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那时,丙滩山区的农作,仍沿袭刀耕火种。人稀地广田少,农村的田是常年耕种。而土就要分生土、二耕土、报荒土、熟土。
熟土一般都在房前屋后,种蔬菜,便于管理,要吃时也方便。熟土是农家肥料“盘熟”(施肥让土地肥沃)的,远了挑粪吃力。
一天,黎清云烧火土,人手不够,请金树成去守火脚。金树成这才懂得了什么是生土,生土就是很长时间没开垦,竹子成林,树木丛生,第一次开垦来种粮食的土地。
金树成问黎清云:“这些竹林砍了不可惜?”
黎清云说;丙滩山区人少土地宽,许多林地在岩高壑深、道路难通的地方。即便是人迹可至,扛着木材、竹子也很难行走。有的是隔河道远,运价高,“豆腐都搬成肉价钱”,于是,竹、木在山上干枯沤烂,没有经济价值。人们只有把它开垦出来,种上粮食才能体现土地的价值。
金树成看后心痛,说:“竹木有经济价值,是我们没有把它利用好,辜负了它一生。倘若修路,许多竹木就可以利用了。”
黎清云说,林地不是一家人的,许多人都在观望,你修起我捡点“撇脱”(不出力,得利益),没有一家肯出头干,况且这笔资金大得很,谁以不想“陷”(投入)一大笔钱在这里面。于是人们耕作大部分是刨山挖土。
黎清云讲:第一次垦荒种粮食的“生土”,不是哪片林子都可做土的,要选土。选土首先要看植被,一般都选灌木林、杂竹林(除楠竹外的竹统称杂竹),灌木不高大,杂竹林不荒,易开垦。长“马胡草”“马桑树”的土肥,长“茅草”“葛藤”的土次之,长“蕨基草”“刺老包”的土瘦。第二看土质,“烂脚”(腐殖质)厚为首选;大泥土出粮食,油沙大泥更好;其次就是灰包泥;瘦黄泥“蛐线”(蚯蚓)泥要差得多。第三要看土成不“成团”(土大块),土“成团”的好干活路。石头多,全是石圪垴,石旮旯,看起一大坡,种庄稼的地少,费活路,收粮少。
土选好了要砍土。砍土实际应该叫砍林。常用的工具叫“弯刀”,刀形如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三多长的木把。磨得非常锋利,是砍“牛肋干”“马胡草”用的,把草挨地砍倒,掀出1米远,铺开,用弯刀的刀尖把“烂脚”刨起来铺在草的上面,再砍灌木。土的四周要砍开两丈左右的“火脚”,如果土陡还要加宽到三丈以上。“火脚”是在烧土时用来控制火烧的范围,不让火烧出砍林的范围,以免酿成森林火灾。“火脚”上面是不能有草木的,把“烂脚”都要清干净。
离播种的日期近了,生土中砍倒的草木干了,选一个太阳很辣(大)的中午,邀约一群青壮年汉子,看土的大小而言约定人数。刨开四边与山林的距离,并清扫干净能引火的草,这叫“清火脚”,把人分散在土的四周。趁太阳还很辣,砍倒的草还没回润。由一人点火,点火要从山土的坡上边沿发火,火势从上到下慢慢的往下坐,一来好控制火势,二来让砍倒的干草从上到下烧尽,火焰多次去“舔”烧过的土。泥土都会烧糊厚厚的一层。
烧过后要捡土。草、叶烧了,剩些大的树干,剔来堆码好,没燃尽的柴棍树干捡来堆在土中烧掉,堆柴烧的地方叫“火膛”。把土捡干净后,赶紧播种。用锄头挖一个坑,丢上种子,将四边的灰赶到种子坑里。生土大半年不长草的,庄稼无需薅草。生土经过高温,很少有病虫害。根本不用施肥,草木灰就是肥,山高路远也无法施肥。种下去就只等秋天收获。这就是现代人说的“刀耕火种”。
