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立梅(左)
郎立梅,女,42岁,现任名峰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她响应国家扶贫号召,大力发展餐饮旅游业,为城乡富余人员创造就业岗位,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同时,在公益扶贫等方面乐善好施、慷慨解囊,积极参加扶贫济困活动,为贫困群众送去了温暖。
一、从小立下鸿鹄志,致富路上意志坚
郎立梅自幼在桦甸市苏密沟乡农村长大,祖祖辈辈都靠耕田种地生活。生活在农村加之家中兄弟姐妹多,生活条件要比一般家庭差得多,只能保障基本的温饱,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练了她坚强的意志。从小看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她便立志长大要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家庭贫穷的现状。坚定目标后,她一步一个脚印的不断前行。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外出务工仅有12岁的她,从一个服务员做起,凭借着不懈的学习和不怕苦的精神努力工作,逐渐成长为酒店的前厅经理,再后来在吉林市承包车场和大酒店,年纪轻轻的她很快就在吉林市闯出了一片天地。
二、天道酬勤抓良机,努力拼搏梦初圆
在外摸爬打滚了多年,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咸。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桦甸人,郎立梅想为家乡人民做点儿事的想法一直萦绕在心中。2010年6月,郎立梅不顾亲人的反对,怀揣返乡创业的梦想,回到家乡金城,先后在桦甸成功开设了旭旸宾馆、尚引酒行和大韩时代汤城。通过对家乡各种行业的认真调研、反复思考和仔细论证,最后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中看到了发展的机会,并于2014年3月份成立了名峰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三、公司建设规模现,带富一方巾帼情
名峰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集种植、加工、销售东北土特产品为一体的综合有限公司。公司投入3500万,将一片荒地建设成为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名峰郎笨榨豆油车间、纯粮烧酒作坊及名峰郎东北土特产平价超市。她把周边的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有机水稻合作社,成功地带动了周边乡村及桦甸市经济。截止目前,安排员工就业200人,带动周边农户500余户,使每户经济收入增加了3000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名峰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于2014年承包了位于桦甸市八道河子名峰生态度假村。经过4年的建设发展,名峰生态度假村现已成为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集绿色、生态、有机农业、保健养生、休闲娱乐、餐饮旅游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度假村。名峰生态度假村聘用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是周边农村的农民,他们农忙的时候在家种地、收割,农闲季节来度假村工作。旅游旺季的时候有60多人在度假村务工,人均增收在一万元以上。
四、成立商会鸿图展,社会责任勇担当
为了更好地发展桦甸经济,她与桦甸多个企业、商家联合打造桦甸第一商会——桦甸市惠购商会,并任商会副会长。携手打造了乾厚佐佑过大年主题餐厅,成功地将名峰山庄内的绿色有机蔬菜及土特产品在市中心展现,给市区的人民带去了绿色餐饮。在建立餐厅的同时,还将成立了乾厚佐佑商学院,对商家经营进行指导,对员工进行培训,使桦甸的企业得到了更好、更快的发展。
以乾厚佐佑过大年主题餐厅为首的桦甸市惠购商会,为市民增加了就业岗位,吸纳了城市的富余人员前来务工,承担起了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保障了社会的合谐稳定。以乾厚佐佑过大年主题餐厅为例,共为社会提供了10余个就业岗位,人均收入3.5万。
五、慈善捐款报社会,扶贫帮困献爱心
依靠国家的好政策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郎立梅成为社会上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生活中,她积极帮助身边的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2017年重阳节,她和狮子会金城服务队的成员一道,带着米面油和水果,看望红石镇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的老人,给他们带去了节日的欢乐和祝福;2016年底,她和狮子会成员一道,为桦甸市孙家屯5岁的张可心一家以及甲砬子的李步民一家送去了慰问品和慰问金。7.20洪灾发生后,她第一时间为桦甸市二道甸子镇捐款2000元,帮助灾民渡过难关。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她为社会上的困难群体捐款捐物2万余元。
六、工作学习两不误,成绩荣誉纷至来
作为桦甸市当地有名的女企业家,郎立梅以不凡的工作业绩和人格魅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敬佩和尊重。学习上,她不满足于现状,不断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2015年7月被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录取,成为工商管理专业中国卓越总裁(EMBA)硕士高级研修班学员,2017年7月被评为“吉林省学习型优秀模范企业家”,2018年国家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全国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创新创业型英才培养项目——乡村旅游“双创”人才培训中表现优异,被评为“优秀学员”;在2015年桦甸政协会议上,她提出的关于绿色食品的提案获得会议的高度认可,荣获“桦甸市优秀政协委员”的荣誉称号;2016年3月,她分别被吉林市总工会和吉林市旅游协会评为“吉林市五一巾帼标兵”和“吉林市2015年度优秀旅游工作者”;生活中她乐善好施,受到吉林市妇联、桦甸市委、市政府的表彰,荣获桦甸市“2017年巾帼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