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长篇 >> 正文

长篇小说 人世间 第八十二章 举家进疆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牛的草原    阅读次数:13874    发布时间:2019-08-30

穷人缺少的是面包,富人缺少的是胃口。

——日耳曼谚语

 

新疆建设兵团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既是蓬勃向上、热火朝天的,同时它的极其艰苦和简陋也超出了牛万山和马玉民的想象。

马玉民被分配到了一排2班。每天的清晨,他和其他的连队职工来到连部西面,在亘古沉寂和荒凉的戈壁滩上,抡起沉重的十字镐和尖头铁锹,开垦荒地,平整土地,修筑渠道,播种下一粒粒庄稼的种子,锄去一棵棵与麦苗争夺肥料的杂草,挥汗如雨,干劲十足。

中午的时候,鲁大炮为了节省往返连部的时间,索性命令职工们留在地里吃饭和休息。炊事班的职工在食堂做好午饭,再装进铁桶里,用扁担挑到地头上。大家坐在田埂上大口地吃着土豆、白菜和萝卜熬成的大锅汤菜。

职工们困了累了,就近找到一块略微平坦的鹅卵石滩,倒地就呼呼地进入了梦乡。

马玉民吃饱喝足以后,来到一丛通体是灰绿色、散发着刺鼻气味的野蒿子便,用手将蒿子顺平压倒,形成了一张柔软的野草褥子。他心满意足地躺在上面,眼睛仰望着蓝天白天,耳朵聆听着风吹野草的簌簌之声,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爱抚。

到了冬天,由于路途遥远,饭菜送到地里的时候早已经冰凉了。马玉民他们凭着年轻身体强壮也不在乎寒凉,抓起地面上洁白的积雪当作解渴的开水,津津有味地啃着冻得又硬又干的馒头,心中憧憬着兵团幸福美好的未来。

担任了炊事员的牛万山与外出劳动的马玉民相比,算是十分舒坦了。他在炊事班里从早到晚忙前忙后,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他的脸上始终挂着愉快的微笑,卖力地劳动着,先是为职工们蒸出一大笼饱满结实的馒头,然后再拿起一把洗得干干净净的铁锹当做大铲子,炒出一大锅香喷喷的白菜和土豆。

由于牛万山性格开朗,为人随和,说话也十分风趣,连队的汉族职工效仿少数民族职工对他的叫法,都亲切地称呼他为牛姑舅。至于牛姑舅究竟是什么意思,大家也没有人关心过,只当作是他的别名吧。

那时候,职工们住在一种叫做地窝子的简陋的住所里。人们首先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选一块地址,在地面上向下挖掘出一个长宽8、9米的四方形的大土坑,然后在土坑的上面架上砍来的树干充当房梁,在树干上密密地铺上干树枝和芦苇,再在树枝和芦苇的上面铺上一层厚厚的泥土当作屋顶,形成了少部分在地面、多半部分在地下的临时住所。

地窝子里阴暗潮湿,像牛万山这样从小生长在干旱少雨的尕阴屲的职工刚住进去的时候很不适应。每天晚上,他钻进被窝里总感觉到里面湿漉漉,好像刚下完雨一样。

一位老职工看到他为难的样子,便给他教了一招:临睡觉前,把被窝拿到火炉边上烤上一会儿,将被窝里的潮气烤干,然后再盖在自己的身上。

牛万山照着样子试了一下,效果果然不错。

地窝子散布在连队的中心地带,虽然看上去很不起眼,甚至有时候看上去更像野兽居住的阴森森的洞穴,但是,它们却是兵团初期干部职工开会、学习和休息的地方,是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大自然做斗争的结果和符号,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后勤保障基地和动力之源。

一个冬天的早晨,地窝子里的职工们还在沉睡之中。牛万山像往常一样,第一个起了床。他轻轻地穿好衣服,准备到食堂为职工们做早饭。

他推门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用废弃木条钉成的简易木板门怎么也推不开。当时,天空还是一片漆黑。他不知道外面出了什么状况,只知道昨天晚上下了入冬的第一场大雪。

正当他迷惑不解的时候,他突然听到门外有隐隐约约铁锹铲雪的声音,便压低嗓门问道:“谁在门外边哩?快看看我们的门怎么了!”

