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长篇 >> 正文

《山鹰》之第二十一章 军心大振初捷战 以攻为守五通场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签约作家 何开纯    阅读次数:59702    发布时间:2023-03-22

会场上,一个个怒目切齿,喊声此起彼伏。黄英呢,哭得更伤心了,一头栽倒在雷明怀里,哽咽得上气不接下气。

王老五因为主持会议,忘了叫黄英上台控诉,当他扫视会场时,发现黄英泪流满面。手往额上一拍,严肃而认真地大声宣布说:

今天,对刘欺平执行枪决,人人有权利,个个有资格,要说仇,大家都有,要说恨,大家都恨,可以说,就是将他五牛分尸也不解大家的仇和恨。但是,处决只能是一人进行,怎么办?我的意见,由游击队黄英同志执行!为什么?因为刘欺平为一根烟杆就要了她父母两条命,她苦大仇深10多年,有着血海深仇。

王老五接着又说:

本来,我在会前曾经答应过黄英,要让她上台揭露、控诉刘欺平杀人不眨眼的罪行。刚才,要上台的人太多,她不便与大家争,你看,她已经气得不省人事,我的意见,大家的仇,由她作代表,对刘欺平执行枪决!

王老五话音一落,全场齐刷刷的目光一齐投向黄英。黄英呢,听说要由自己执行刘欺平死刑,双手将眼泪一抹,衣服一扯,手往额上一捋,从腰间掏出手枪,冲上审判台,大声对着会场人说:

父老乡亲们!我父亲叫黄补锅,家里有一件祖传珍宝叫飞龙烟杆……

刘欺平为了想得到这根飞龙烟杆,以十块大洋贿赂官府抓我父亲的兵……就一根烟杆,刘欺平整整害死我父母两条人命……

黄英接着说:

父老乡亲们!刚才,公审会上,大家的控诉我听得一清二楚,刘欺平是屠夫的账本,血债累累,我愿意代表我的父母、代表大洞场各位父老乡亲、代表全区劳苦大众、代表天下穷人对刘欺平执行枪决!

黄英说到这里,话锋一转,大吼一声:

各位父老乡亲!在对刘欺平执行死刑之前,我想请大家和我一齐振臂高呼!

大家说好不好?

好!

打倒恶霸地主!

打倒恶霸地主!

打倒一切反动派!

打倒一切反动派!

共产党万岁!

共产党万岁!

红军万岁!

红军万岁!

会场呼应声震耳欲聋,山鸣谷应。

刘欺平被镇压,坚定了赤水、合江、叙永三县劳苦群众支持游击队的决心,青壮年纷纷参加游击队。王老五望着一个个新入伍的游击队员,他编了一首山歌唱起来。

太阳出来照山岗,棚子围猎打豺狼。

豺狼虎豹再凶残,石顶山人有猎枪。

黄英听见王老五的山歌声,她也唱起来:

大路不平众人踩,情理不合大家裁。

横梁不正斧头砍,管他是斜还是歪。

石顶山人喜欢唱山歌,大家听见王老五和黄英两哥妹的山歌声,大家你问我答,唱起了一首首问答歌:

问:

什么半空搭起桥?什么上树不动摇?

什么筑得倒装屋?什么手里有绝招?

答:

蜘蛛半空搭起桥,蚂蚁上树不动摇。

黄蜂筑得倒装屋,石顶山人有绝招。

……

处决刘欺平后,游击队得到壮大,一下子增加到了400多人,枪少人多怎么办?韩天明、郑诚生采纳王老五意见,最后决定:重新整编游击纵队,纵队由两个挺进中队,一个赤卫队组成。挺进中队集中使用精良武器,作为游击队主力,领导配手枪、士兵配步枪。未能编入挺进主中队的队员,一律编入赤卫队,使用鸟枪,鸟枪队主要任务是诱敌深入,配合主力消灭敌人,鸟枪队由王老五任队长……

这样一来,王老五手下有了250人的鸟枪队。这250人,又让王老五犯难起来,为什么?因为,队员中有的是石顶山人,有的不是石顶山人,有的熟悉鸟枪,有的不熟悉鸟枪,还有的缺乏战斗经验,连野猪都没打过,何况是敌人?怎么办?王老五转念一想,毅然作出一个决定:

老手带新手,熟手带生手;艺高带艺差,一枪配一狗。

队伍呢,由四个分队组成,分别是先锋队、中锋队、左锋队、右锋队。王老五兼任先锋队队长,谭生任副队长,小刀王任中锋队长,枪王、蛇王分别任左锋队、右锋队队长。

王老五根据鸟枪弱点、装枪慢、射程近、不利于与敌人正面交锋,制定出了一套攻打办法:靠树瞧、瞄准打、进匍匐、退翻滚、引敌人、上圈套。

石顶山人对狗不称犬,就叫狗,养狗的目的主要是打猎。至于看家并不重要,因为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叫花子买米,就是一身(升),穿在身上,吃在肚子里,剩下就是空房茅屋。

对猎狗的选择、驯导、使唤、奖赏有一套自己的方法。选择体型时,除了要头昂、腰长、四肢壮,还要看草路、看舌头、看脚爪。草路是指狗身上一条不同颜色的毛,如果草路从鼻梁翻到背脊,再延伸到尾,就是一条好狗,因为草路越长,狗的嗅觉就越灵敏。

舌头如果有黑斑就是好狗,因为有黑斑的狗口紧,咬住野兽不松口。

三看脚爪,爪不露跑得快,飞草丛,跃沟坎。

驯导,就是训练狗听人话,明事理,忠于主人。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926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