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长篇 >> 正文

唐末五代奸雄多 第十七章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光先    阅读次数:16655    发布时间:2021-10-17

第十七章  救驾有功捡得个大便宜


前面说到李克用趁朱温率军包围凤翔的时候,率军攻打河中地区,因为那是他女婿的地盘,拱手交给老冤家心里当然不是滋味。朱温只得从凤翔撤兵回河中救援,韩全诲一看这尊瘟神总算走啦!这回可真是我的天下了,他的做法和刚刚被打成肉酱的刘季述差不多,就是开始封官许愿,大发横财,真是不长记性。先是逼迫皇帝下诏收拾留在长安城的催胤,摘掉他头顶上的宰相乌纱帽再说,他远在长安翻不起浪,然后再看看有没有哪个知趣的人赶紧来接洽,趁机捞点好处再说。

这种事情传播的速度最快,很快朝中上下都知道朝廷已经下令摘掉宰相催胤的官帽子,现在位置还空着,这可是一块大肥肉,谁的嘴里不馋?给事中(副厅级)韦贻范感觉机会来了,等的就是这一天,于是下决心砸锅卖废铁,哪怕卖掉身上的血都要把这顶帽子拿过来,掏空老底去贿赂韩全诲和李茂贞,这两个人得到好处之后当场允诺一定把这个位置给他。

韦贻范得到他们两人的允诺之后,暗示他的亲使刘延美(办公室主任)到处宣扬,说是宰相的位置已经是我们韦大人的了,朝廷马上就下诏书任命,其实还有一句话没有明说出来,想要升官的赶紧懂事一点,提前(钱)来。官场上懂这种事的人太多,年轻还有前途的官员纷纷向韦贻范和他身边的人送钱送物,韦贻范和刘延美狠狠挣了一笔,只等朝廷草拟诏书宣布任命,然后再根据送钱多少把官帽子发下去。虽然没有明码标价但是早就有行业规矩,送多少钱就能得到相应多大的官。

人们常说无论是什么事情,往往不到最后时刻一切兼有可能出现意外,这次花钱向韦贻范买官,最终打水漂的事情就是一个意外,也该是这些买官的人倒霉,韦贻范的母亲突然去世,按照唐朝礼制必须放假30个月让他回去守孝,这实在是一种巧合,让他们买官卖官的生意做不成。这种守孝制度当然是以孝为先的儒家礼制,也是对官员的一种福利。

老母亲去世当然是一件悲伤的大事,可是抓钱要紧,而且又拿了很多人的定金,心里虽然很伤心,但是也暗暗生气,母亲大人早不死晚不死,偏偏这个时候死,就不能等朝廷的诏书下来再死吗?生气没用,得想办法,有了!我要当模范官员,先是隐瞒母亲去世的消息接着办差去,眼看隐瞒不下去就来找韩全诲:韩公公请不要按礼制让我去守孝,眼下国家正是多事之秋,先有国后有家,我愿意继续履职当差,忙完这一阵子我就回到母亲的坟前守着,把孝心补回来。

韩全海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大家心照不宣,不过这事也不是那么好办,打破祖制没有那么容易,只好一拖再拖:好吧,我向陛下上奏尽快拟诏任命你为宰相。早有风声说韦贻范的母亲病逝,他马上要回原籍守孝30个月,那还了得,送去的那些钱怎么办?于是天天都有人到他家里索回之前送的钱财,拿人钱财替人办事,你拿了人家的钱没给人家官帽子不说,自己现在的官都保不住。刘延美狗仗人势也了收人家的不少钱财,这下也被逼得快钻地下了,可惜找不到洞口。

韩全海和李茂贞对韦贻范说:我们会为你争取的,不过你母亲突然去世,如果争取不来也不能怪我们,尽力而为吧。言下之意你送给我的那些钱不会退给你,这事只能怪你运气不好,可怪不了我们。于是二人去逼迫昭宗下诏书,唐昭宗的小命捏在人家手上,无奈只好照办,他让专门负责草拟文书的翰林学士韩偓拟诏,不想韩偓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当小太监来到他面前传达旨意时,直接就拒绝:手腕可以断掉,诏书坚决不写。这种做法不合符祖制。

嘿嘿,居然还有这等死脑筋的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嘛!变通一下不就行啦吗?无论小太监们怎么费口舌,可韩偓死活就是不干,他还拿笔墨向昭宗上奏书辩解:大唐立国将近300余年,一直倡导以德治国,以孝为先。父母去世是大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礼制,守孝期满才能回来履职,否则不就乱套啦吗?

