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长篇 >> 正文

(长篇小说) 竹都传奇 之 十七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王昌宇    阅读次数:72290    发布时间:2024-03-31

十七

 

金有才不能上山划篾条,金树成只在家里编点篾货,不时疏导有才把思念转弟的心放下,自己才能很好地生活,日子长得很。

一天中午,柏香林来人,说是王七老爷请金树成上去小酌。

席上只有王七老爷和他后面站着的侄儿王敬山。金树成不好入座,说:幺少爷坐。

王七老爷说:今天让他站着听。金树成入坐后,七老爷慢慢吞吞地说:这世道很乱,生意不好做,合江货栈生意也没有往年好。想卖了些山林田产,资金慢慢向四川合江转移,那里堂气大,利于发展。你不知道,说是学校也乱,学生闹学潮,与政府对着干。讲到娃儿,他指着王敬山说:敬山是我五哥的幺儿,五哥早逝,托孤于我,我忙于生意,对他的学业、人品没有尽到严管,送他去读中学,他不愿读,说是看到书头就痛。我问他愿做啥起,他只想拜你为师学做竹篾生意。

幺少爷抬举我了。七老爷发了话,我且敢说不,主雇之间成为师徒恐怕不好吧!金树成知道王敬山顽劣,借口推卸。

拜师学艺,不论出身,学师之长。况且是他自己提出来要拜你为师学艺的,应该会学好吧!七老爷说,你教他什么、做什么你定。至于场地、资金全由我出,只求你教他立品做人,有一技之长有益于社会,能让自己有能力生存于世间。

七老爷,这辈份不合吧!金树成再三提出。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代我五哥执杖,你我就是弟兄之称,这就合辈份。七老爷很认真,也在交卸责任。

好!恭敬不如从命。金树成不好再推辞,答应了。

敬山,还不过来拜见师傅?七老爷开口,王敬山把太师椅搬来,扶金树成上坐,行三拜三叩礼。

金兄,祝贺你,师高弟子强,中华把名扬。王七老爷不愧是书香门第,办事礼礼节节的。请金兄入席,敬山给师傅看酒。

酒过三巡,金树成说:本来我要念拜师词,你要跟着念,但想想算了,你记住:学艺先学做人,艺成奉献国人,德为根,艺为本,根深本壮,德艺双馨。

学艺先学做人,艺成奉献国人。德为根,艺为本,根深本壮,德艺双馨。王敬山重复一遍。

嘿,有缘,读古诗读十遍都记不住,这几句一遍就记得了。七老爷夸奖了几句。

 

从此,王敬山每天一早就在岩洞门口等候开门,跟着金老师转。扛竹子肯出力,划篾条很快就掌握了要领,不论启薄篾还是划篾丝都做得有模有样。

金树成想,这个娃儿除了教他手上活路,更应该带着他动脑筋,注意人际交往。首先他有文化;身体没受过闪迭,高大魁武;加上受家族的影响,气质不俗。只要走上正路,就能叱咤风云。

 

金树成在家呆的时间不短了,把自己的活路安排好。雪白坪篾厂就叫黎竹去,再招一个徒弟,把活路(工作)干起走。不干活路就没有收入,正是恨我们的人想要的。又把黎林安排去划张李氏那幅竹山,让竹山变成钱,她三娘母日子好过点。

 

金树成在思考邹中传说的丙滩做不大之事。要做大要有人脉,要有资金,要有巿场。还要有远见,有信心,有毅力。还是从做产品开始,从人们急需的产品开始。

一天金树成问王敬山,人生下地接触的第一件竹产品是什么?王敬山想了一阵,说是楠竹刷条子(竹桠桠),一刷刷打到屁股上,便起几条猪儿埂埂,打得屁股痛得很。把金树成逗笑了。

金老师很严肃的告诉王敬山:人从小接触的竹产品,是竹筷、竹碗。这竹筷的长度标准是七寸六分,包含很深的文化。首先,这个长度代表人的七情六欲,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和眼、耳、鼻、舌、身、意。这种设计意在提醒人们要克己复礼,节制不当欲望,不要肆意妄为,不要暴饮暴食。此外,筷子头方巅圆也象征着天圆地方,上方便于持执,下圆利于使用,这是道也是理。学拿筷子很难,小孩能夹菜刨饭至少要学半年。人生下来是筷子给食,一辈子都需要。由于很普通不管钱,耗损大,丢失多,社会需求量大。金老师还说:筷子名字就错在快字上,快,换得快,丟失得快。家里没看见哪里丟得有,筷筒里的筷子自然就少了。说是峨眉山的斋房烧的全是各家掉的筷子,晚上的星星飞跑,就是筷子自己飞走峨眉山的轨迹。你嫌弃我,我就去仙山自化。嘿嘿,这是龙门阵。

制作竹筷工具简单,技术性低,材料多,可利用河竹宰下的巅子。山上制筷坯,河边建厂,或家庭作坊都行。

好,就从刮筷子开始。地点选远山,穿风坳楠竹林多,运到赤水河边到陛诏三十里,到约妻口三十里,出荔枝溪三十里。到山上发展。

金树成和王敬山到了穿风坳,去走访几处农户,都说愿干,就怕山主不愿意。问山主是谁,农户张大爷说:柏香林王家。王敬山笑了笑,原来我们有这样多山,还招佃户管理,就是没有把竹木变成钱。

王敬山说,你们先试一试,如果你在家中刮筷子都能得到下力的工钱,山价好商量。农户张大爷说:你说了能算数?王敬山说:我就是王五公家老幺,王敬山。

哎呀,幺少爷来了。好。原来我们都刮过筷子,是一个江安老板来干,我们刮出来绑成八双一把,十把捆成一排,十排为一担。他们来收,我们的工钱一账盖一账,最后拖起跑了。张大爷把细齿锯子、铁杆、开篾刀、圆刀、方刀、齐头刀、烫花版、刮凳等都拿了出来,还看了烘房。我们这里家家都有工具,不只一套两套。只要干,规格拿出来,快得很,一天可以出几担货。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492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