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长篇 >> 正文

长篇小说 人世间 第七十八章 新的起点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牛的草原    阅读次数:6555    发布时间:2019-08-26

知识是光芒,无知是黑暗。

——美国谚语 

 

转眼之间到了1962年的10月份。

地里的玉米收回来晒在院子里,洋芋也挖完藏在菜窖里了。户外一年的农活基本上都干完了。尕阴屲的社员们开始窝在自己的家里休闲。女人们抓紧时间干些家务活,忙着做鞋子、腌咸菜,准备过冬的东西了。男人们当中习惯好一些的人聚在阳处晒晒太阳,谝谝闲传,习惯不好的人凑在一起打牌赌博。

牛万山以前的冬天都是在打牌赌博中度过的。现在,巩腊梅已经是小队里的干部了,如果自己再跑去闲逛和赌博,对媳妇和自己的社会影响一定很不好。于是,他打算离开尕阴屲到临夏城里找一些零活干,一是可以打发冬天的时间,二是可以挣一点零钱补贴家用。

巩腊梅非常赞同丈夫的想法,为他准备了换洗的衣服,再三叮嘱道:“一个人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钱,挣多挣少都是一回事,关键是不能做犯法的事情。”

牛万山说道:“你放心吧!你也不要光顾公家的事情,把家给丢下了。”

巩腊梅说道:“公家在冬天没有什么事,除了积肥就是开会学习。如果外面不好干,你就早一点回家来,免得我操心。”

牛万山背着自己的行李卷,来到了十几里外的临夏城。他找到一个施工工地,打问包工头是否需要人手。

包工头是一个中年男人。他看着牛万山年轻力壮,是一个干活的好把式,便点头同意留下他做小工。

牛万山没有想到城里这么好找工作。他兴奋地撂下行李卷,马上在工地上干起活来。他一会儿卖力地搬运青砖,一会儿又使劲地搅拌泥巴,处处抢在别人的牵头。

星期天,包工头给工人们放了半天假。牛万山趁着空闲时间到街道上转悠。

他先是跑到东门外关家台,看一看小叔叔牛占海的那座宅院是否还完好。刚走出东门,他就远远地望见一座高大的宅院矗立在一片普通的宅院中间,高挑的屋檐气势嚣张,厚实的院墙威严肃穆,令人望而生畏。

他来到大门口,只见巨大的木板大门虚掩着,留下一道窄窄的门缝。他蹑手蹑脚的走过去,向里面张望着,看见几个老人和小孩坐在小板凳上晒太阳。

“你找阿一个?”

牛万山回过头一看,身后站着一个干部模样的年轻男人。

他一时没有做好思想准备,语无伦次地说道:“阿一个?我……看房子。”

那个人警惕地说道:“这些房子既不出租,也不出售,有什么好看的?”

牛万山的心神有些慌乱了,结结巴巴地说道:“这个房子……是……亲戚……”

那个人严肃地说道:“这座院子是恶霸地主、反革命军官牛占海以前利用剥削人民的钱财修建的安乐窝。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回来,分给了贫下中农住。你没有什么事情,不要到处瞎转。”

牛万山连连答应道,急忙离开了关家台。

他看距离吃午饭还有一段时间,打算再到别处转悠一会儿。他来到临夏长途汽车站附近,望着来来去去、熙熙攘攘的旅客愣神。

忽然,他看到一个背着行李的身影十分熟悉。他定睛仔细一看,原来是牛家在东乡县的世交马海德的大儿子马玉民。

他急忙叫住行色匆匆的马玉民,问道:“玉民阿哥,你这是要到哪里去?”

马玉民见是故友牛万山,高兴地说道:“原来是撒尼啊?我准备下新疆去。”

牛万山好奇地问道:“新疆远在十万八千里的天边,你跑到那里干什么去?”

马玉民笑着回答道:“我的阿伯解放前当兵跟着骑5军下了新疆。解放的时候,阿伯参加和平起义又当了解放军,后来转业到兵团上工作。阿伯现在当上了兵团的团长。前些日子,阿伯给我们写信来了,说是兵团现在急需大量的人力,吃穿都不用花钱,每个月还给发工资呢。阿伯让我赶紧下新疆去。”

牛万山听说天底下竟有这样的好事,禁不住也动心了。他试探地向马玉民问道:“玉民阿哥,我能不能跟着你一起下新疆,也到兵团工作去?”

