治区。”

牛玉山最后说道:“阿妈,公家打算在尕阴屲成立一个生产小队。村民全部自动成为生产小队的队员,必须参加集体劳动。”

韩索菲和儿媳妇们听着5个人连珠炮似的介绍,有些话当时就听明白了,还有一些话一时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都懵在了那里。

韩索菲拍手大笑道:“去,公家真是吃饱饭闲得莫事情干哩!按照他们的划分,瑙们一家人不就变成好几个民族了。你们看,瑙一下子变成了撒拉族,你们几个儿子和阿爸就是东乡族,麦里哈变成了保安族,阿西娅、希姆和阿菲又是回族了。哈哈,笑死瑙了,瑙们家变成一锅大杂烩了。”

牛万山说道:“阿妈,公家的干部还说了,现在是新社会,要冲破封建传统的牢笼,女人们要走出家门,和男人们一起参加革命工作。谁家的女人不去开会,就不给谁家分粮食,还说要上门做动员工作呢。”

韩索菲的鼻子里哼了一声,不以为然地说道:“瑙就不相信,新社会还能让呱呱鸡变成金凤凰了!”

牛玉山提醒道:“阿妈,以后说话要小心呢,弄不好被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呢。你看,小叔叔牛占海都被抓去劳改了。”

韩索菲不服气地瞥了一下嘴巴,没有说话。

阿西娅等几个儿媳妇的心里荡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春水。她们盼望着新社会的阳光早一点照耀到牛家这座小院落里来。她们可以扬眉吐气地做一个人。

由于历史传统和封建思想的束缚,尕阴屲的东乡族妇女没有一个敢去礼拜寺参加会议,更不用说去参加集体生产队的劳动了。

没有过上几天,公家的妇女干部果然来到了尕阴屲,挨家挨户地上门做动员工作。

一个回民妇女打扮女干部走进了牛家小院,把牛家的4个媳妇叫到韩索菲的房间开会。她自我介绍叫林桂珍,然后详细地询问了她们的家庭和个人情况,热情地鼓励她们破除封建思想,全部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要做新社会的女队员。

林桂珍特意对阿西娅说道:“你是雇农成分,是我们依靠的主要力量。你可要带个好头啊!”

看到婆婆和丈夫都没有松口,阿西娅的心中没有一点儿底数,只好推脱说道:“瑙的丫头还不到两个月,等到她年满一岁的时候,我就去参加生产队的劳动。”

林桂珍微笑着答应了。

转眼之间,一年的时间过去了。

林桂珍又来到尕阴屲生产队开大会。会后,她专门来到牛家,了解最近的情况。

林桂珍看着阿西娅,亲切地问道:“丫头一岁了吧?你现在可以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了吗?”

阿西娅为难地笑了一下,半晌才轻声地说道:“丫头……一岁……还是莫有人照看。”

林桂珍好奇地问道:“你家里不是有个婆婆吗?”

阿西娅难为情地回答道:“婆婆……婆婆看不了。”

林桂珍追问道:“你的父母亲呢?”

阿西娅回答道:“瑙的父母亲在青海。”

林桂珍说道:“我看你的材料上说,你是从张掖过来的呀?”

阿西娅回答道:“瑙是从青海到的张掖,后来又从张掖迁移过来的。”

林桂珍笑着说道:“真是很巧啊!我也是从张掖迁移过来的。”

半天不说话的韩索菲立刻插话道:“怪不得呢!瑙第一次听你说话,就觉得你是个瓦达拉(临夏方言,叽叽哇哇,说的话别人听不懂),原来不是本地人!”

林桂珍说道:“我原本是四川通江县涪阳乡人。1931年,我的父母亲因为3个儿子参加了红军,被国民党军队杀害了。我当时只有11岁,孤苦伶仃,只好逃荒去找哥哥,参加了红军。1935年,我们从四川挺进到哈达铺,取得了腊子口战役的胜利。9月底,我们红五军奉命渡过黄河西征,在景泰县的一条大山里遇到了国民党马家军的阻击。”

韩索菲和儿女们互相紧张地看了一眼。他们立刻联想到了当时在河西走廊与红军作战的牛占海。

林桂珍继续讲述道:“红军主力和妇女独立团奋勇拼杀,一边打仗,一边翻越乌鞘岭,攻进了古浪县城,与敌人展开激战,伤亡很重。36年的10月底,我们进入武威县城,又和敌人作战,伤亡也很大,被敌人俘虏的也不少。12月底,我们经过永昌、张掖、山丹等地继续西进,经历了多次惨烈的战斗。我的二哥和大部分官兵在山丹县的北湾牺牲了。

