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美英三国于1945年7月26日发表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同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中国军队全面反攻。8月6日和9日,日本的广岛、长崎又分别遭到美军原子弹的袭击。
西迁赤水的大夏大学,师生对这些重要消息十分敏感,时刻关注日本对《波茨坦公告》的反响。负责编辑《大夏快讯》的师生们,每天轮流守候在学校唯一的一台无线电收音机旁(这台收音机也是那时赤水县内仅有的)收听国际要闻。
8月10日晚,《大夏快讯》编辑室的师生同往日一样挤在收音机旁,突然从收音机里传出“请听重要新闻……”恳切的提示话语,使在场的学生们立即兴奋起来,个个侧耳静听。接着,收音机里播出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东京消息:日本国接爱《波茨坦公告》,向盟国乞求无条件投降……"
这一特大喜讯,震撼着编辑们的心。他们强压住激动的心情,记录下这则喜讯,迫不及待地立即刻印《大夏快讯》的《号外》版。赤水县城的民众得知喜讯,纷纷涌上街头彻夜狂欢。
第二天,金树成和王敬山到赤水办事,见到《号外》非常高兴,金树成说人们可以休养生息,百业可以复兴。安定下来建设好破碎的家园,竹木生意该好做了。此时,帅光烈也拿了一张《号外》过来,熟人相遇,喊到厚诚茶馆吃茶。帅光烈说:“我们终于把日本鬼子打投降了,该高兴,该庆祝。”
“是的,该庆祝,买鞭炮算我的。”王敬山准备离席买鞭炮。
帅光烈说:“我是想做点什么,让后人知道我们胜利后的喜悦心情,不忘抗日的艰苦。”稍停,又说:“刚才我有个朋友,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喝了半瓶酒,醉了,笑了,哭了,手舞足蹈。铺开纸画了四个单条,一风竹、一雨竹、一嫩竹、一劲竹。题为‘竹胜利’。”
王敬山说:“好画!抗战期间我们国家就像竹,受风雨的催残,在风雨之中飘摇。我们胜利了振奋精神,建设家园如雨后春笋,我们的民族如劲竹凌云。好!寓意深刻。”
“我想在大山中,巨石上刻几字,记下抗日战争胜利的喜悦,让后人永远瞻仰,长期铭记。”帅光烈说,“一两个字,简单,易懂。”
“我想不出来。”王敬山挠挠头。
大夏大学的学生,正在街上游行,高呼:“中国人民胜利了!”“日本鬼子投降了!”“这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中华民族的光荣!”
金树成说:“这些学生,说出我心里话。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中华民族的光荣,我们该永远记住这一时刻。”
帅光烈在大腿上拍了一巴掌,站了起来大声说:“有了!你们看刻‘民光’二字行不?”
“我看行,‘民光’就是‘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中华民族的光荣’的缩写。但我没文化,还是去找你的文友们斟酌斟酌。”
帅光烈找了几个文友,都认为“民光”二字好。但要加说明,“什么事情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中华民族的光荣。”
“好!加一段序。”帅光烈认为应该。于是加了“中日大战历八年余,结果日寇战败投降,我祖国竟胜利,全国祝捷,特勒两字纪念之。风溪樵子 帅光烈 志 □月□日立 ”的序。没有定时间。是定日本宣布投降的1945年8月15日,还是落9月3日?(9月2日,日本国政府的代表在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向盟国签字投降。中国政府接着向全国各级地方政府发出通知,规定每年的9月3日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举旗不定。
金树成认为用9月3日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好。这个政府发的令,不按他的就认为你反对他,栽个诛语就可以抓你。
“我偏不用9月3日,我用八月六日。公历1945年9月3日是农历民国卅四年八月六日。况我们农村都用农历。”
文字定了请复兴有名书法家张银秋先生写。张银秋是帅家的亲戚,没收钱。几天就把字样送来了。
凿字地方帅光烈早就点上了,就在房子后面一里路的竹林中,百多丈的大岩。这岩被慈竹、硬头篁拴了五六根腰带,一环一环的,像宝塔耸立,顶上就是选来刻字的石头,坐在家中的坝子边上就能看见。站在石岩上,能看见20里外的复兴场,40里外的山王坳。换句话说,复兴场和山王坳也看得到这里。还说这块石头有灵气,长得雄势,突出光滑。
文字、地点定了,便连联系石匠。石匠看了地势,两三丈高的悬岩嘴上,下面是凹进去的大岩。好几个石匠都望而生畏,不敢接这单活路。刘二石匠反复看了地势后,又看刻字的要求:字都写好了的,民光二字每个字不少于七尺见方,笔划宽的地方大约有一尺三。小字都不小,每个字都在一尺见方。说价格要高点可以接。最后定为“民光”二字,每个字的工钱是3担黄谷,50个小字也是3担黄谷,共计9担黄谷。(1担黄谷150公斤,9担合1350公斤)这工钱包括修路、搭架子和生活费。
便于八月六日动工,几个石匠干了一个多月,于九月二十一日大功告成。请了金树成、王敬山、金有才来观看揭彩仪式。
在帅光烈的座家茅溪沟市上,九月二十一日这天,像过年一样热闹。坝子中间安了四张大桌子,笔墨纸砚摆放齐整。坝子边安了二十多根长板凳,已有城里的文友、亲友们入坐。金树成三人被帅光烈迎到坝子边的座位上,顺着大家仰视的目光,向山上望。环环竹带缠绕,层层红岩堆砌。顶上一大石如人额头,凸入天穹,竹梢如留海,垂挂石上。
“没见字呀!”王敬山问。“现在被竹桠桠遮着的,一会就看得见了。”一位站起看的中年人说。
帅光烈去换了衣服走出来,但见他头带博士帽,身着中山装,脚上皮鞋发亮,走到坝子边,摸出怀表,按开表盖,注目着嘀嗒、嘀嗒跑动的秒针,喊“一、二、三!”顿时几圆鞭炮点燃,“乒乒乓乓,嘣嘣!”“乒乒乓乓,嘣嘣!”两堂锣鼓同时打响。
在鞭炮和锣鼓声中,岩头上的竹桠全部下落,“民光”二字,光芒四射,嵌入蓝天,降临大地。随着是一片欢呼声和掌声。这是胜利者的欢呼!“民光"二字只有胜利者才能书写。
文友中一位姓周的,激情洋溢,走至桌前,挥笔赋曰:
“民光”“民光”,乃民族之光!
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振兴社稷之希望;
杰作,杰作,是庶民之作。
体现炎黄子孙,百折不挠,
无坚不摧之力量。
美矣,“民光”,神采飞扬!
壮哉“民光”,千古留芳!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