一旁在等要诏书的小太监们开始狐假虎威:韩学士大人,发点牢骚可以,是字怎么写的你可否知道?

知道,不就是一个歹徒加一把匕首吗?有本事就朝这来,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然后把申辩的奏书交给小太监,让他们转交皇帝,自己倒床睡觉,还打起呼噜来了。小太监们拿这个死脑筋的人没办法,只好回去报告,韩全诲以为韩偓不过是发发牢骚而已,应该会拟诏书送来的。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韩偓还是没有草拟诏书送过来,无论小太监们怎样催促,他决心死磕到底就是不写。朝堂上不少官员暗暗发笑,只有李茂贞上前逼迫昭宗:韩学士竟然敢违抗陛下的命令,这就等同于谋反,应该把他拿下问罪。唐昭宗看到百官都不发话,知道没有人支持他,也大起胆子说道:你们推荐韦贻范来当宰相,我还没有和群臣商议;韩学士不愿拟写诏书,该怎么处置也还没有商议,怎么马上就要拿下呢?更何况他申辩书上说的句句在理,无法反驳。

李茂贞是一名武将,确实也不知道朝廷任命官员还有这些程序,也只好顺坡下驴说道:哦!原来朝廷任命官员这么复杂,怪我不学无术,不知道这些规矩。

韦贻范这下慌了神,不停向索钱的人解释,你们放心吧!我一定兑现的,给我一点时间好不好?好歹我现在也是给事中。刘延美的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你一个亲使也敢收钱,被逼得太紧只有跳井自杀。

催胤被遥控罢免相位之后当然不会就这么罢休,亲自来到和河中前线找朱温:现在韩全诲挟持皇帝在凤翔胡作非为,早已经引起朝臣的不满,说不定会挟持唐昭宗跑到四川去。朱公现在应当去把昭宗接回长安来,救驾有功你的威望会更高,到时候你的好处还少得了吗?

朱温从山西战场回来之后,率大军第二次向凤翔进发。当凤翔军民知道朱温正在率兵赶往凤翔的时候,又开始恐慌了,家家都想办法囤积粮食,乡下有地方躲的赶紧跑出城去避难,估计新一轮围城又要开始了。李茂贞硬着头皮率军前来迎战,结果不用说,一战就把李茂贞万余人消灭,狼狈逃回歧州城躲起来,借助城墙顽抗到底。

周边州县逐渐被朱温降服,李茂贞这下真的慌了,可恨的是四川的王建又趁这个时候来边境一边占领土地一边抢劫,害得粮食都找不到地方筹集,没有粮食补给抵抗朱温当然更加困难,人真要是倒霉起来连喝口冷水都塞牙缝。朱温的军队到达歧州城下后,安营扎寨打算长期围困,就算饿也要饿死你李茂贞。现在就剩下歧州这座孤零零的城池,粮食早已经吃光,李茂贞只能派人抓一些猫、老鼠等小动物煮熟拿给皇帝吃。普通老百姓饿死成堆堆,要是街上有一个流浪汉饿死没有人认领,马上就被吃得只剩下骨头架。人肉卖到100钱一斤,狗肉卖到500钱一斤。

围得差不多了,朱温于是穿上朝廷的官服在城下喊叫:我只是受京城百官的委托来接皇帝回去,不愿意和李公交战。只要你答应把陛下送出城来,我马上就回长安去,请百官来这里迎接陛下。这个故事上次已经演过一次,所以李茂贞也不搭理,天天转动脑袋瓜在想办法。双方就这样僵持不下,朱温一点办法也没有,这时他的一个干儿子高季昌建议:派人到处散布谣言,说是我军粮草已经吃完,军心开始动摇。李茂贞一定出城偷袭,这样就能一举灭掉他。

