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佳妮的作品题材大多聚焦都市年轻人的生活与梦想。
在屏幕上,铺天盖地的霸道总裁和灰姑娘剧情一直很让人“上头”。近日热播的《鳄鱼与牙签鸟》聚焦“95后”留学生,该剧创作者是“85后”编剧邹佳妮。在她笔下,有《鳄鱼与牙签鸟》中的高冷学霸周尔文、《十年三月三十日》中的COO靳燃……为什么现在“甜宠”题材经久不衰?这位“85后”的编剧有自己的看法。
人人都爱“甜宠剧”
角色普遍有种“悬浮感”
“电视剧拍得好,大家夸的是演员。拍得不好,大家骂的是编剧。虽然编剧是一个‘背锅’的角色。但是我相信,好东西是经得住减分的。”编剧邹佳妮这样评价编剧与观众的微妙关系。
在成为编剧之前,邹佳妮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导演。她告诉青年报记者,对于如何“讲故事”,自己一直饱含热情。然而邹佳妮也认为“在命题创作下,编剧的力量其实很小,但我会尽我所能,把人物塑造得复杂一点,有深度一点。”
邹佳妮口中的“命题创作”指的是如今大热的“甜宠剧”。《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杉杉来了》《亲爱的热爱的》等都是一时大热的总裁系“虐狗剧”。
“有一个手游叫《恋与制作人》,已经爆红一整年了,在这个游戏里,四个性格不同的男主角和你谈恋爱。事实上,四个男主的人设都是做过调研才产生的,最大程度覆盖了所有女性的喜好。比如在日本,玩家们更喜欢小奶狗。在欧美,大家更喜欢职业性的男生。”
冷酷外表下有着一丝温柔的反差,总裁们的魅力来源不外乎这几点。要在总裁扎堆的市场上讲好故事,显然不是那么简单。“个人创作在这种环境下,其实是有难度的,现在很多的男主角,都给人一种很强烈的‘悬浮感’。”
“有的时候,我会觉得男演员把主角演得太凶,但是观众的反馈却很好。”如此看来,这个命题大概短时间不会消失。
用事件把人物串起来
“人设”要有内涵
前有霸总小说“天凉王破”,后有张翰带你“承包鱼塘”,100个总裁里,可能99个都有种“用力过猛”的“悬浮感”。邹佳妮说,要想摆脱“悬浮感”,编剧只能在事件中将人物立起来,用事件去表现人物的特性,她显然深谙此道。
《鳄鱼与牙签鸟》的剧名看上去有些“古怪”,却契合了“95后”身上非凡的创造力和“不追随不苟同”的独特气质。生物学家发现,鳄鱼饱餐一顿后,会张开大嘴,让牙签鸟在自己牙齿间啄取养分;牙签鸟不仅是鳄鱼的活牙签,还是提前向鳄鱼发出危机预警的警报器。因此,凶猛的鳄鱼和机灵的牙签鸟就形成了自然界里一种共生关系,既和谐发展又融合互惠。这种共生关系也体现在人类与自然之间、当下与未来之间、现实与梦想之间,甚至青年情侣之间,这也恰恰契合了这部剧的环保内核。
在剧中,主角二人互是对方眼中的冷血鳄鱼和恼人的小鸟。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和磨合后,他们发现各自的理论共通融合以后对“空中花园”有极大益处。邹佳妮通过这样的剧情设置,巧妙地展示了当下先进的环保观念,尤其是新青年以“中国智造”为世界环保升级所做出的努力。
聚焦95后留学生群像
想找到现实的平衡点
从《陈情令》到《亲爱的热爱的》,“圈层”成了电视剧打造爆款的不二法门。作为小体量的垂直品类剧,一旦“出圈”,就能引爆话题,但是邹佳妮却并不想做得太“垂直”。
“现在平台剧基本存在一个现象:如何把故事做垂直、做圈层,打一小部分人的兴趣点,去创造小众的‘爆款’。但是我比较偏向台播剧的风格,这种圈层现象相对来说不那么明显。我一直以来都在做群像,希望作品能更加普及‘95后’的观众群”。
将目光聚焦“95后”的留学生群体,也是来源于编剧本人的生活经历。“在学校里,留学生基本都处于一个‘抱团’的状态。因为我本身也是留学生,所以感触很深。通过观察,我能看到他们对于创业、爱情和家庭的抉择和思考。”
毕业后是留下,还是回家?这些问题邹佳妮当年就曾面临过,她本科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就读于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编剧专业。“我当时是想成为拍电影的导演,但是后来发现学校对于导演的教学体制不适合我,所以才转型做了编剧。随后机缘巧合之下回到了上海,回来后我发现,留学生同学们基本上也都回来了。”
邹佳妮说,回来后发现“水土比较服”:“上海其实很适合拍现代都市的戏,在爱奇艺网络播放平台上也有一些关注某一特定群体的都市原创剧,我能进行很多新的探索。”
邹佳妮对青年报记者说,最近项目有一个反其道而行的“人设”:“他在设定上很穷,但是照样‘人狠话不多’。对于这样的角色,观众会不会买账,我也吃不准。”她觉得,多做一些尝试,在如今影视的环境下未尝不可。
对 话
青年报:作为“85后”的编剧,在处理剧中的“甜宠梗”时,会不会有预设?到底什么样的“甜梗”才能让“95后”GET到?
邹佳妮:拿最近热播的两个剧《从前有座灵剑山》和《庆余年》来说,“95后”很喜欢《灵剑山》的笑点,无厘头很讨喜,男主角帅就完事了,我个人则更喜欢《庆余年》的笑点。不过做了编辑之后,我发现其实各个年龄阶层“梗”的差别并不大,因为人类的共情不会变。比如说恐婚,其实就是迈入下一个阶段的恐惧,这种感情其实是共同的。对于一些让“80后”露笑的“甜梗”,在“95后”的观众中依然能打响,编剧确实会对“梗”做一些预设。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大家只吃一种个性的人,这个就比较烦了。
青年报:今后是否会尝试在“85后”的立场上,写一写“85后”的群像呢?
邹佳妮:说实话,“80后”“85后”的影视剧市场要更激烈一些,他们更喜欢看欧美剧和日韩剧,对制作的要求也会更高。对于年龄层次更高的观众来说,剧本创作就不能太“低”,但一旦“高”了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限制,确实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让我为“85后”写剧本,我应该会写一个聚焦家庭婚姻的故事。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