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长篇 >> 正文

(长篇小说)竹都传奇 之 三十一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王昌宇    阅读次数:16294    发布时间:2024-05-27

三十一

重庆几遭日本战机轰炸,日本越来越猖獗,轰炸范围逐渐深进,向合江、赤水骚扰,使之大后方交通堵塞,货物运输不畅。重庆的难民生活所需粮食,修复家园所需建材,需求告急。水运帮和竹篾帮肩负起此物资收集和组织运送的重担。王敬山与金树成奔走赤水河各码头,团结土城、猿猴、葫芦垴、复兴、大同竹木从业者,共同筹划支援。

王敬山通过竹木帮会,金树成拜会袍哥码头。但所得竹木都不是一处能捆一张筏(赤水人读成pā)子。金树成建议,采用先捆拖拖,再圆成筏子的办法。猿猴的刘二爷、袁三爷说要得。

 

随行的李克明说他干过,他的家在荔枝溪里面。他说:“捆‘拖拖儿’就是少量的木材、楠竹、杂竹要从水中运走,捆的小筏子。比如夏天竹子砍来,运到荔枝溪码头,收竹子的老板在丙滩捆筏子,我卖的杂竹要运到远隔十五里的丙滩去交,大热天,竹子多放一天要少斤两,时间长了还要晒烂,好在丙滩在下游,中间只有秤砣滩、欢喜滩、簸箕滩、黄葛滩、小丙、大丙这几个滩,我就和万老幺一起捆一个拖拖。先编一根纤藤,划几根慈竹‘火掌篾’,再把杂竹一捆一捆的拖到河里,用纤藤把6捆大的杂竹捆的头和腰,像编篱笆一样编在一起,这是‘底盘’。然后在离第一平的头尺多远,头朝前摆6捆,用火掌篾捆一道,以此类推,一平一平的摆下去,这种捆法叫‘蛇爬背’。

“我俩各自编了个‘扯水篼’用作划拖拖的桨。‘扯水篼’,是一根一丈四五长竹杆,一端编有三尺多直径的篾笮笮,就像一个大的‘泼浪鼓’,只是没有蒙鼓皮。站在‘拖拖儿’上,把扯水篼往水里冚去,用力一拉,‘拖拖儿’就向你冚的方向去。当桨用,也当舵用。后来就少有用扯水篼了,难得编,编来又只管这趟水。就在竹子捆里抽一根伸展点的竹竿来划、拨和插到水里拗,来操纵‘拖拖儿’方向和前进的快慢,到了目的地,将竹竿插入竹捆中卖了。

“要选懂水性的人,划拖拖要技术。万老幺是初划,他以为说拖拖儿在平水中划,在滩上耍。万老幺划了一次后才知道,和他想象的刚好相反。在滩上要入滩口了,我喊用力划到,好用冲力去切滩角过,走正滩浪大,容易把拖拖儿浪翻。切滩角走浪小点。下了滩还要喊用力划,他说为啥?我说,让拖拖儿随水走容易‘打沱’,滚在沱里去了,半天都滚不出来,要借惯性用力划,才能摆脱回水沱的拉力。后来才发现,每个大滩下都有一个大的回水沱。

“到了平水,我叫万老幺休息一下,前面不远还有滩,我们要切右角,滩下左边有个大石头刚‘冒花花水’,拖拖儿容易撞着,搁起倒不怕,就怕撞散。他说你咋个知道那砣大石头在‘冒花花水’?我说簸箕滩下尾的鱼鳅石刚拱背,下面黄葛滩下的柜子石就刚被水淹,河水从石上流出。在河上跑的人就要记这些‘马口’(关键的东西)。划到丙滩下码头,那里已经捆好了一张筏子,我们的拖拖儿靠在筏子边,起一捆称一捆,很快就称完,适当的扣点水分就结算。从拖拖儿上起到筏子上叫‘过裆’;把筏子填实搭到一定的载子,叫‘圆筏子’。划拖拖儿只是短途作业,不能长途运输,一是拖拖儿小了经不住大风大浪;二是拖拖儿上不能煮饭、住宿。”

 

“捆筏子就复杂多了。”王敬山说。

“是的,特别是运到重庆的筏子。”李克明说,“我是小河‘太公’(相当于船上的舵公),我最清楚。”

 

“筏子才是搞长途运输的。赤水河上有楠竹筏子、杂竹筏子(杂竹,除楠竹以外的所有竹子的统称)、原木筏子(杉木原条,松木原条)、寸板筏子(木料解成的半成品,如枕木、板料、坑木、寿木等)、桷子筏子(瓦桷、穿枋、门枋、罗檐等)。从元厚以下到切角垭都是竹筏多,木筏少。筏子的大小是老板来决定,但筏子上的人就由“太公”来决定。

“一般一个捆运工人可运送木材10-15立方米或楠竹350-400根。就是说木材筏子在小河大概就是40立方米左右,楠竹筏子就是1000-1200根左右。老板定了要捆多少,运达的目的地在哪里,来决定运脚款。大家编纤藤,捆筏子的纤藤是用慈竹篾编的,软和,好捆扎,好打结。一张筏子要四、五窝纤藤。

