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红军“四渡赤水”期间,发生在赤水的黄陂洞之战、复兴场战斗作为不争的史实,世人广为传颂。那么,当年红军先头部队究竟到过赤水县城没有?一直众说纷纭。就情理而言,两地距县城仅10余公里,且起初的战略意图是抢占桥头堡——赤水县城,北渡长江。红军先头部队至少侦察部队应该到过赤水县城,开展情报收集、敌情侦察等。为解这个谜团?经多方找寻,近日走访赤水市质监局原局长李克强同志,收集了一系列亲历材料,可以负责任地说:长征时,中央红军侦察分队到过赤水县城,不是伪命题,是确有其事。现将李克强同志提供的相关情况收集整理,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文革中,因昆明动乱,中央决定云南全省实行军事管制,并命令云南两大派(炮兵团派、八二三派)联合,昆明两大派在昆明军区协调下,在省政协礼堂胜利堂成立了“昆明地区两大派联合归口服务站”简称归口服务站。昆明军区从昆明军区下属三所军队院校抽调近10名学员,由昆明军区政治部联络部李明部长(后任新疆军区副政委)率领,到归口服务站任联络员。我当时是昆明解放军外国语文专科学校二年级学员,被学校造反组织指派参加军区驻归口服务站联络组工作,分在文化系统组。行前,我们军校联络员到昆明军区司令部开会,学习纪律、交待任务,期间主持昆明军区工作的鲁瑞林副司令、分管军队院校的查玉升副司令、分管地方联络的崔建功参谋长及张子明副政委一同接见了我们,对我们将来的任务、作用,均一一作了指示。会议休息时,我见查玉升副司令在走道抽烟,我忙走上去,向他敬了一个标准军礼,说“报告查军长,我是126团的,前年在126团招待所,我给你站过岗”。查玉升是老红军,是原十四军军长,刚调昆明军区任副司令,在我们十四军部队有很多英雄神奇的传说,大家都很敬佩他,都以当查军长的兵为荣。查玉升副司令听说我是十四军126团的兵,十分高兴,查说“小兵,你是126团的,在那个学校?到校几年了?”我说“报告军长,我是外专的,入校快两年了。”查说:“你是哪里人?”我说:“军长,我是贵州遵义赤水县人。”查司令哦了一声说:“赤水是个好地方,商业繁荣,人心活跃。”我说:“军长到过赤水?”查说:“那是1935年年初,我作为中央红军侦察员到赤水县县城驻了两天,侦察到很多有用情报。”因休息时间到了,就停止了摆谈。
那年春节我回赤水探亲,我将学校发的军用粮票到县人武部调换成地方粮票,在人武部见到林政委,给他摆到查副司令讲的中央红军侦察分队到过赤水县城一事,林政委十分感兴趣,一再告诫我,一定要找查副司令多了解一些中央红军到赤水县城的事例,我爽快地答应了。回昆明后,我通过查副司令的秘书施天成(原126团秘书股股长),两次见到查副司令,从摆谈中基本弄清了中央红三军团侦察队到赤水的一些情况。68年我回赤水探亲,到武装部没见到林政委,幸好遇到原126团调入人武部的李连杰助理员,我将了解到的情况给他作了介绍,拜托他转告林政委。李助理叫我将详细情况写成文字材料,由他转交,我答应了但一直没办,主要原因是当时全国社会动乱,加上本人年轻,心情浮燥,静不下心来写材料。没想到此事一直拖到现在,已经近50年,很多当事人都已作古。为了不给赤水红色文化留下遗憾,根据记忆将查玉升副司令口头讲述的历史事实整理出来。
查玉升副司令说:长征开始时,我是三军团四师11团一营二连连长,在强渡湘江时,我们团在新圩阵地阻击国民党广西兵。掩护中央机关渡江,连续几天几夜的拼杀,我们团500多人中只剩几十人,我连80多人,只剩4个人。我团剩余人员只好编到六师18团,我被调到军团侦察队任侦察员,我们侦察队约有40-50人,大都是营连干部。队长是有名的侦察英雄梁兴初(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万岁军”38军军长,成都军区司令员)。梁兴初入社会早,当个裁缝,做过理发匠,干过铁匠,他多次带我们完成奔袭、侦察、抓舌头任务,我们亲切地叫他梁大牙。大约是35年1月初,我们随军团进军到遵义一个叫龙坪的地方,部队准备进攻打遵义,军团政委杨尚昆到我们侦察队驻地,传达猴场会议精神。杨政委讲,中央领导在猴场开了会议,会议决定继续贯彻黎平会议精神,决定以遵义为中心,赤化黔北,建立黔北根据地。杨政委说,兵马未动,侦察先行,要在黔北建根据地,就要弄清黔北社情、民情、军情和军事战略重点要道,你们侦察队抽出一半兵力,分三路出发到黔北各县去,限半月内把情况拿回来,分下去的就不去遵义了。杨政委讲完后,梁队长立即分兵,我分在仁怀赤水小队,我们队有梁兴初、周明军、李柱奇、刘×、沈×和我共6人。当年除周明军22岁外,我们都只有18-19岁,但我们都是身经百战的红军干都,我们简单商量一下,决定利用黔北盐运道,扮成盐商到茅台、赤水的裕兴隆盐号查账,我们分工是队长梁兴初扮老板,周明军扮文书(账房先生),李柱奇扮医生,刘×扮挑夫,我与沈×扮保镖,当天下午我们由驻地龙坪脱离部队,悄悄地向鸭溪方向出发,此时黔北进入寒冬,天上不时下着小雨、小雪,雨加雪使盐道上的青石板又光又滑,冷滑难不到我们英勇的红军,我们年青,一路小跑向茅台赤水方向急进。当年通迅闭塞,红军突然到遵义,黔军防不甚防,遵义各县都不知红军要来黔北建立根据地,故防务松懈,我们这一路除在一些大的场镇,有少些护盐队外,基本无黔军、民团之类的武装人员,加上寒冬,黔北山民有猫冬习俗,一路行人稀少,特利我们侦察分队活动。我们一路走,一路看,时不时到农家访问,我们见到黔北干人,均处在赤贫线下,连包谷饭都不能吃饱,身上巾巾吊吊,盖的是稻草做的秧被,没有一件完好的衣物,有的十七、十八岁大姑娘,赤身裸体无法上街,只能猫在火塘边上。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