到了春天,当桐子叶包得住一注盐,桐籽能打鼓的时候,开始点包谷。这种以附近的植物生长情况作参照物,来推测播种季节的学问叫物候学。山民们用的不是皇历确定播种时间,用的是“山皇历”。
包谷的行距一人一手,大约1米见方。有的中间套小米,有的套爬山豆。有的生土撒春荞,撒播荞子的土是不能套种其他庄稼的。秋天的生土撒麦子,多数撒大麦,也有撒油麦(燕麦)、冬荞的。土地抢生(第一次),肥气足,庄稼长势很好。
第二年叫“二耕土”。就是把土挖翻转,点播时丢点草木灰,要除一次草,就可收获。“二耕土”种红薯会有一季好收成。
但是,挖“二耕土”非常吃力,树圪蔸、树根根费很大功夫才搬得翻一个。更有甚者,许多地方土很薄,下面是岩石,使力一锄挖下去,啄在石头上,手半天都在麻。散生竹林土,如网状的竹根,紧抓着土地竹头头,把土封得严严实实,要挖来做土谈何容易。山民有办法,做生土时,在土中撒种上“苏麻”,不单是为了收一季“苏麻”来食用,是因为“苏麻”根是烂竹根的,挖“二耕土”时就少吃力。丛生竹蔸一大窝一大窝的,像坟头大,砍来烧了第二年仍要发笋,要根除的办法是,砍柴来捂起烧上一天,彻底把竹蔸烧熟,撒上生石灰,让它自己腐烂。
第三年“爆荒土”,可以种点麦子、胡豆、豌豆的。因为挖红薯时把土挖松了的,捡得一季庄稼。丢点灰,点下种子,这次播种让庄稼把土的肥气吸完了,就丢了,让它荒起,又长野草、小树、残留的小竹苗。
山里人要做到地尽其力,有的在做“爆荒土”时,要放“岩棱”“揭鬼皮”。“岩棱”就是岩的边沿,第一季生土时,种不上粮食,第二季也很少动它。第三季时把岩边挖下来,叫“放岩棱”。
还有就是附着在大石壁上的石花、藤萝、树根,久而久之就有一层1~3寸厚的泥土皮子包在石壁上,山里人叫“鬼皮”,也是不能种庄稼,把它挖下来叫“揭鬼皮”。
这两种泥土都肥,弄下来会得季好庄稼,但非常危险。丙滩山区岩高石多,岩棱多,石滩上的鬼皮也不少,农民免不了要做这两项险活。放岩棱是从两边开起路,挖好立足处,慢慢地向下降。不要向下看就不会头晕,清理面前的树根和藤网不致被牵连。去不到人的悬崖,有种专门工具叫“岩铲”,像锄头,后面是个刀把,斗上一根一丈长的木把,人们抓住把子往下铲就行了。“揭鬼皮”是几个人同时动手,从上面切断皮筋,慢慢地往下掏,就像裹毛毯一样,软绵绵的很舒服。如果石壁太陡就要注意,山筋一断,刚翻个边,哗哗哗就裹起去了,把人裹在里面会闭死的。黎清云说,他就遇过一次危险,幸好上边有根“敷烟树”头,他反应快用锄头一下钩住,人吊在半空才躲过了一劫。
第四年便丢荒。即便种上庄稼也收成甚微,不如另开一块生土。要做土,再去找其它丢荒了五年以上的土来开“生土”。这样轮番耕作。
山区的土地就是这样肥沃、无私,只要你丢一颗种子在土里,它就会给你丰厚的赏赐。就是看你如何管理和维护。难怪有人说:“丙滩这方水土,是养人的水土。宜业宜居。”
生土面积宽,一般在几亩、十几亩,大的达30~40亩。怎样去施肥、管理?就是经常到土里去转转都了不起了。虫吃、鸟害、兽偷无法抵御,收多少粮食,听天由命。乡民还说:“收多少由天定,‘天一半,地一半,雷神不打庄稼汉。’不要去强求。”多无奈呀。粮食收来不够投入的人力开支,他们还会自我安慰:“做一升,打一鞋。不做哪里捡得来。”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