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黎小红,笔名,黎鸿,女,广东韶关人,1991年12月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韶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南作家网签约作家。专职书法教师。散文、诗歌、书法论文刊发于《中国家庭报》、《书法导报》、《三江都市日报》、《德育报》、《特区文学》、《奔流》、《延河》、《绿叶》、《幽默与笑话》等省级、国家级的报纸或期刊、杂志上。擅长瘦金体,楷书,隶书,规范字,独立编写过系统楷书基本功书法教材。
2020年散文作品入选《胶东散文十二家》并且获优秀奖。
2022年散文作品获黄海散文双年选一等奖。
2023年获全国青少年声画作品征集,广东赛区,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奖。
2024年获阅江南悦松陵览垂虹全国书法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奖。
潇贺古道
万重山的那一头,总有写不尽的情怀,道不停的愁绪,阅不完的沧桑。曾几何时,留下了足迹,也抹去了旧痕,一种无法用言语叙述,描摹的旧;一处不可用价值衡量,定性的痕。正因那一道隐秘于喧嚣尘世的旧痕,历尽了沧桑岁月,风霜雨蚀,人事繁息。如今,依然默默无声,匍匐守候在古老的僻壤角落,静静地,虔诚地等待着远方的来客,一睹它昔日幸存的古韵风采。――题记
时至冬日,寒意渐浓,草木的苍翠依旧挂满了枝头,即没有北国的层林尽染,惟余莽莽,也不存在严冬的白雪皑皑,萧瑟苍茫。
于潇湘桂贺之间,听闻一处鲜为人知之古道,因地处潇贺关口之要处,因而修筑于秦汉,活跃于明清,延续尚存至今。回望往昔年岁,漫长千年沧桑,几番繁华落尽,一时间得利于政策,便捷于商贸,滋养了生灵,孕育了人文。虽色泽暗沉,简陋狭窄,凹凸不整,可却在沉默不语中,隐隐道出了历史繁盛与衰变的悠久心声。
山顶蔚蓝一片,空气清幽;山间云雾缭绕,鸟语花香;山脚树木葱郁,溪泉叮咚。登台倚栏,放眼望去,古村建筑错落别致,明清风韵尚存,让人不尽叹息道:人世匆匆,年华短促,人间正道皆是沧桑!能留下的,只有沉默不语的建筑与道路!
走在满铺巨石的沧桑古道,满溢着幽深古老的人文气息,巷路纵横交错,台阶布满老气,沿着古建主干道悠游,一边古法制作的糍粑油茶,香味浓郁;一边老少甚欢,同享天伦。村民多以勤劳节俭久居古宅,见有生人不忘热情待客,让人虽身处异乡,尤见故人之感。
岔山一行,不禁感叹,岁月易逝,容颜易老,唯有文明,文化,文脉得以延续千古,滋养子孙后代。傍晚时分,霞光灿烂,弥漫天际,美不胜收。不禁自语道:潇贺古道之落日余晖,伊人红妆之轻佻闲游。古居错落别致,糍粑香味扑鼻。情系烟雨江南,独爱小桥流水。徒步清溪河畔,静听涓涓水声。感万物之灵音,观自然之神奇。夕阳仓促譬如芳春,年华短暂胜似水流。途中偶遇古稀之年,满目沧桑,两鬓微霜,举止言谈,泰然自若,曾步仕途,功遂身退,独处一隅。
因而,远世俗之争权夺利,恨小人之阿谀我诈,怎奈人情淡薄,人生易老。唯能回归故里,不谙世事,闲来读心采茶,跋山涉水,即可陶冶心身,闲情逸致,亦能平心静气,安度晚年。
纵观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之文人墨客,儒人雅士,即使胸有学富五车之识,心怀精忠报国之志,身系经天纬地之才,因非能应天时、地利、人和之要势,终而荣则人皆仰慕,辱则人皆诽谤。凭栏赏日思人语,偶得佳句入诗章。芳草萋萋,暮色迷离,霞光万丈,辉煌漫天,纵有离愁别恨,即使穷困潦倒,就算悲痛欲绝,此时此刻,此情此景,难得金晖赐我以华裳,娇花迷我于馥香。人生仓惶宛如暮色,一去终而永不返。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