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素 材
1-1
高高天上楠木岭, 砍伐栋梁送皇城;
官家不知黔山路, 苦煞娄山夜郎人。
——作者采访札记
1-2
天,天子的天,楠,楠木的楠。
天子采楠我作难,抛妻别子下松坎;
背上背背跎跎盐,流脸抹泪上黄莲;
挣得分分草鞋钱,把给官家好过年。
——作者采访札记
1-3
楠木,高大乔木,干笔直,叶碧绿,木质细腻坚硬,异常珍贵,与紫檀、黄花梨齐名,是修造皇宫首选栋梁材料。
——摘自《大词典》
1-4
自明王朝始,皇帝修建宫殿便在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省采伐楠木。至今遵义市仁怀、绥阳、正安、桐梓等地,均有是时采伐楠木遗址,民间称为楠木厂,千余年沿袭不变。我县燎原镇楠木厂便因此得名。
——摘自民国版《桐梓县志》
1-5
大明王朝神宗皇帝万历二五年(1597年),袭播州宣慰使(今遵义)杨应龙反叛朝廷。万历二七年(1599年),大明王朝以四川巡抚李化龙为总督,督率八路大军讨伐播州。是时,北路总兵刘綎,率领大军从綦江入播,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娄山关。娄山关地形险要,中通一线,设立寨栅十三道,杨应龙以为坚守播州最后屏障,命其子杨朝栋率领重兵镇守。刘綎至娄山关受挫,后经仙人指路,以精兵间道楠木厂至娄山关后夹击,乃破娄山关,一举成名。
——摘自民国版《桐梓县志》
1-6
大清王朝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桐梓县连续数年大旱,斗米斗金,饥民遍地。是时桐梓县知县胡守业,不顾民生艰难,勾结官绅,借名朝廷用兵,巧立名目,苛派徭役赋税,勒索民财,士民有公议者杀。民众苦不堪言。时,桐梓县生员李苑凤等闻朝廷有言,如遇灾年,地方官员具实详告,朝廷可免征徭役粮赋。因此,李苑凤等认为,知县胡守业等官绅所为,并非皇帝旨意,实是胡作非为,贪敛民财。由是,李苑凤等聚众千人,于葫芦坝飞龙庙盟誓,以抗苛捐。知县胡守业等官绅闻言后,愈是变本加厉,但凡有抗苛派者,尽皆枷锁到县城大牢关押,以至民怨沸腾,数千饥民涌向县城,捣毁衙门,打开牢门,劈枷放人。于是,知县胡守业趁机上告桐梓民众造反,请兵镇压。一时间,桐梓民变震惊朝野,大清王朝派遣钦差大臣钱惟诚至桐梓县查处民变。钦差大臣钱惟诚到达桐梓县境内,见铺民贸易如常,并非知县胡守业及一众官绅所言,抢掠杀戮,无恶不作。饥民李芳龙等,至娄山关迎接钦差大人,皆跪伏于地,呈递申诉,泣不成声。钱惟诚见状,始知桐梓民变,事出有因,并非叛逆,乃下令不准滥捕擅杀无辜,只将为首数十人与知县胡守业等一众官吏解省问罪。
——摘自民国版《桐梓县志》
1-7
桐梓县采楠工役,始于大明王朝明成祖修缮北京宫殿。之后仁宗皇帝时,一度停止采伐。宣德皇帝时,时停时伐。弘治皇帝时,四川停止采伐。正德皇帝时,湖广、四川、贵州等省采伐。嘉靖皇帝时,大肆采运,与历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神宗皇帝万历中期,三殿同时兴工,湖广、四川、贵州等数省倍加采伐,耗银上千余万两,向民间征收,百姓十室九空,苦不堪言。天启时,朝廷在四川省涪州,专设督木道,催办采伐楠木。湖广、四川、贵州等数省,可堪大用栋梁楠木日见稀少。大清王朝康熙皇帝年间,皇家大兴土木,修造宫殿,其采运楠木之艰辛,不言而喻。幸得四川巡抚张德地,向朝廷痛陈采伐运送楠木之无比艰难,民力已经不可再伤,朝廷准奏,遂颁令停止采伐。这之后,乾隆皇帝十五年、二五年,诏令各地采运楠木进京,以俟修建宫廷之用。但是,桐梓县境内也仅得数株大木。
——摘自民国版《桐梓县志》
1-8
道教自从东汉年间,张道陵张真人创建以来,黔北一直很盛行,道观,道众不可计数。历代在我县享有盛名的道人有陈致虚、文和、鲁一冲、郭诚玄、郭崇韬等。陈致虚号紫霄上阳子,长于炼丹,著有《金丹大要》十卷,曾经刊行于世,影响甚广。文和道人深暗地舆之术,行为怪异,常背负神相来往,百姓民众以为奇人。今楚米镇三座寺一石壁上,尚镌刻有文和道人留下的回文诗。鲁一冲道人,与明朝杨应龙同时代,曾经在习水县仙源洞修真,一度为杨应龙延为法师。今高桥镇鸭塘村有其墓。郭诚玄,号悟一真人,今官仓镇脚车坝钓鱼台人,传言掌有肉印,以朱拓符,雷神受役。曾经留下偈语云,“宝塔风生,真人出现;六十六年,坠地光明”。墓在县城南郊牛心山。郭崇韬道人,与郭诚玄道人同为官仓镇脚车坝钓鱼台人氏,在郭诚玄道人之后。
——摘自民国版《桐梓县志》
1-9
燎原镇城头箐,位于县城西南角,去县城二十公里。史书《黄志》记载,城头箐土官陈信,后人尊为道教老祖,确切年代无从查考,疑为宋、元年间人。民间传说,陈信为土司时,曾经广蓄妻姬,不仅置于城头箐土司衙门,而且还于今高桥镇桥头、棕树湾、养马池等地设有别院。陈信往来各地无时,随从、轿夫不堪其苦,密谋将陈信抛于恩滩桥头大河中淹死。陈信遇难处,后人称为官塘。
——摘自民国版《桐梓县志》
1-10
官仓镇楠木村楠木坝,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嫡系后人,数百年于其地沿袭居住,至今仍有数十户人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四川省乐山市举办纪念苏东坡八百周年盛会,曾经邀请楠木坝苏东坡第四十四代孙苏世礼先生赴会。苏世礼先生所写苏体摹本,为大会收藏。
——作者采访札记
相关新闻
一部用心的作品。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