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专题策划 >> 访谈 >> 正文

王成刚:生活作笔墨,书写家国情怀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湖南日报 | 迟美桦    阅读次数:13451    发布时间:2019-12-26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展播剧目中,《希望的大地》和《奔腾年代》两部电视剧,都在观众中获得了极佳的口碑和不俗的收视率,编剧王成刚被冠以“新生代新锐编剧”“书写家国情怀的编剧”“时代风云的描绘者”等美誉。

采访王成刚时,中央电视台一台每晚的黄金时段正热播他的《希望的大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对这部电视剧给予高度评价:“《希望的大地》是一部平民英雄群像作品,它生动诠释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也真实揭示,是改革开放解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让如今的我们走在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之路上。”而另一部刚刚播完、被称作“完美收官”之作的《奔腾年代》,无论在传统电视台还是网络平台,播放效果都令人满意。与其他献礼剧目不同的是,《希望的大地》和《奔腾年代》在播放数据上,体现出年轻、时尚的特征,年轻观众较同类剧目更多。

王成刚的头发看上去有些灰白,眼镜片后的双目深邃而有神采,面孔显得很年轻。问他是否“70”后?他笑笑说,1969年的呢。

从《奔腾年代》到《希望的大地》

《奔腾年代》和《希望的大地》都是时间跨度较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奔腾年代》跨度约60年,《希望的大地》从1978年跨到2012年,34年。从戏剧结构上看,《奔腾年代》较传统一些,是在一对主要角色的矛盾上展开整个戏剧故事和人物关系;《希望的大地》则是工农兵学商5条线索平行推进,相互交叉。王成刚说:叙事上,《希望的大地》相较于《奔腾年代》创新性更多一些,难度更大一些。因为5条线的交织会产生更多的戏剧矛盾,但5条线中任何一条线没写好,都会影响全剧的艺术效果。

“两个剧都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展播剧,正好赶上同一天播出,多少有些巧合。但并不是说我同时在写这两个剧本,我没有这个能力。”王成刚从来都是一个人创作,他没有创作团队,也没有“枪手”,每一个字都是他自己敲出来的。

写《奔腾年代》,其实是10年前萌发的创意。当时株洲机车厂研制生产出世界最大动力的电力牵引机车9600,台长吕焕斌找到刚入行3年多的王成刚:“大国重器在全世界拿到第一,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如何把骄傲的事情变成影视剧展示给更多的人看,你可以试试。”王成刚说:“了解他们创业的艰难、攀登技术高峰的艰辛、奠基者的笃定,是初衷和缘起,只可惜当时我手艺不精,试了几次都无法驾驭这么大的题材。我不甘心,于是开始磨练手艺,认真学习,经过6年的编剧技巧和素材采访的积累,2015年重新开始创作。新作将原来的《我爱火车头》改成现在的《奔腾年代》,构建出‘许国以梦、许爱以恒’的两条故事线。”

《希望的大地》是2018年夏天开始创作的。王成刚做记者时积累了一些素材,在他原来做的大时代素材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创作。接到这个任务时,摆在王成刚面前的是已经出现过《鸡毛飞上天》《大江大河》这样非常优秀的反映改革开放的电视剧。如何向他们学习,又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这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

王成刚和导演吴子牛及主创团队一起商量,找到了一个特殊的角度,就是多线索叙事。电视剧大都是一主一副两条线叙事,三条线的片子都较少,更别说工农兵学商5条线交织。难度确实是大,但王成刚他们愿意迎接挑战。经过一个多月的切磋构思,最后在“人物共情、事件共享”这两点上,找到了解决多线索叙事的办法。“央视一套”责编上官儒烨在主要人物的设计上提出了重大修改建议,这个建议一度让王成刚停笔16天,让剧组催本子催得要发疯。这个建议要把后面10集的剧本推倒重来。王成刚思前想后最终想明白了,按照这个方向改了之后,主要人物马尘的事业线和产业链得到了统一和升华。方向对了,再慢也是前进。