从外面传进来连长鲁大炮瓮声瓮气的回答:“急啥?两米多厚的雪,我一下子能全铲完吗?”

牛万山这才知道夜里下的大雪掩埋了地窝子的出口,自己一时是根本出不去的。

等到鲁大炮挖开堵在门口厚厚的积雪已经是半个小时以后了。看到天色已亮,牛万山赶紧推开木板门,一个箭步冲出了地窝子。他爬到地面上回过头来一看,天空中飘浮着一团团巨大的白云,地面上是白茫茫的冰雪大世界,只能从飘出几小缕白色雾气的地方才可以确定下面就是自己居住的地窝子。

牛万山一心只想着马上去给职工做早饭,不能耽误他们下地劳动的时间。他顾不上和连长鲁大炮打招呼,急急忙忙地朝着食堂的方向奔去。

早晨开饭的时候,鲁大炮来到窗口打饭。他沉默地打量着满脸笑容的牛万山,冷不丁地从草绿色的军装口袋里揪出一条崭新的白色毛巾,朝着牛万山丢了过来。

牛万山反应很敏捷,一把接住了飞来的毛巾,但是,一时间不知道连长给自己丢毛巾是什么意思,迷惑不解地望着鲁大炮。

鲁大炮咧开大嘴笑了一下,用他那带着山东口音的大嗓门说道:“牛万山同志,你的革命责任性非常强。这条毛巾是张团长奖励给我的。现在,我再奖励给你!”

炊事班的职工看到这个场景,呼啦一下子围拢到牛万山的身边,脸上带着羡慕和神圣的表情,用手轻轻地抚摸搭在他的肩膀上的那条白毛巾。在那个物质资源极度匮乏的年代里,普通职工能拥有一块小手帕或者一条像样的毛巾,仿佛是拥有了一座珍贵的金山。

牛万山虽然在临夏修建北塬引水渠的时候得到了一辆自行车的奖品,但是,那毕竟是在自己熟悉的家乡,自己是高人一等的牛大人的儿子。如今,他只不过是一名千里迢迢来投靠亲戚、勉强成为兵团战士的少数民族人,一个工作岗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炊事员,居然能够得到张团长给鲁连长的奖品,顿时受宠若惊,手足无措。

在职工们啧啧的称赞和羡慕声中,他暗暗地下决心道:“我一定要好好的干,给旁人干出个样子来,否则对不起鲁大炮连长,对不起这条金贵的毛巾啊。”

兵团连队好像一座大熔炉,接纳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组成了一个充满了朝气的年轻的大家庭。小小的14连职工不过100来人,却既有山东、四川、陕西、山西等省籍贯的复转军人,也有来自江苏、湖南、浙江等省的支边青年,还有甘肃、青海、河南等地来疆投靠亲属的自流人员。

牛万山、马玉民在这里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他们一起生活和工作,学习他们的好做法,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他们通过严格的军事化教育和锻炼,很快从自由散漫的无业游民变成了作风严谨、纪律严密、工作扎实的兵团战士。

随着事业的快速发展,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连队的空地上盖起了一排排土坯房宿舍,宛如一座整齐划一的军营。职工们彻底告别了简陋的地窝子,搬进了宽敞明亮、墙壁粉刷得雪白的集体宿舍。

一排排宿舍组成一个长方形的列阵。相邻的两个列阵之间是一条土路,就像城市里的街道。道路的两旁栽种了挺拔的钻天杨和婀娜的柳树。喜鹊整天在树林中叽叽喳喳地欢叫着,还在树梢顶上筑了鸟巢,给连队增添了一丝活力和生机。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48648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