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创新建设符合时代精神要求的贵州新文化,构筑贵州精神高地,点燃各族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建设人文贵州。”显然,这为贵州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以文化积淀夯实底蕴,以文化力量催动腾飞,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贵州的选择。在这片多彩的土地上,历史将高原独特的文化风姿切换成一个个浸润着人类精神的璀璨镜像,贵州人在镜像中看到了自己行进的姿态,找到了阔步前进的坐标,找到了挺立潮头的角度。明确的目标、矫健的步伐、壮阔的画卷,令贵州风情翻卷、云水激荡、高潮迭起,贵州的文化发展由此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大文化建设催生文艺的振兴和繁荣。欣逢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落幕之际,我省文艺界的一大盛事——贵州首届专业文艺奖评选活动圆满结束。
此次评奖活动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联合举办,分为13大类,各专业文艺奖项经过评审专家认真选评,并在媒体上公示终评结果,各个大奖就此正式产生。
这是我省第一次评选专业文艺奖,该奖与贵州省“五个一工程”奖、贵州省文艺奖共同构成文艺成果展示平台,旨在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投身火热生活,激情描摹时代,讴歌时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传递正能量。
此次专业文艺奖的奖项设置,按不同文化艺术门类,设文学、美术、音乐、戏剧、民间文艺、书法、摄影、舞蹈、杂技、曲艺、电影、广播电视、文艺理论等13个奖项,每个奖项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3个等次。各奖项各等次获奖作品共197个。这是贵州专业文艺创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鼓动人心的一次激励行动。在文化建设的大潮中,这一举动催人奋进,令人们更热爱这片土地,更热爱由这片土地绽放出来的艺术之花。
作品精彩呈现令人振奋
12月20日,冬日难得的阳光暖暖地照进位于贵阳市科学路66号省文联大楼的每一个房间。在这幢朴实无华的建筑物里,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活动悄然落下帷幕——贵州首届专业文艺奖评奖活动顺利结束,13个艺术门类大奖尘埃落定,197个奖项名花有主。
肇始于2013年春天的此次专业文艺奖评奖活动,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联合主办,历时8个多月,共收到1417件各类文艺作品。评奖活动涉及文学、美术、音乐、戏剧、民间文学、书法、摄影、舞蹈、杂技、曲艺、电影、广播电视、文艺理论等13个艺术门类,其中文学奖设长篇小说类、中短篇小说类、报告文学及儿童文学类、诗歌及散文类;美术奖设大型展览和中型展览类;音乐奖设声乐和器乐创作类、美声唱法表演类、民族唱法表演类、流行唱法表演类;戏剧奖设表演类和剧本类;民间文艺奖设民间文学类和民间艺术类;书法奖设行草书类、楷隶篆类和篆刻类;摄影奖设纪实类、艺术类和创意类;舞蹈奖设编导类和表演类;杂技奖设表演类和编导类;曲艺奖设表演类和作品类;电影奖设剧本类和微电影类;广播电视奖设广播电视文艺类(含电视栏目、文艺节目、大型文艺晚会、广播剧)、电视纪录片类;文艺理论奖设理论著作类和评论文章类。
从参评的作品数量来看,文学、音乐、民间文艺、摄影、舞蹈、曲艺、广播电视参评作品都在100件以上,尤以音乐作品最多,达259件。令人欣慰的是,贵州的文艺理论、电影、杂技也以鲜明的姿态亮相,以电影为例,除剧本空白外,微电影数量达87部之多。而由于面窄而位列“小众阵营”的文艺理论和杂技,前者的参评作品数量达55件,后者的参评数量也有30件。
此次评奖活动,重在“专业”,因此,一些艺术门类在推选作品时,设置的门槛很高,其目的是能够代表贵州的水平,“能拿得出手”。如美术奖的选评,最初报名作品多达几百件,最后参加评选的只有54件,“作品在全国获过重要奖项,或在国家级刊物《美术》发表,或在省内获过大奖,作者还经常参加全省美术界开展的各种公益活动,这样的作者方有资格参加最终的评选。”美术奖评审组组长、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谌宏微说。
纵观此次参评作品,记者发现,绝大部分参评作品的质量很高。比如文学奖,作品必须在全国高端平台展示过,即在《当代》、《人民文学》、《十月》发表且发于重要位置,又被《新华文摘》、《中篇小说选刊》、《小说选刊》转载,这些条件可谓苛刻,但令人欣喜的是,我省多个作家的作品大都达到这个门槛,单是长篇小说,就有18部之多。