真实为底色,生活作笔墨

王成刚,湖南经视副总监,曾做过十多年一线记者。起步于800多集栏目剧《故事会》及100集自拍剧。之前曾编剧《弹孔》《战旗》《怒火英雄》《觉醒者》等电视剧作品。

王成刚说,剧本创作中的最大困难是素材的积累。比方说,《希望的大地》有一个情节,在深圳打工的焊工马昊给在内地锅炉房上班的女朋友写明信片,每3天一张,上面是:“我在25楼想你、我在26楼想你,我在27……想你。”这样的细节闭门造车是想不出来的。这个故事是当年盖深圳国贸大厦的工人的真实故事,王成刚说自己只是把生活中的散珠碎玉收集起来,然后用心感受,加入特定情境。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吴子牛执导,王成刚编剧,李雪健、杨铮、印小天等主演的电视剧《希望的大地》,以平民英雄的群像,从普通百姓的命运波折,折射出伟大的时代变迁与社会进步。该剧收获如潮好评,并斩获全国电视剧收视率冠军。

谈及《希望的大地》的创作初衷,总制片人王雁坦言:“我是78级大学生,1982年毕业,和剧中主角是同一时代。这是新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大时代,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很多可敬可佩的人物,我们想把这些呈现出来。”

《奔腾年代》说的是江南机车厂,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故事发生在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株洲。王成刚把整个电力机车研发生产单位的事情糅在其中,既是株洲也不是株洲,但一定是中国电力机车人。王成刚说:“我从小在株洲长大,就在田心机车厂的南边,故事开始时主角金灿烂看的那本书《我把一切献给党》,作者吴运铎工作的地方331厂及608科研所,是搞飞机的,而田心机车厂和研究所是搞电力机车的,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他们都是共和国的骄傲,中国的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就出自这两个地方。我在这里长大,亲眼看着父辈们的创业,自己还在工厂工作了2年,这大概就是我的优势。常汉卿、吴学签、姚怀民……这些名字背后是中国电力机车行业真实的拼搏故事。基于真实的历史事件,把每一个人物有理有据地安放在真实的年代氛围当中,使得《奔腾年代》完整地呈现出了中国机车的发展轨迹。”

王成刚说,“什么是好戏?真实;什么是现实主义的好戏?真实。”《希望的大地》和《奔腾年代》中60%左右的事件都是有原型和出处的,这是他写剧本最为踏实的地方。

家国共梦,奋斗共情

王成刚是个有情怀的编剧。他说他的两部献礼片主题基调都是围绕“家国共梦、奋斗共情”来展开。

《希望的大地》采用了共享事件交叉平移叙事的表现手法。通过月亮湾将众人聚在一起,再如同蜘蛛网般将人物故事铺陈开来,将恢复高考、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女排夺冠等大事件都串联其中,将一个个小人物的成长历程融入到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展现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奋斗,以小人物见证大时代的变迁。其中,“希望”作为整部剧的“题眼”,贯穿了故事推进与人物成长的始终。

失去录取通知书的马尘以旁听生的身份走进大学校园,不忘农村经济发展的董望春大学毕业后选择重回农村,成绩优异的柳莹不为外界纷扰潜心钻研核心技术,生产队队长田庆丰带头铲青苗试水大棚种植,马昊放弃工厂转正机会义无反顾奔向充满未知的深圳……每个角色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离不开“希望”的内在驱动。而当一个个小人物怀揣“希望”在时代的激流中相遇时,便汇聚成大众对振兴中华的多样愿景。剧本正是通过对他们一次次为共同希望而努力的描绘,完成了对努力奋斗的青年群像的成功塑造。这种多样化的群像呈现,也最易引发现实共鸣:“人人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如果你被触动了,那我谱写的奋斗者之歌也就起作用了。”

