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遵义诗人赵家镛的第五部诗集《南明漱玉》由华侨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赵家镛,男,汉族,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人。1957年6月生,退休前系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正高级教师。省级劳动模范。民盟盟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诗词学会、遵义市诗词学会会员。现任播州区知识分子联谊会南白中学分会会长,南江诗社社长,遵义市诗词楹联学会第五届理事,《遵义诗联》责任编辑,红花岗区作协诗歌部部长。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20多篇,撰有专著《坚守教育的信念》《赵家镛文萃》。出版了《坚守教育的信念》,向全国发行。诗人在各级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诗作1000多首。
2004年获贵州省优秀教师、贵州省骨干教师。2007年获全国模范教师,遵义市十大杰出建设者,遵义县十佳人民教师,2008年获省五一劳动奖章,遵义市15851人才精英工程第二层次人才。获遵义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10多次。2018年获遵义市播州区政府文艺创作(诗词曲联赋)二等奖。2019年《凤凰山赋》获遵义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创作三等奖。诗文获市省以上奖励若干次。自撰自编自导自剪的电影课题专题片《春风阵阵助梦飞》获全国一等奖。
《南明漱玉》,分十个部分,其中五言绝句、五言律诗69首,七言绝句345首,七言律诗189首,词曲114首,古体诗3首,歌谣4首,杂诗8首,现代诗26首,共计759首。此外,有对联17副,附录7篇。内容包括时代强音,壮丽河山,佳令美节,感事吟啸,祝颂纪念,友朋唱和,旅游情思,新物慨叹,飞歌传情,漱玉集联等等。
为什么将此集取名《南明漱玉》呢?因为作者自2017年6月退休后,遵义市南白中学返聘四年多。他常住贵阳市南明区水口寺春江滴翠,窗外就是滔滔不息的南明河。赵家镛常在河边散步吟诗。《春江滴翠起意》:“漱玉南明老意新,东山日照绕白云。危楼百尺兰独美,哪有相知助我吟。”又如《清水河堤行吟》:“滚滚滔滔亿万年,非非是是岂因天。浮沉哪有相同景?水尽堤干日月悬。”再如《游甲秀楼翠微园》:“渌水翻波漾草芽,沿冈小径半溪霞。樱桃晓放一天雨,柳叶春遮万树花。偶入园中胸渐阔,初来寺外景犹佳。诚知致理于心内,物我皆拋道自达。”
闲时面河品诗琢诗集诗,复复反反,不厌其烦。犹如披沙洗玉,历经多年。故取名为《南明漱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工作之余,诗人开始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生活工作思想家国大事时代特征,一发而不可收,已经创作了从古至今各种体裁的诗歌3000多首。如七言古风《凤凰梦语》204句,1428字,记录了他火热的读书务农上大学从事教育学习旅游交友的生活。有最多的组词《鹧鸪天.创业家乡感党恩》八首,《千钟醉.播州自有风光美》十二首。有最长的七排《大美遵义》,100句,48组对仗句,计700字。将遵义的十五个县市(区)分别描述,反映悠久的历史文化、特产风物等,极力颂扬遵义市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全诗对仗粘连,一韵到底,有诗家称为“惊世绝作”。有最长的现代诗《南山夜语》,计2300多字,热情歌颂教师医务工作者警察三个群体为国家民族人民所作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更绝的他用486首格律诗来解读文化经典《论语》,诗集名叫《论语.解啐》(已出版),将深刻的儒家思想诗情化通俗化哲理化普及化。古今解读《论语》者三千余家,他独辟蹊径,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据了解,赵家镛将他的诗逐渐整理成5本诗集出版。第一本《清风弄月.赵家镛诗词选》,收录500首,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二本《永乐啐语》,收录608多首,由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第三本《雪崖吟啸》,收录581首,由中国大地出版社出版。第四本《追梦踏韵》一共收录了687首诗,由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第五本即《南明漱玉》。
他的诗既有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描绘,又有对名胜古迹的感悟;既有对学校师生生活的反映,又有对乡村风貌的描述;既有对同学、朋友情谊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生活独特的感慨;既有对自然花草、树木的真情赞美,又有对鱼虫鸟兽的歌吟,对前途未来的畅想,对民族振兴祖国强大的盼望,对人生宇宙的思考。既有对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又有对浪漫主义手法的发扬,无不充满家国情怀,无不体现了诗人的文学观:“诗心不改只唯真,遇事登山慕雅吟。百炼千锤无好句,临屏岂拟旧时音。”
赵家镛在《论诗》中说:“眺远千山秀,江河滚滚流。意高惊日月,愫涌动王侯。技巧连词妙,言枯惹鬼愁。诗情佳景外,味淡岂堪休?”由此看来,诗人观景遇事读书撰述等等,触发灵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落墨纸上或屏中,要反复锤炼主题字句,注重诗的起承转合。一句话:韵律和谐,诗味浓郁。更重要的是反映时代特征。诗情佳景外,味淡岂堪休?
赵家镛的第六本诗集《萧萧马鸣》已经写1万3千多字。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扬鞭跃马,在诗歌的草原上奔驰……
(编辑:蜀州)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