马玉民干脆地回答道:“当然能啊。我阿伯是团长,是大干部,一切都由他说了算。走,赶紧买车票,我们一搭里(西北方言,一起)下新疆。”

这时候,牛万山的脸上流露出为难的神色,嗫嚅道:“我起码还得给家里人说一声吧?”

马玉民说道:“嗨,写上一封信告诉他们就可以了。你回去一趟再回来,就要耽误一天的功夫。撒尼,时间不等人哪。”

牛万山点了点头,说道:“好吧。我到工地拿上行李,再向包工头打个招呼。”

中午12点,牛万山和马玉民乘上了从临夏开往省城兰州的长途汽车。

临夏到兰州的直线距离不到80公里,由于中间是连绵起伏的大山,骡马行走的小道可以穿过东乡县走一条近路,换成长途汽车则必须走130多公里蜿蜒简易的公路,还要绕到东南边的广和县和和政县。

经过将近一天的颠簸奔波,他们在傍晚的时分达到了兰州的小西湖汽车站。他们看到天色已晚,便住进了车站附近一家东乡人开办的小旅社。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坐上1路公共汽车,来到位于皋兰山下的兰州火车站。他们用带着浓烈的汉语地方方言打听到售票处,跟在别人后面排着长队,终于买上了当天晚上开往新疆的火车票。他们小心翼翼地拿着用人民币换来的两张印着汉字和数字的火车票,感到既新鲜有趣又有一些紧张和无措。

从火车站的售票厅出来,他们商量去看望马玉民在省城工作的弟弟马玉良。

1956年,马玉良从西北师范大学毕业以后,留在了兰州市工作,在省委宣传部当了一名干部。他一如既往地喜爱文学艺术,在业余时间刻苦创作诗歌和国画,经常在《甘肃日报》和一些文学杂志上发表赞美新社会、赞美家乡的诗歌,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了东乡族历史上第一个在全省乃至全国小有名气的少数民族诗人。

马玉良热情地接待了马玉民和牛万山,并请他们到自己的家里做客。

马玉民问道:“你的媳妇呢?”

马玉良回答道:“他们歌舞团下乡演出去了。”

马玉民把从东乡带来的一袋子干菜和新收获的洋芋送给了弟弟。他望着占据了一面墙的书柜上密密麻麻的书籍,关心地对弟弟说道:“你少看点书,小心眼睛麻掉了。”

马玉良笑着说道:“我们东乡人自古以来不重视文化教育,文盲率高达99%,是甘肃全省文盲率最高的县。现在是新社会了,干革命工作没有文化知识可是万万不行的啊。”

牛万山说道:“你阿达是东乡的大阿訇,手里头攒了不少积蓄,才供了你一个万里挑一的人才上大学。普通老百姓连肚子都吃不饱,哪里有钱供尕娃们上学呢?我的海彻都10岁了,到现在还没有踏进学校大门一步呢。”

马玉良急忙说道:“阿哥,这可万万不行啊。你们到新疆落脚以后,马上把新姐和尕娃们都搬迁过去。新疆是新开发的地区,教育条件比我们甘肃的好。我算是看明白了,人哪缺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缺少文化知识。”

牛万山说道:“你是国家的干部,知道的事情一定比我们的多。你给我们说一说新疆兵团的苛苛苏垦区是怎么一回事情。”

马玉良思考了一会,然后说道:“其实,我也没有去过新疆的兵团。但是,我在宣传部看过他们的资料了。

马玉良站起身来,走到贴在墙上的中国地图前面,用手指着地图最左上角的地方,说道:“阿哥,你们要去的地方在这里。中国在地图上的形状像一只大公鸡。你看,东北这里是鸡头。兰州是鸡的心脏。你们去的地方是鸡尾巴最翘的地方,也是最漂亮的地方。我给你们查一下农10师的情况。”

马玉良从书架上拿出一本厚厚的书,翻开看了几页,然后给他们念道:1949925日,驻新疆的国民党军队宣布和平起义。

12月,原国民党驻新疆军队骑兵整编1师骑7旅所辖的13团、14团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22兵团骑719团。