1937年,我们在倪家营、梨园口一带被马家军围攻,陷入困境以后被迫分散行动。经历这些战斗之后,我们妇女独立团100多人只剩下了14个人。我们的支队从瓜城转战到煌城,全部被马家军俘虏了。我的左腿受了枪伤,脑门和肚子也被马刀砍伤。9月底,敌人用汽车把我们秘密地运到张掖,当晚就在北门外活埋了。我是最后一个被推进坑里的,埋在身上的土不太厚。等到敌人走了以后,我就从土坑里爬了出来,算是死里逃生吧。不久,我又被敌人抓住了。我趁他们不注意的时候又逃脱了。我一路上靠着要饭走到了张掖的沙窝,遇到了一个在那里做买卖的临夏回民男人,为了生活就嫁给他了,随着他改信了你们的教门。39年8月,我和老汉回到了他在井沟的老家。解放以后,组织上了解到我的情况,安排我担任了公社的妇联主任。”

听完了林桂珍的传奇故事,牛家的人都向她投去了敬佩和崇敬的目光。大家做梦都没有想到,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小个子女人,身上竟然蕴涵着如此强大的力量,个性是这么的坚强和勇敢。

林桂珍对阿西娅说道:“尕林子的阿妈现在在家闲着。我去给她说一说,把你的尕娃交给她照看。你每个月给上她10斤粮食作为补偿。”

阿西娅看了婆婆和丈夫一眼,没有说话。

林桂珍感觉到阿西娅有苦难言,便转向韩索菲问道:“阿姐,你得给个话呀?”

韩索菲知道自己明里不能公开反对,只好说道:“瑙不多说话。尕娃的事情尕娃自己做主。”

林桂珍又转向牛玉山问道:“阿西娅的男人,你也给个话呀?”

牛玉山看到平日里威风凛凛的韩索菲都不敢反对,便低声说道:“我也不阻拦。”

林桂珍高兴地说道:“那就好。阿西娅,你明天就到小队部报到。”

第二天早晨,阿西娅把女儿海彻交给了尕林子的阿妈,扛上一把锄头,来到礼拜寺里的小队部报到。

何喜堂是一名本地的汉族人,工作上很有魄力,被上级任命为尕阴屲生产小队的队长。他看到阿西娅来参加集体劳动非常高兴,大声地招呼队员们一起下地干活。

阿西娅看到大家一起劳动,一边说笑,气氛十分快乐和融洽,一点儿也不感觉到劳累。

等到太阳升到了头顶正中,何喜堂通知大家收工回家,吃罢午饭再来继续干活。

阿西娅回到家里的时候,牛家的几个儿子也都收工回来了。他们和韩索菲一起坐在土炕上聊天。媳妇们则拍打掉落在衣服上的尘土,钻到厨房做饭去了。

阿西娅走出家门参加集体劳动,接触到了不少公家的干部,听到了很多新社会的话语,看到了以前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知道了国家和世界正在发生的大事,还和当地的妇女学会了唱花儿。

花儿又叫作少年,是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古等民族共同创作、共同享用、以汉语演唱的一种民歌。因为花儿的歌词中将青年女子比喻为花儿,这种演唱形式便得名为花儿。它诞生在甘肃的河州,流行于甘、青、宁、新等省区。其中,回族和撒拉族的花儿最为出名。

花儿反映生活、爱情、时政、劳动等内容,用比、兴、赋的艺术手法即兴演出,音乐高亢、悠长、爽朗,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很高,被人们誉为西北的灵魂。

不要看阿西娅平时说话的声音轻柔细小,唱起花儿来却是音调高扬,优美动听:

“雷响了三声(者)天地(么)动,

千里的路,

上来了解放的大军;

赶走了马匪(者)救(呀)百姓,

受苦的人,

活像是扁石头翻了个身。

阿西娅那悠扬甜美歌声还在山谷中回荡着,对面山坡上本康村里的生产队员已经对上花儿,大声地唱了起来:

“胡麻花开开(者)打(呀)蓝伞,

赛翡(呀)翠,

俊不过河州的牡丹;

共产党领导(者)活(呀)一天,

心里头展,

喝一碗凉水(者)喜欢。

何喜堂兴奋地对阿西娅说道:“阿西娅呀,阿西娅是你们在家庭里的叫法,以后在外面都要叫官名。你,从今天起就是尕阴屲生产队的队员巩腊梅,还是我们尕阴屲的花儿皇后。”

其他队员齐声喊叫道:“对。阿西娅是花儿皇后!”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48292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