李茂贞想了很多招数,正好听说朱温缺粮的传言,果然上当准备搞突袭,心想你这个多管闲事的偷锅贼,我要给你一点颜色看看。不过李茂贞也不愧为乱世奸雄,比较谨慎,晚上偷偷派精明人出城去打探虚实,可惜耍阴谋他和朱温相差起码十万八千里。他派奸细穿上汴军的衣服,趁夜偷偷吊绳出城来混入军中打探消息,高季昌早已做好安排,看到的是汴军晚上防备比较松散,而且还听说朱大帅已经回长安处理催胤的事了。为保险起见,第二天再派士兵假意投降核实信息,汴州军的将校好言好语接待,于是假降的士兵又趁夜爬绳溜进城去,报告之前探得的消息是准确的。李茂贞的确也够谨慎的,无奈他的对手是朱温,换着别人他不一定输的这么惨。

两次试探证实消息的准确性,李茂贞于是下定决心赌一把,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他亲自率兵出城,突然向汴军发起偷袭,汴军一路败退。谁知还没追出四五里地,高季昌突然率伏兵四起,喊杀声震天,李茂贞知道上当了,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元气大伤再也不敢提偷袭的事,而且部下谁再提及此事谁就找抽。李茂贞就这样成全了高季昌的成就,此后高季昌逐渐得到朱温的重用,直到后来被封荆南节度使,朱温死后建立独立的荆南政权。

李茂贞和韩全海又想到了向外面求援,于是假借唐昭宗的名义向各藩镇发诏书,要求来凤翔救驾。驻守青州(今山东淄博)的平卢节度使李师范得到诏令后,马上召集部将商议救驾的事:我们食唐王朝的俸禄,如今皇帝有难,作为臣子我们应当报效朝廷。可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从青州到凤翔足足有两千里,而且要跨过朱温的地盘。于是决定在后方骚扰汴州军,派出部队袭击济州、兖州等地。

只有驻守三原(今长安北面)的幽州保大节度使李茂勋是他堂弟,得到诏令之后马上率军前来救援,派兵在歧州城外的山坡上点起很多火堆,和歧州军遥相呼应,相互壮胆。朱温知道李茂勋带兵出来,后防一定空虚,立即派出精锐部队去端掉他的老巢,很快就占领鄜州和坊州,前线将士们的老婆孩子也都被抓起来,不过朱温都是以礼相待,一个都没有伤害。李茂勋知道自己的老婆孩子被抓之后吓得不轻,因为他知道朱温的为人,惹急了就全部咔嚓一个不留,于是马上和堂哥划清界线,派使者与朱温讲和,然后率兵回去。

看来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啦!这个时候韩全诲的宦官内部也开始发生内讧,相互指责。街上巡逻的士兵偶尔看到韩全诲,直接就指着他的鼻子骂:就是因为你们这些阉党作乱,才害得我们这些弟兄受苦,百姓更是连猪狗的生活都不如。韩全诲已经开始害怕,不断来找李茂贞要求保命,李茂贞也不动声色向他说你放心,天塌下来有我撑起。回答完韩全诲的话之后,他派人悄悄送一封信给朱温愿意归降:

发生这次事情主要是韩全诲这些宦官作乱,我开始是担心他们会把皇帝挟持到四川去,才把皇帝留在这里安全些。只要朱公不计前嫌,我愿意杀掉这些宦官,把皇帝送交给你。

朱温也立即给他回了一封信:大家都是为了国家好,你也辛苦了,就按你的意思办吧!

唐昭宗召集李茂贞和宦官们商议如何收场,李茂贞把矛头指向韩全诲、张彦弘。这个时候这两个阉货才知道真相,前面李茂贞和他承诺要撑起,原来是要借他们的人头当垫背去讲和,不过再狡辩也没有用了,只好乖乖让人家把项上人头取下来,李茂贞让宦官五可范、仇承垣接替二人的位置。前后共拿掉阉党们20多颗人头,由韩偓送到朱温大帐去,把人头交割完毕才算松了一口气。朱温左看右看这些人头不发话,还叫部将过来核实是不是韩全诲等人的脑袋。过了一会儿核实的人说:不,这些人头是假的,不是韩全诲等人。搞得韩偓丈二摸不着头脑,这些脑袋血肉模糊,加之砍下来之后开始浮肿,确实难辨,其实这些汴州来的部将压根就没有见过韩全诲,怎么能一口咬定说是假的呢?