“‘太公’和‘尾巴梢’负责扎筏子,管事负责接货。捆筏子,先穿底盘,用纤藤打结把稍大点伸展点的编串在一起,大约8米左右宽的两块,分别做筏子的两档头,再用散篾把大点的伸展点的三根一捆,三根一捆做边子,筏子全长大概是三根楠竹长,每边三捆,就是说一般的筏子有七八丈长;边子做好了,用纤藤套在两个边子上做成三、四处篼绳,慢慢地把楠竹放近篼绳内,两头摆齐,中间卡紧;到四分之三,就要用纤藤来捆,把纤藤从水下渡过去,太公有功夫的潜水拉纤藤过去;穿了四道后就要打结‘上翘’,用小楠竹从纤藤中穿过,反复绞,直至绞紧,叫‘上翘’,两头上翘时还要加几根楠竹横担,筏子就成形了。

“会做筏子的‘太公”,做出的筏子两头小,中间稍宽,有一样式,很对称,很好看。另外四分之一慢慢地摆在上面,摆平整好行走。在筏子的两头要立‘神桩’。神桩是打在筏头的正中,是一根五六尺长的杂木棒,用‘小刀’(捆运工人每人都有一把小斧头,是捆运工人的唯一工具,他们不叫斧头,他们忌讳‘虎’的同音字,叫小刀。)劈尖下头,钉在筏头的竹孔中,两边用纤藤拴在筏子边上,就相当的稳当。神桩是吊梢条用,一张筏子有前后两根梢条,用来控制筏子的方向。梢条有四五丈长,神桩正好是在梢条的正中,入水的半截,在梢巅子上帮有一匹木桷作梢叶子,拨水宽,阻力大;在筏子上的半截有一木把,叫梢把子,是捆运工人搬动梢条用的。楠竹筏子浮力大,有时在筏子上装运柴和木炭。

“太公,主要负责驾驶筏子,操作筏子的前梢。能在‘小河’(指赤水河)驾驶筏子的叫小河太公,能在‘大河’(指长江)驾驶筏的叫大河太公,大河太公都是小河太公,而小河太公就不一定是大河太公;一名‘尾巴梢’,负责看筏子、理货,听太公的指挥,协助驾驶。有的还有一名管事负责看筏、理货、结算,还当前梢的‘梢撑撑’,煮饭。

“赤水河的筏子大多是两张一路,一张叫座筏,座筏上有茅草扎的棚子,用两张八尺多长、八尺多高的两块茅扇蓬拢而成的,供捆运工人住宿、休息。还有灶头、鼎锅,可煮饭吃。座筏上三个人;另一张叫行筏,没有棚子,一个太公、一个尾巴梢共两个人,到吃饭时间与座筏镶拢,就上座筏上来吃饭,吃了饭再分开。座筏上的灶头,叫灶船,是用几块木板镶拢做底盘,钉一圈楠竹块,用篾条编一下,糊上加了人头发的黄泥,就成了灶。锅是沙锅,煮沙锅饭叫煮‘随水干’,需要一定的技术,否则,不是没熟就是糊了。菜又是一口沙锅,多是一锅熟。

“筏子上禁忌多,不准在筏子上讲撤、散、磕、垮、碰、血、红、死、虎等同音字;吃饭不准泡汤;不准女人去碰神桩等。

“筏子在赤水河里让水冲走,平水时把筏子‘顺’(赤水人读成榨)在水筋上(水筋,河中水流时,一路最快的水流)不时搬动一下,不让筏子打横或颠倒。遇大滩就忙得不可开交,要使筏子不触礁,不打沱,就要控制好筏子的方向。筏子宽大不灵活,用梢条搬、掀都非常费力,都要扛在肩上,一步一步的拨动梢条。立尾巴梢的听太公的指挥,太公只发‘搬到’‘掀到’两个口令。喊完口令后,就是喊起‘这落嗨嘿这落嗨!’‘这落嗨嗨这落嗨!’搬筏号子,不断重复喊着,来搬动梢条。有些时候水流急,筏子又打横,要把筏子的方向搬正,梢条都搬不动,但人还是要扛这梢把子,动一不动的立起,一点都不能松,筏子才慢慢的归位。当人立着梢条的时候,肩上不少于两三百斤,或更重点,不喊号子,会得枯劳内伤的。

“在赤水河合江及以上叫小河,出了合江就是长江大河。筏子到了合江就要‘并’(捆运工人喊bìnɡ)筏子,把两张并成一张。还要加‘横横梢’(捆运工人喊huán huān shāo),筏子在长江河里行驶缓慢,容易滚沱和滑入旋涡中,就要加起桡子推,筏子的桡子就是‘横横梢’。‘横横梢’是用来给筏子加速的。两张筏子的人加起来还不够,还要在合江码头上请两个人上筏子。

“捆运工人运输工资低,活路重不说,还很危险。他们出一次重庆,都要与老板讲清楚要带点私货,这私货叫‘搭点带头’。一般是全筏子人均分,如果‘丢了原载’或折了本,在运脚上扣。这样一来,许多捆运工人,几年下来就有一批人成了老板。

“搬筏子的人从重庆回赤水,一路步行走壁山、松既、朱家沱,上白沙,到合江,要走三、四天。土匪都不会抢他们,他们的标记是背一把小刀,用‘京果纸壳’包着刀口,也是捆运工人的武器。一个个身体健壮,又晒得黑黝黝给他们添了几分剽悍。都是江湖中人何必相互摩擦呢?”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872982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