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山
记得那时
家里总是母亲烧饭
待饭好了
父亲还在山坡上
紧那点活路
没回来
有时等到油煎豆腐
起了青苔
就吩咐我们几兄弟
到山坡上喊
爹:回来吃饭
我们边喊边比谁的嗓音大
如今
父亲和兄弟租住在省城
蹒跚颠簸于城市边缘
因为想四散的儿孙
他慢慢学会了使用手机
偶尔吃饭时
开启视频对我说
你兄弟煮的鱼好吃
手机费很贵,少说哈儿啊
就这样
我们亲人间又团聚了一瞬间
回味着父亲急促的话音
以及他皱纹清晰的面容
我又想起了儿时的岁月
只是再没有一座山
能听得见,我大声的喊
记忆中的那棵树
上了年纪的余公公说
村口那棵梨
记忆中一直是那么高大粗壮
离村口几公里外的大路朝口
就能看见这地标性的老梨树
只是那弯腰的躯干
越来越明显了
梨花绽放
可让蜜锋采花酿几斤蜜糖
枝头顶端还挂着坛子型蜂窝
没人靠近
他还说
国民党抽壮丁
宝大哥
就上吊于梨
1956年
祖三爷
也上吊于梨
记忆中
梨花盛开了
一群伙伴唱起儿歌
捡着风吹落的花朵
做起梨花饭
绿叶成荫了
人们在梨树下
透风纳凉
吹牛谈天
闲话梨树传说
梨子丰盈成熟了
人们用目光精挑细选着
裸露的枝头挂满冰柱了
时常看见杀猪匠:丑二伯
提着杀猪刀
在梨树枝头吊猪剖腹
几年前
一阵秋风
扫去了梨树斑驳分裂的老皮
扫尽了秋霜染黄的梨树叶
没多久
光秃的枝头
在冬天的阳光下
又开出了稀疏的梨花
来不及人们的诧异与议论
它就自然安详宁静地枯萎了
(编辑:浩蓝)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