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专题策划 >> 奖项 >> 正文

15年后江苏报告文学奖回归,42部作品获奖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扬子晚报 | 张楠    阅读次数:55565    发布时间:2020-07-20

颁奖典礼现场

7月18日,首届“南钢·江苏报告文学奖”颁奖大会在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举行。在江苏报告文学评奖中断15年后接力这一重要奖项,这场文学盛典更是15年来江苏报告文学创作成就的重大检阅,也将构筑起江苏报告文学的新高地。

颁奖现场堪称江苏报告文学界的一次大聚会,90名入围作家、嘉宾代表等齐聚一堂。大会为作家、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庞瑞垠颁发江苏报告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为16名作家颁发首届南钢江苏报告文学奖荣誉奖;为获首届“南钢·江苏报告文学奖”作家颁发了优秀作品奖、作品奖、金作品奖;为南钢颁发江苏省报告文学特别贡献奖。

据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茂龙介绍,江苏报告文学奖是江苏报告文学专业奖项,分别于1989年、1992年举办了前两届;2003年举办第三届评奖后一度中断。在南钢的支持下,“江苏报告文学奖”恢复评奖。2019年,本次大会共收到申报作品243部,经评委多轮评审后,共90部作品入围,最终有42部作品获奖。

其中,王成章《国家责任》、李伶伶《鲁迅地图》、周桐淦《常州进行曲》、于兆文、余滔《天路淮军》、董晨鹏《共和国平民简史》5部作品获得首届南钢江苏报告文学奖金奖。陈正荣《紫金山下二月兰》、臧巨凯《赵亚夫》、钱俊梅《跪向土地》等15部作品获得首届南钢江苏报告文学奖。王一心《我们回家》、刘志庆:长篇传记文学《罗忠毅传》、刘业伟《自清芙蓉·朱自清传》等22部作品获得首届南钢江苏报告文学优秀作品奖。

具有“江苏钢铁工业摇篮”之称的南钢,决定建立江苏报告文学作家创作基地的同时,长期冠名江苏报告文学奖。“南钢·江苏报告文学奖”今后每3年评选一次。这是江苏报告文学作家的幸事,也是江苏文学的盛世。

7月19日,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在南钢召开,会议总结回顾了近10年来学会的工作成绩,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成员。

“所有文学样式中,报告文学最接地气。当下人们对于飞速发展的中国现实急于了解,报告文学正好担负这样的责任。”作为终审评委代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王晖告诉扬子晚报记者, 此次重启江苏报告文学奖项,是对江苏这15年来报告文学作品的集中检阅和梳理。

江苏报告文学创作曾经声名远播,上世纪80年代,庞瑞垠的《姚迁之死》,张茂龙的《黑户》,杨守松的《救救海南》、徐志耕的《南京大屠杀》、张嵩山《一个傻子和一个瓜子市场》等作品引起强烈反响。

王晖表示,地域书写是江苏报告文学作家最爱的题材,作家们把纪实的笔触投向江苏,倾情表现那些勇立潮头,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江苏人,这里对底层群体生态的零距离观照,更有对创业者追梦和造梦的生动再现。

对话金奖得主

王成章:让科学家、大国工匠占领视听空间

到底是让综艺明星的飘飘裙裾,还是让我们的科学家、大国工匠占领我们的视听空间,是报告文学作家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一个作家怀揣民族的希望,肩扛着时代的责任,从内心归属于一片土地时,他的血液就必然是滚烫的,他的文字也必然具有温度。两年时间采访了几百人次,掌握了四百万字的素材。“回首创作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责任》时的自己,完全是被一种英雄精神激荡着,写作过程也是用生命和心灵搏击的过程。

没有碳纤维就没有一流的航天和卫星导弹等高科技产品,得知我国高端军工碳纤维材料受制于人,为冲破美日欧的严密封锁,张国良在厂房写下“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誓言,开工生产碳纤维。他们圆了中国40多年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的梦想,并荣膺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的个人理想和奋斗与伟大时代的“中国梦”交相辉映。

周桐淦:沉到生活底层,面对面采访

《常州进行曲》这部作品跟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智造常州》是两个题目,一个题材。当时接这个题材没把握,他们说可以先看,看出兴趣再写。写什么和怎么写,由作者自己决定。要特别感谢常州市委宣传部和文联,常州市委相关部门对这类题材报告文学创作规律的尊重和“放手”,值得特别点赞。

历时半年,包括采访4个多月,写作1个多月,我的心得是,沉到生活的底层,面对面的采访,会淘到真正的“金子”,所谓“金奖”可以做这样的理解。

今年3月,我还深入武汉、黄石一线采访,以报告文学和纪实散文的形式,记录了抗疫前线江苏军团的参战业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灾难文学,而灾难往往是报告文学的重大主题,变更动荡的社会更需要真实的社会记录、更需要记录历史的报告文学。比如此次经历疫情,还将酝酿和诞生一批有价值的报告文学作品。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889165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