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现代 >> 正文

回乡(组诗)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巴河流水    阅读次数:4902    发布时间:2014-02-17

回乡的路

 

从蜀水到巴山,在那一衣带水的距离中

近得可闻,清风拂柳的低吟浅唱

亦能看到轻松翠柏的舞蹈

 

几乎于咫尺之间,可我,却存在了那

三百六十五个日夜后碰触的痛

从肌肤,到内心的深切

那是思念在日积月累中沉积的裂变

 

故乡的爆竹,总是在这年关急促

急促成一种催泪的伤感

在伤感中聆听,那一声声召唤

亦如严慈的期盼,总会拽紧游子那归乡的心绪

 

心的颤抖,总是超越出车轮的转动

背负的沉重,压迫着山峦在蠕行

当焦躁充斥了归程时,魂魄早已就

沐浴进了故乡那一江碧流

在碧流中,荡涤尽流离一身的尘埃

 

汽笛的长鸣,停泊进故乡的温馨

当温馨涌动成激情时,有一种宣泄被迸发

迸发出仰天的狂野:“故乡,我回来了 ”

 

祭拜先宗

 

从生到死的过程,亦如流水的始终

那只不过是,从泉源到大海

在前浪的波平中,看到了后浪的接踵

 

死亡的结果,也不存在于灯灭的概念

因为灯的熄灭,可以再次点亮

那么人的死亡,只不过是

腐尸成泥,魂归九天

恰如那一道冥纸、香烛焚烧出的

青烟袅袅,粉尘浸化

 

祭拜先宗,是慰藉,更是寄托

亦或着是存在于情感的思念

无论哪一种诠释,我们

都必须虔诚进那深深的叩拜

在叩拜中去假设,佛言、道语

甚至于神鬼邪说的真实

 

祭拜先宗,我们不必去固执着

驳斥三魂六魄的杜撰

更不必去,否定生死轮回的假说

只需要对先祖,走过的那一段历程

发自内心的崇敬和铭刻

更是要无愧于,世代繁衍的传承

 

故乡的小路

 

儿时的童贞,亦如脚步

镌刻出青石板上那一道深深的痕迹

哪怕是回忆亦或着寻觅,我们就必然

要踏上那段记忆中的故乡小路

 

当曾经的履痕被荒芜淹没

紊乱和伤痛,就会与心一道纠结

把儿时的童贞纠结成百感交集

我们却听到的是山路的哭泣和野蒿的笑声

 

曾经的喧嚣被挤压进,荒草的缝隙

发出了被掩埋的痛苦沉吟

亦如那覆灭王朝的挣扎

显得无力,却又不那么心甘情愿

 

脚下的沉重,与心一同凄凉

茫然中无法走出一片空洞的四野

在情感与现实的挣扎中,想要留下

却又无能于那道红尘欲望的枷锁

 

故乡的小路,模糊与清晰的交错

那是情感与现实纠结的必然

离别的痛,总是寄希望记忆下每一道色彩

却又无法预知再次踏足的模样

 

从凄凉到荒芜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可,我们却能够

从步过的履痕中翻阅出曾经到眼前

故乡的山与水,那是情感凝聚的一个点

自然而然中就成了起始的页面

在那一页页书写中,透析出的是

从凄凉走进荒芜的过程

 

当钟声,伴随着晨曦与黄昏敲击

田间地头的喧嚣到四野静寂

轮转着的是那,忙碌和栖息

袅袅炊烟,也只存于

两个灯火下升腾的无奈

 

兀与堡的秃,将目光充斥成橙黄的色彩

很单调,单调成朝霞与夕晖间的颓伤

树木、蒿草,被强迫进地平的海拔

只有在黎明时才会滴落下清泪的诉说

老牛那肩甲上的厚茧,镌刻下疲惫的模样

却只能在一堆枯草前咀嚼苦涩

 

当稚音变成厚重与浑浊,那么

故乡就成了漂泊的追忆

然而追忆的轮廓,亦如苍穹的星辰

只能永恒着那从亘古到而今的一个点

 

落叶归根,亦或着包袱的沉重

亦或着情感的深切

当我们复辙进那一段曾经,一切都只能

在恍惚的寻觅中纠结

 

离别时翻耕的土地,已经模糊成

蒿草与禽兽疯狂的舞台

四野的感伤,是那,已经不再

存在于白昼黑夜轮替的空寂

空寂中,一个灵魂在黯然神伤

 

站在凤凰山上

 

登高的目的,不只是存在于拜山的理由

亦或着是俯瞰,亦或着是眺望

俯瞰的理由是赏景,眺望的理由是思远

 

当凤凰涅槃,羽化成山

那么,达州就成了凤凰孵化的明珠

只要存在于,把美丽尽收眼底的欲望

我们就必然着登临凤凰山的俯瞰

 

当车水马龙的喧嚣,被挤压进高楼的缝隙

我们的灵魂,就会与山一道融化成静谧

在静谧中沉醉那,被万家灯火点燃的繁华

 

火车站的归去来兮,拥挤着异样的心情

在拥抱与挥手的纠结中,归来的笑语

无能慰藉离乡的痛苦

当西城的霓虹,比映那老街的古朴时

春风的拂动,北城已经迈出了成长的步履

 

南城的大道还在延伸,高楼的追逐

膨胀出无能于放远那一道视野

在州河轻弄的弦律中,一曲天籁

唱和着繁星银汉的璀璨

 

放眼神州 ,达州城的美丽

亦如那,凤凰楼的色彩

那是在万千翠绿中一点红的娇艳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52812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