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感悟
责任编辑:苏平
发 刊 词
——写在《文学中国》创刊之际
花在等风,草在等雨;而我,只为等你。
带着一份对春天的渴望和痴情,在年复一年的渴望和等待中,生命有了岁月的年轮沉淀的厚度和拓展的广度。等待让生命有了方向和目标,目光多了一份坚定,少了些许迷惘。
所有的生命都在等待。从塞伦盖蒂到马赛马拉,草原在等待自己的孩子回家,蔚为壮观的角马大迁徙成就了自然选择的铁定法则——优胜劣汰;自诩高贵的人类也需要等待,不过是方式和手段更加复杂和功利罢了。好在人类还有一种美好的情愫叫做初心。少数人初心不改,一生都在苦苦追寻一个既定目标,不惜为此承受冷眼、讥嘲、贫困、背叛甚至苦难。其实,从文化层面应该具有的接纳和包容性而言,所有创造都应该受到平等的礼遇和尊重。经商的、做官的、从教的、致力于艺术创作以及各行各业的工匠,他们都应当受到平等的对待和尊重。正如家花没有必要嘲笑野花粗陋卑微,玫瑰不能通过贬低狗尾巴草而彰显自己的高高在上,红花同样不能对白花和紫花嗤之以鼻,洋花更不能在土花面前显摆自己的优越和自命不凡。
总之,所有生命都是天公地母的宠儿。这里没有“老子先前比你强多了”,也不会有“你给老子等着”的负气式存在。因为有目标的等待让生命变得自信而坚定。
《文学中国》,值得我的目光坚定,把梦想种在春天新翻的泥土里,我愿在这个特别的春天,静待一朵花开。
一个声音高喊道:我在等风,也在等你。
《文学中国》编辑部
2021年3月18日
《文学中国》创刊感悟
文/月伴幽帘(福建)
人总该有这样的情怀:以真心去感受生活,以生活去书写人生,以人生去温暖世界。而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但五彩缤纷的世界,则需要有五彩缤纷的眼睛才能去发现,而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总需要用纯粹字眼记录并保留下来。
世间的一切美好,总在不经意间牵动着心绪,就如这一季一季、一片一片、一树一树的花开草绿,还有这风里蔓生的《文学中国》的绿意,才是最经典的生活。
不喜欢写太悲伤的文字,不喜欢读太煽情的话语。始终觉得,所谓的山盟海誓也抵不过藉着《文学中国》赋予心灵的一方晴朗,一山一水,一诗一远方,慢慢走,欢喜写,好好活,心里就有了自己的山高水远,以及永恒的经典。
人生之路跌宕起伏,生活之情辗转繁杂。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面对生活里无法接受的现状,和无法驾驭的自己,心生抱怨;面对零落杂乱的心绪,无措茫然。而抒写,因此让身与心一起去调节岁月的情怀,让心与灵在悠悠忽忽的生活里,伴着《文学中国》跟上世界的步伐。
红尘百岁,唯心独累。若能在《文学中国》的世界里看懂生活的迷离,心又何须在意目光里的清许。
心由境造,境由心生,无论什么样的心情,都能在《文学中国》这个有温度、有激情、有抱负、有理想的刊物里看到最美、最适合的风景。
【作者简介】月伴幽帘,原名:廖朝晖;所在地福建福州,从事建筑设计,爱好诗歌舞蹈,崇尚建筑是凝固的诗歌,是诗与远方的港湾。《画稿溪文学》杂志执行主编,《文学中国》杂志主编。作品曾多次发表在纸刊《战争年代》季刊上,及纸刊《画稿溪文学》、《海峡农业》期刊。
木子是条牛
——从创办《画稿溪文学》和《文学中国》想到的
文/白水(本刊顾问)
中国是诗国。孔子编诗,源流很久远了。
水尾镇画稿溪是诗词之乡。方志有载,清嘉庆以来,于小山、于蕴山、刘进斋、刘铭、赖大成等诗词唱和,遗风犹存,残编断简,宝爱至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画稿溪流域山歌遥遥相续。七十年代,一批老人,张益生、徐富美、田世仲、田启龙、尹刚祥、尹发祥等诗兴大发,创作甚丰,力促水尾区委创办诗词刊物,催生了后来供县内外交流的《画稿溪文苑》。
木子属牛,这条牛是吃画稿溪诗词之草成长的。早期由辜亮远任主编、李登福、陶昌乾等任责编的《画稿溪文苑》,就有木子的近体诗作。可是,后来他转向钻研网络技术,阔别诗界二十年。其间,水尾民间和中小学诗歌活动很活跃,木子闻而不问。一朝醒来,渴望写诗,写新诗。于是邀约省内外一批诗歌爱好者,组成“画稿溪诗歌流派”,号称四百余众,遍访国内诗坛,组织投稿。林风先生的《现代诗美学》,专为开辟“画稿溪诗歌走廊”。期间,我读过木子的一些诗作,觉得这条牛跌跌撞撞而渐入佳境。
2020年的一天,他微信来访,说是要独立创办诗刊。我惊讶之余,劝他和二、三诗友,动员水尾政府,恢复《画稿溪文苑》。认为“独立办刊,断无可能” 。过了数月,突然收到《画稿溪文学》创刊号,是国际刊号。阅读之后,我回复木子说:一期、两期,或许凑合;要能够办十期二十期,才算小有成功。据我看,文化消费的观念,并不盛行。这个时代,是手机文化和电视文化当家,纸质文化“南风不竞”。特别是出钱投稿,出钱订书,这样的人既不多,也不能持久。一些老刊物,办下去尚且困难,新刊物要站住脚跟,谈何容易?泼了一通冷水之后,汇去一千元赞助费,算是“扯平”。
2020年三月,他又给我寄来《画稿溪文学》三、四期。大约不到一月就印一期。并说,还要再办一个刊物。我劝他把《画稿溪文学》办好办持久就行了,何必“冠上重冠”?木子说:有诗友愿意出资创办,何苦而不为?况且,《画稿溪文学》主要刊诗,新办的《文学中国》主要刊文,并不重复。这下,我无话可说。
木子就是一条牛,一条吃诗文之草的牛,一条坚持走自己的路的牛,一条开辟和耕耘诗文园地的牛。
【作者简介】苏朝云,中学语文退休教师,画稿溪古典诗歌传承人。字白水,号瘦石,洗经堂主人。1946年生,四川叙永人。1978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音乐与汉语言文学专业。著有《画稿溪行吟》等。《叙永诗抄》《叙永文抄》责任编辑,《叙永县水尾镇志稿》执笔主编。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