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文化艺术 >> 曲艺 >> 正文

杨立新谈话剧《茶馆》:坚持全面继承 谨慎创新
信息来源:渤海早报    作者:杜琳    阅读次数:15186    发布时间:2014-03-12

  今天,北京人艺的经典话剧《茶馆》将在天津大剧院歌剧厅上演,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冯远征、吴刚等明星大腕将为津城观众连续奉上三场原汁原味的演出。作为焦菊隐版《茶馆》的重排,这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经典作品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新老版本究竟有何不同?观众不妨跟随记者来一探究竟。

 

  焦菊隐 夏淳 VS 林兆华 杨立新

 

  1958年,《茶馆》在焦菊隐、夏淳的执导下首次登上北京人艺舞台。作为导演之一的夏淳曾这样评价自己的《茶馆》:“我们都认为整个戏必须紧紧抓住生活的真实感,一定要使演员从生活入手,通过深刻的体验,去获得人物的自我感觉,然后才能随着作者的笔锋,在舞台上纵横驰骋、嬉笑怒骂。《茶馆》的演出,虽然得到作家的肯定和观众的欢迎,但不能说这就是唯一正确的演出处理,更不能说已是完美无缺了。随着不断演出,还应不断探索,以新的感受、新的理解去充实它。”

  此次来津上演的《茶馆》,正是首版《茶馆》的“一比一”复刻。曾在1999年执导过第二版《茶馆》的林兆华导演,在本次巡演中成为“复排艺术指导”,主演之一的杨立新则扛起了执行导演的重任。杨立新坦言,《茶馆》可谓是北京人艺所有剧目招牌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我很荣幸被剧院、林兆华导演委以重任,定为《茶馆》下一个阶段的排演竭尽全力。”

  对于继承传统和发扬创新,杨立新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上世纪50年代的老一辈艺术家有他们的创作初衷,他们对那段历史有比我们更加贴近的理解。因为年代久远,我们会有陌生、不熟悉的感觉。从这一点来说,创新是没有太大必要的,作为北京人艺的后辈人,一定要坚持全面继承谨慎创新。吃透老版本的精髓,是后辈人首先要做的事情。创什么新?哪些新是需要你创的?哪些新是需要你改进和完善的?有吗?如果没有,就先别创!”

 

  创新版VS复刻版

 

  1999年,北京人艺建院50周年大庆之际,人艺重排了《茶馆》,这一版本也被称为“第二版”或“创新版”。怀着满腔热情的林兆华在这版《茶馆》的舞美、台词等多方面都进行了创新,效果却毁誉参半。

  当时,林兆华采用了开放式的舞美风格,还去掉了每一幕中间说数来宝串场的“大傻杨”角色,并且删减了大量台词,在整个台词节奏和戏剧处理上都与首演版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一系列的设计在当时也引起了戏剧界不小的争论。

  2005年林兆华担任复排艺术指导,完全恢复了“焦版”《茶馆》。谈及过去的创新,林兆华有自己的体会:“这个戏是人艺的招牌。我想创新,但没有能力去驾驭得更好。不过我始终认为,戏剧永远是发展的,总是拿过去的《茶馆》说事,不怎么样。我失败了,不等于不可以有后来者。我希望后来者可以超越我,排出不一样的、同样经典的《茶馆》。”

  今晚天津观众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将是焦菊隐版本的《茶馆》,完全按照老舍原剧本和焦菊隐当年的导演构思来演出。不仅布景、道具上都竭力还原老版本的样式,连台词和舞台动作都与当年焦菊隐的版本没有任何区别,三幕戏之间仍以“大傻杨”的数来宝作为串场来交代时代背景。据透露,这次的演出完全按照最初的样式来进行。人艺方面认为,对于《茶馆》这样一部经典话剧,不需要做任何颠覆、修改。

 

  老掌柜VS新掌柜

 

  《茶馆》之所以成为中国话剧的经典,很大程度上在于演员表演的成功。首版《茶馆》的主演于是之成功塑造了王利发这个经典的舞台形象,也成为观众们心中永远的“王掌柜”。

  于是之版本的王利发,清瘦高大却透着干练,在舞台上的动作决不拖泥带水,将一个精明能干又委曲求全的茶馆掌柜塑造得活灵活现。于是之的表演艺术扎根于中国话剧现实主义传统中,强调演员要忠实于生活,演戏要从生活出发。于是之曾这样评价《茶馆》:“它是通俗的,平民的,但又是非常深刻的。还有,它很美。我觉得在还能演戏的时候,演了《茶馆》这样的剧本,以后再去干什么别的事,都知足了。”于是之对于《茶馆》的偏爱,缘于戏里的人物都似曾相识,“我小时候住的南长街老爷庙的那些街坊、邻居们,对我演《茶馆》都有帮助。随着年龄增长,好像更懂他们了。”

  今晚在天津上演的复刻版《茶馆》中,天津籍演员梁冠华将承接于是之的衣钵,用自己的方式把“老裕泰”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与当年于是之瘦高的掌柜形象大相径庭,梁冠华饰演的王利发身形有些发福,但招呼起茶客来依然是动作干净利落,走路脚下生风,一个精明中又带油滑的老北京掌柜形象跃然眼前。戏剧评论家钟艺兵认为,梁冠华和于是之扮演的王利发不一样,于是之的幽默是生活沉重的幽默;而梁版的更侧重于对苦难生活的挑战。两种幽默各有千秋,就是要演出不同的王利发才对。

  在《茶馆》故事的开头,主人公王利发意气风发地从自己父亲手中接过了裕泰茶馆,成为新掌柜。而如今在舞台上,梁冠华也同样精神抖擞地从于是之手中接了班,成为《茶馆》的“新掌柜”。舞台上的灯光一打,帷幕一拉,茶馆还是那个茶馆,规矩还是那些规矩,故事情节一点没变。一个胖胖的王利发顶着小毡帽提着茶壶跑出来,一路吆喝着,恍如当年的于是之。

 

  老一辈VS新生代

 

  “铁打的‘茶馆’,流水的观众”,在《茶馆》的观众群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事实上,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600多场演出的《茶馆》已经影响了几代观众。1958年3月29日,《茶馆》首次被北京人艺搬上舞台,获得巨大的成功,成为中国话剧舞台至今难以超越的巅峰之作。曹禺当年是这样评价《茶馆》的:“舞台上的《茶馆》焕发了剧本的全部光彩。台上的人物,不像是在演,而更像是在生活,在那些年代里闯荡、挣扎、作孽、腐烂下去。应该说,北京人艺有一批了不起的演员,他们的身上闪耀出艺术家魅力的光辉。”

  1992年7月,在老版《茶馆》原班人马的告别演出后,老艺术家们纷纷隐退,使此剧几成绝唱。历史将这一版本定格在374场的演出纪录上。2003年12月,饰演大小刘麻子的英若诚与世长辞;2005年3月,饰演庞太监的童超病逝;2007年11月,饰演大小唐铁嘴的张瞳也离开了我们……当老一辈演员一个个离我们而去,新生代的演员该如何接棒,成为观众们最为关注的话题。

  在今晚上演的《茶馆》中,濮存昕饰演耿直不屈的常四爷,杨立新饰演风度翩翩“实业救国”的秦二爷,冯远征、吴刚也都在其中担任重要角色。作为一部群像戏,这一次的《茶馆》依然是星光熠熠,保持了此前“全明星阵容”的霸气。既要考虑现代人的理解能力,又要原汁原味再现出老版的神采,这才是摆在复刻版《茶馆》演员们面前最困难的问题。究竟“新人”的表现如何?只有等观众们自己到现场去一探究竟了。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164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