“这次参评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很高,文学组的9个评委难以取舍。由于奖项有限,只好忍痛割爱。这一点体现在长篇小说上。长篇小说的一等奖之所以空缺,是因为无法在好作品中评出谁优谁劣。”文学奖评审组组长,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谈到这个话题,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新世纪以来,贵州省作家协会多次组织作家深入基层,创作出了一部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次参评的18部作品,发表或出版时限仅从2012年初到今年11月,实际不到两年时间。作品如此集中在国家高端平台上展示,反映出我省长篇小说创作的冲劲和闯劲。欧阳黔森说,此次评奖,更侧重于刊物上发表的长篇小说,比如《当代》,每期的发行量达十多万份,这是出版社出版的作品没法比的。
多年来,电视艺术一直是我省的强项,多次攀摘国内大奖。曾拍摄过电影《开水要烫,姑娘要胖》、室内剧“开心帮系列”的胡庶,此次为人们呈现的是一台艺术水准上乘的文艺晚会节目。而数次荣获中国电视艺术大奖的诗人唐亚平,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此次也力献佳作——纪录片《我们的节日·清明》。广播电视奖评审组组长、贵州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秘书长洪江平说:“此次参评的好作品太多,难分伯仲。所有的作品,不仅都是主旋律的,而且反映的题材都与贵州有关,可以说是很接地气的,传递正能量的意识十分强烈。”
本土特色成就“贵州制造”
此次评奖活动,强调作品的本土特色。从整个获奖作品来看,突显贵州元素已成为广大艺术家在选材时的一个重要取向。把贵州的山水、风情、风物融进作品里,使作品弥漫着或浓或淡的贵州味道,贵州艺术家的家园情愫因此变得更加纯粹、更加绚丽,无论是文学作品方面的《银鱼来》、《飞向杰拉米德》,美术作品《寨老》、《苗寨》、《大三线——梦回》,音乐作品《盘州村庄》、《我在贵州等你》,戏剧作品《九驿图》、《亚鲁王》,民间文艺作品《布依族温经》、《踩亲舞》,书法作品《王阳明答毛宪副书》,还是舞蹈作品《心心结》、《乌蒙魂》、《我的地戏》,曲艺作品《走访路上》、《外公的红军灯》、《心门》,电影作品《喊寨人》、《缘分西江》、《大娄山的守候》,广播电视作品《特警之光》、《我们的节日——清明》,文艺理论作品《彝族古代文论研究》、《安顺地戏锣鼓乐考察及分析研究》,等等,无不打上鲜明的“贵州”烙印。这些作品之所以极富艺术张力,一个原因是“贵州”这个概念在艺术家视野里的温馨程度,这个温馨与生命有关,与家园有关,当然,也与众多评委的审美取向和审美意趣有关。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表示人类本质和社会文明的概念,是一个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特色名片。《易经·贲卦》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人文教化百姓、治理天下的理念由此可见一斑。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构成了广阔浩瀚、汹涌激荡的海洋,贵州的艺术家置身于这片土地,用摄影奖评审组组长、贵州省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孙蓓红的话说,这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制高点。“我们常说艺术作品要接地气,要有抓铁有痕的功夫,关键在于艺术家的是否紧贴脚下的土地。”此次参评的摄影作品,都散发着浓稠的贵州气息,这让孙蓓红深感欣慰。
如果说最接地气的作品《布依族温经》、《彝族古歌》、《布依族古歌》、《竹王的传说》等民间文艺作品是贵州元素的直接表达,那么,从贵州高原生发拔节的戏剧作品《九驿图》、《亚鲁王》、《严寅亮与“颐和园”》、《“方”老汉的心事》,无不飘荡着贵州的风、云和空气。民间文艺奖评审组组长、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余学军和戏剧奖评审组组长、贵州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石佳昱对此都有相同的感受:所谓文艺特色,就是惟我独有,贵州的文艺家们做到了这一点,也做好了这一点。离开这片土地去搞创作,不仅没有特点,还显得空虚、游散。在国内很有名气的音乐人张超和玉镯儿之所以没有受邀往外发展,原因在于他们“已离不开给他们提供艺术养分的这片土地”。
放眼世界,大凡艺术价值高的作品,都与“本土元素”相关。描摹土地,书写家园,讴歌时代,惟有如此,艺术作品才会赢得人们的喜欢和尊敬,获得历史的珍惜和收藏。2007年省委宣传部出台的《贵州文艺作品高端平台展示奖励办法》,对以贵州为题材并在全国高端平台展示的文艺作品,实行重奖,目的在于鼓励贵州作家对家乡的关注,而这个关注所产生的影响不仅是绵延的,更是强大的,它甚至可以“波及”几十年几百年,给我们的民族心理构成一种熠熠生辉的精神映射。