1951年至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22兵团骑7师大部抵达巴里巴盖。

19533月,骑7师的师直机关、19团全部、20团和21团部分以及新疆军区采金大队,全部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农业建设第28团,归属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10师建制。下属垦区有巴里巴盖垦区、克木齐垦区、苛苛苏垦区、牧场垦区和山区草场。”

马玉良抬起头,继续说道:“你们要去的苛苛苏垦区有一条大河和一条小河,大河叫做额尔齐斯河,小河叫做克兰河,还有很多小湖泊,土地平坦,水土资源丰富,自然条件比咱们的东乡和西乡好多了,一定是一个鱼米之乡啊。”

马玉民和牛万山听到这里都欣慰地笑了。他们的眼睛里仿佛看到了遥远的苛苛苏垦区河水流淌、鱼儿跳跃、万亩麦浪和白花花的大米。

马玉民羡慕地吸了一口气,高兴地说道:“撒尼,以前人们都说新疆是荒野之地,想不到还是一座天堂啊!”

牛万山感慨地赞叹道:“只好比咱们的穷山沟好就行。玉民阿哥,还是多读书好啊!你看,玉良兄弟知道这么多世界上的事情。”

马玉民突然想起了牛万山给家人写信的事情,连忙说道:“玉良,你帮撒尼阿哥写一封家信吧。他跟着我下新疆,家里头的人还不知道呢。”

马玉良笑着说道:“你们真是干脆果断啊。我们先去吃碗牛肉面,回来就帮撒尼阿哥写信。”

他们来到了兰州西关十字的马子禄清真牛肉面馆,点了兰州最著名的小吃牛肉面。

不一会儿,饭馆里戴着小白帽的回族小伙计利索地端上来一个木制的方格盘子。木盘子里摆着3只巨大的白底蓝花瓷碗。瓷碗里面盛着散发出着牛肉香气的清汤。清汤上面漂浮着一片翠绿的蒜苗。蒜苗簇拥着薄薄的几片牛肉。牛肉片的下面是劲道而细长的拉面。小伙计还给他们配了3小碟子凉拌菜。一碟是凉拌胡萝卜丝。一碟是油泼莲花白。一碟是酸白菜。

牛万山闻到牛肉面的香气,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肚子里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东乡族自古有一个敬老尊老的风俗习惯:长辈吃饭之前小辈是不能先吃饭的。尽管他们3个人都是一辈人,但是,牛万山毕竟是客人,不好意思第一个动筷子吃饭,便让着马玉民道:“玉民阿哥,你是我们3个人里的老大,你先动筷子。”

马玉民也是第一次吃牛肉面,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只好望着弟弟马玉良。

马玉良微笑着指导从大山里来到大城市的两位阿哥,先拿起桌子上精巧的白瓷醋壶,往大碗里倒了几滴香醋,然后又从盛着辣子酱的小罐子里舀了一大勺子油泼辣子面,调在绿油油的清汤里。大海碗里顿时呈现出红、黄、绿3种颜色,色泽艳丽而且多彩,让人望之垂涎欲滴。

牛万山用黑漆竹筷子在清汤里轻轻地挑了一下,捞上来一筷头洁白绵长的面条,送到口中感觉到滑溜细腻,满口生津。

他咽下口中的牛肉面,连连夸奖道:“真是名不虚传啊。同样是白面和牛肉片,城里人咋么着就做得这么香?还是城里人有本事!”

马玉民不以为然地说道:“没有我们乡里人风吹日晒地种粮食、养牛羊,城里人凭空能捣腾出啥东西来?还是乡里人有本事!”

马玉良笑着说道:“乡里人有乡里人的本事。城里人有城里人的本事。乡里人和城里人的本事联合起来就是最大的本事。这叫城乡结合、工农结合。”

马玉民和牛万山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

牛万山说道:“玉良兄弟说得对!我就说嘛多读书长见识,看问题站得高,说出来的话一套又一套的。”

马玉良看到饱尝饥饿之苦的马玉民和牛万山大口地吃着饭,估计一碗牛肉面根本填不饱他们的肚子,又给他们要了两大碗牛肉面。

牛万山和马玉民不好意思地相视一笑,埋下头又吃完了第二碗牛肉面,这才觉得肚子稍微有点饱了。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47198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