在最初创作时,《奔腾年代》是以《金婚》和《父母爱情》这两部优秀作品为楷模的,向优秀者致敬,就要有自己的创新表达,如果说《金婚》和《父母爱情》是“每一个个体家庭的幸福和希望,汇聚起来就是国家的幸福和希望”,那《奔腾年代》就要在这个基础上直接强化“家国共梦、奋斗共情”。

一是增强行业的真实度。这些年我们的电视剧一直缺少特别出彩的行业剧,行业剧难以被不同层次的观众认可。所以行业剧要拍得好看,内核驱动故事发展是关键,只能下笨功夫去基层采访。人下去了,作品才会上去。围绕着展现电力机车发展革新的专业化过程,及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困境与破境之法,成为这部剧最有创新、最具看点的地方。

其次,将故事角色细腻真挚的情感、生动有趣的自身成长、鲜明准确的个人奋斗放在当下语境中考验、淬炼,把私人生活和国家命运的共情,变成重建公共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找准国家、社会的精神脉动和伟大实践的价值所在。剧中有一个情节,常汉卿的儿子受西方公司之邀,请常汉卿去欧洲工作。汉卿告知儿子,“我的梦想如果失去了中国这个定语,30年前我为什么要回国?我的梦如果没有融入到中国的复兴中,这30多年,我坚持的是什么呢?”这句台词也奠定了《奔腾年代》特有的精气神——立足中国发展的高度,来关注现实生活,奔腾的是机车,回味的是年代,发光的是理想。

“不辜负这个伟大的奔腾年代”

两部献礼片能与观众见面,其间王成刚也历经了苦辣酸甜。他说:“我写过8部戏,从来没有一部戏像《奔腾年代》这么艰辛。这个剧故事大纲成型是2015年,当时影视剧环境正被各种资本竞相追逐的所谓大IP、小鲜肉、小鲜花及各种穿越、玄幻剧包围着,《奔腾年代》在当时很有些不合时宜。我前前后后找了很多导演、演员,他们也都很有激情,但投资人、制作人都不看好,因为不挣钱,不是当下市场的主流。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有被窄化、弱化、边缘化的趋势,我四处求爷爷告奶奶,也无人问津。那个时候,我非常痛苦,不知道自己能否坚持下去,能否耐得住寂寞。一来,影视这个行业要是有几年你没有发声,没有作品,就会迅速被市场抛弃;二来,也有不少影视公司邀我写流行市场剧。遇冷、彷徨一段时间后,我坚定了走下去的力量,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座谈会讲话、国家大力倡导“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要求、国家有关部门不断用各种政策鼓励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我感觉到影视剧回归正轨了。作为创作者就需要提质和提志,这不仅仅是质量的质,更是志气、志向的志。要有勇气和智慧,把导向意识和市场需求结合在一起,在国家的重要节点,拿出既倾洒着崇高信仰与理想高歌、又有收视率点击率的双赢作品,不辜负这个伟大的奔腾年代。

《奔腾年代》讲述了中国速度奠基者的故事,在纵横60年的跨度里,在小人物相濡以沫的一生中,见证了中国电力机车从无到有、从慢到快、从中国第一到世界第一的新“创业史”;同时也要面对中苏关系破裂、三年困难时期、经济恢复调整、“文革”、改革开放、集中动力到分散动力、集成创新等重大事件,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创作,是摆在编剧面前的首要问题。剧中大结局中常汉卿的最后一句台词“我庆幸我生逢这个伟大的奔腾年代。”成了剧本创造的定力基点和感情基调。这是对这个民族炽热的爱,是对奠基者的崇高的致敬,剩下的就是冷静的创作方法了。

如何去真切地观照时代、塑造有品格担当的人物,需要编剧直面社会现实。问题和苦难是为了迎接希望、面对未来,这种定力是观众对时代的生活质感、情感诉求及理想追求,能不动声色地感知,并被温暖、被激励。感受国家日新月异,家庭辛酸苦辣,百姓欢喜忧愁,既是观众的需要,也是满怀热情讲好中国故事的根基和底色。以小人物刻画大时代,从平凡中见伟大。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644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