“贵州这片土地极富营养,它为本土的艺术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艺术养分。贵州艺术家的优势,正在于此。”音乐奖评审组组长、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汪信山从书架上拿起一套丛书放在记者面前,激动地说:“今年出版的这套‘山奇水秀’音乐作品集,获得了我国音乐专业领域的大奖——金钟奖,这在贵州尚属首次。这套丛书6卷本,分别是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和水族的音乐,纯粹就是贵州的特色。”
美丽梦想畅游艺术王国
文艺理论奖评审组组长、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倪明谈吐富有感染力,和记者谈到此次的专业文艺奖时,他显得非常兴奋,因为他看见贵州的文艺理论近年来呈突飞猛进之势,“原以为报名参评的作品很少,没想到来了55件,而且这55件作品跟刚结束不久的省社科奖作品不重复,质量上乘。”
倪明最推崇的理论专著《胡适的文学思想》,此次被评为一等奖。该专著作者庄森是贵州民族大学引进的高端人才,是民大的学科领军人物,双博士后,他的这部作品,是贵州第一本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编的“高校人文学术成果文库”的文艺理论专著,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第一本系统研究胡适的文学思想、完整构建胡适文学思想体系的学术专著,具有原创性学术价值。“评为一等奖的作品,其选题具有重大意义,研究难度大,内容上有突出的创见,提出了有影响的新观点、新结论,文字精练,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学术价值高,对学科建设有重要贡献,在国内影响较大。”倪明显得十分自信,因为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批质量很高的理论成果,他没有理由不骄傲。
在全国拿过大奖,有影响力。这个标准几乎被各个艺术门类的评委们认可。就在评奖期间,贵州省曲艺家协会在呼和浩特参加由中国文联、国家民委、中国曲协举办的第五届少数民族曲艺展演,选送的彝族咪谷(说唱)《厅长哥哥探亲来》和侗族琵琶弹唱《回乡创业天地宽》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能在14个省、自治区的34个节目中获此殊荣,说明我省的曲艺水平在全国是很棒的。通过近几年的‘贵州杜鹃曲艺节’、‘贵州反腐倡廉曲艺大赛’、‘贵州省文艺奖’以及本次专业文艺奖评选活动等载体,我省广大曲艺爱好者的创作激情和表演激情得到激发,此次参评的128件作品,就是最好的明证。”曲艺奖评审组组长、贵州省曲艺家协会秘书长梁正帮说。
贵州的杂技一度跌宕起伏,但此次评奖活动,杂技家们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报名踊跃,参评的30件作品件件都是精品。由省杂技团演员干祯、干祺表演的《手技》(捷克棒),多次在国外演出,反响强烈。《空中绸吊》、《力量》等作品,表现不俗,是演出市场的宠儿。杂技奖评审组组长、贵州省杂技家协会秘书长周利宏说:“与其他艺术门类评选不同的是,杂技艺术类的评选更注重市场的影响力。娴熟的技巧,表演的‘新、难、美’,这些要素虽然必不可少,但市场更有说服力。贵州的杂技技术有良好的基础,在国内外都有很好的口碑和市场号召力,这得益于贵州杂技艺术家的不断创新,还有省里出台的激励机制。”
在国内电影从低迷走向复兴的过程中,电影艺术创作形成的瓶颈效应多少让人感到有些遗憾。如同西部其他省份一样,在新时期里,贵州的电影艺术创作和制作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市场的深度影响。但这并不妨碍贵州电影人执著的探索精神,《炫舞天鹅》、《幸存日》、《水凤凰》、《扬起你的笑脸》、《云下的日子》、《神马都是浮云》、《云上太阳》、《阿娜依》、《邓恩铭》等本土电影的策划、摄制和上映,突现了贵州电影人的美丽梦想。在此次参评中,最令人兴奋的是贵州的微电影创作和摄制已成一定规模,参评的作品达87部之多。
事实上,贵州电影人一直没放弃电影艺术追求,一批年轻人拿起摄影器材,当起了导演或演员,其制作的作品令人眼睛一亮。11月20日在首届亚洲微电影节上,我省孙逊导演的作品《无声诺言》、《好久不见》,李元导演的作品《缘份西江》,沈雷导演的作品《归兰山下的守望》,获得“金海棠奖”优秀作品奖和优秀旅游微电影奖。“能够在由美国、新西兰、韩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泰国及港澳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推选的1715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说明我们的潜力很大,实力不差。”电影奖评审组组长、贵州省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郝南飞兴奋地告诉记者,明年他将全力以赴筹拍《阿依娜的桥》、《圆梦时分》、《情姐下河洗衣裳》3部胶片电影,“为贵州电影做一点贡献”。
【编辑:黄先兵】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