回来城内报告情况之后李茂贞笑了笑,众人都不知道什么意思,都吃这么大的亏还笑,被朱温拿当猴子耍啦!李茂贞向大家解释:朱三是嫌弃我们开出的价格不够高,他想卖点高价米。于是马上让唐昭宗亲自写信给他:这次朱爱卿救驾来得及时,朕才得以安全。朕不会忘记你的功劳,一定会好好赏赐有功之臣的。并马上下诏恢复催胤的宰相官职,留在长安的那些官员全部复职,而韩全诲逼迫昭宗在凤翔任命的官员一律罢免。可怜这些被罢免的官员,送给韩全诲的买官钱只有去找死人索要。

然后又把昨天刚刚任命的五可范和仇承垣叫来:对不起了二位中慰,朱温要你们死我也没办法,希望不要见怪,二人知道申辩也没有用,乖乖让人家把脑袋拿去。其实李茂贞也很厌恶这些阉党,只是为了利益才暂时和他们勾结在一起,只要有机会清除自然不会放过,然后又把随韩全诲从长安来的太监全部杀掉,歧州城内已经告老休息的、被辞掉的太监也一个不留。

李茂贞派人把唐昭宗送出城来,朱温身穿标准官服跪在路边迎驾。皇帝的车驾刚刚来到面前,朱温马上高声谢罪:是我们当臣子的没有当好差,才让陛下一次次遇到麻烦,臣死一万次都无法赎回罪过。说完拿脑袋不断磕在地上咚咚响,估计头上要起好多大包包才算有诚意。昭宗也知道你这在演戏,你那点小弯弯心思谁不知道,总之你和李茂贞一样,都不是什么好鸟。也只好假惺惺安抚道:国家社稷多亏有了爱卿才得以安定,我们李家也是因为有爱卿的竭心尽力才得以保全。你对国家的功劳实在太大了,我一定会好好赏赐你。

说完把身上的绥带解下来给朱温系上,相互寒暄一番之后驾车往长安方向而去。这也是朱温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皇帝的真面目,其实也不过如此,有一天我也能这样威风,而且不像你打肿脸来充当胖子。他派朱友伦率兵一路护送,好不威风,唐昭宗终于又在威武之师的护送下,行走在大唐的土地上,可惜这些兵都不听他的,而只听朱温的。

走了5天才回到长安,唐昭宗已经是第三次出逃归来,打破了唐玄宗和唐昭宗的逃跑记录,成为名副其实的逃跑皇帝。不过这次回道长安城看到的状况是最好的,依然是一番平静的景象,百姓们还在平静生活,主要得益于留在长安城的这些官员一直在履职维护社会秩序,尤其不像之前他哥哥出逃蜀中回来看到的那番惨相,一片狼藉,惨不忍睹。回来安顿好之后,朱温和催胤进宫去面见皇帝,唐昭宗对朱温说:如果没有爱卿相救,朕早已经不知道埋葬在那里了,爱卿有什么请求尽管说。

二人于是向昭宗上奏,大唐立国之初一直就不允许宦官干政,朝廷秩序非常规矩。自从唐玄宗之后宦官开始干政,安史之乱以后更是愈演愈烈,最后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田令孜被清除,杨复恭接着作乱;杨复恭被清除,刘季述作乱;刘季述被清除,韩全诲来作乱,连二接三。当下应该把他们全部彻底清除,以绝后患。唐昭宗早就想这样干,只是自己一直没有力量,现在有人提出来而且他手中有兵,那就干吧。于是下诏长安城内留下30来个年龄小的太监当杂役以外,其余太监全部处死,派出藩镇当监军的太监由当地长官处死,前后不止300余人。有的男子因为说话娘声娘气,误以为已经阉割被错杀的都有。

至此宦官基本被清除干净,不过有的藩镇长官和宦官监军们相处时间长了,关系好感情深不忍心杀掉,拿罪犯来顶替受刑的也有,这当然只是个别。朱温这次捡得一个大大的便宜,已经可以直接干预朝政。

 

 

(编辑:黔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63762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