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长篇 >> 正文

(长篇小说) 竹都传奇 之 三十四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王昌宇    阅读次数:11336    发布时间:2024-06-15

三十四

 

泥河这间幺店子(饭店)在一座大石岩穴中,岩前是一道长长的红色石滩,溪水如白纱铺在上面,流露出圆润细长的波纹,随长溪起伏前行。山里人说是“白纱罩玛瑙,村姑半遮羞。”石滩两岸是竹林,竹岸多次被山洪侵蚀,远远离开石滩,站在高高的土坎上,钩下巅子想钓上行的“滩花鱼”。

大路在沟对面,到幺店子要过一座古老的石桥,桥上有三尺高的护栏,可垛背篼、靠担子,亦是看滩数鱼的好地方。

金树成四人过桥走进店子,已有客人在店内用餐,只有一张空桌了。店小二上前擦凳抹桌,提茶壶拿茶碗招呼客人。

“四位想吃点啥子?”店小二问。

金树成看看其他正在用餐的桌上,说:“一人一碗豆花,一个‘帽儿头’(一大碗饭,中间用茶杯装饭扣在饭碗中,如一顶帽子),还炒两个时菜。”

“只有炒箐竹笋,还有就是‘筒筒笋煨腊肉’。”小二介绍菜。

“好,就一样来一碗。”金树成点完菜,问何京全,有没有大宗的药材,可运到重庆去赚钱。

“有,但不知道现在的行情。比如黄柏、杜仲、厚朴,原来就有人收干货运重庆。这三种药材,这些山上有。找到一根,皮子剥来卖,木料解床边、木枋。人们都愿干。”何京全说。

“不知收购价格是多少?”

“那你就要先去重庆联系买家,他们出多少收,你把运脚、折耗、税费算进去,你想赚多少钱,才能订出收购价。我帮复兴场刘福兴干过,赚得到钱。”何京全是内行。

“你知不知道重庆老板是谁?”

“听说是重庆桐君阁大药房的师爷。”

“好,谢谢你了。吃饭,吃饭。”金树成心中有底了。

这时来了几个人背着鲜箐竹笋靠在门口,店小二说背到烤房去,老板在那里。几人背着箐竹笋就到烤房去了。然后陆陆续续怕有十多背箐竹笋背到烤房。

金树成吃完饭,对何京全说:“我去重庆一趟,回来真要做药材生意,一定要请你帮忙组织货源。”

王敬山把账结了,问熊四爷:“这些箐竹笋比丙滩要迟点,但是数量多得多,又大根。我们去看看他们收来是怎样加工的。”

送走了何京全,三人去了烤房。见一个人在那里过秤、记账、付款。称了后背进屋里堆放,回来“除皮”(扣背篼重量)。

金树成上前问:“请问,你老板在吗?”

“在。”记账的回头高喊:“王老板,有人找。”

一会,屋里出来一位中年人,穿着与普通山里人一样,对襟汗套,拴块青布围帕,包块蓝色帕子。一看就是一个脚踏实地的老板。

“王老板,打扰了!”金树成拱手招呼。

“不知三位来我穷乡,有何贵干?”王老板反问一句。

“想看看烤干笋子的事。”

“只要不嫌简陋,随便看,没有什么技术性的东西隐瞒。嘿嘿,请进。”

屋里烟雾缭绕,热气腾腾。几个妇女在用竹签子为菁竹笋打通内节。

“这是为什么?”王敬山问。

“每根箐竹笋都要把内节打通,不打通煮起要爆。”一妇女回答。

屋里两口大锅在煮,有的用竹签穿成串,送入烘烤,干了后捆成两斤一把,就可上市了。

王敬山说:“太简单,好干。”

王老板看他一眼,说:“兄弟,许多东西看似简单,做起来复杂得很。”

“王老板,不必多心,我女婿涉世不深,请原谅。其实他与你是宗亲,是丙滩柏香林的。”

“敝人王贵荣,三槐堂新四房的。听说柏香林也是新四房的,幸会同宗同房。如果你们回去要做干筒筒笋,我慢慢地说给你听。我父辈就是干这个,只是规模小,如做大,就得一个环节都不能忽略。”

王贵荣慢慢地解说制干筒筒笋的过程。

筒筒笋,原来叫箐竹笋。箐竹种类多,有大竹、方竹、刺竹;有麻壳和黄壳;有散生也有笼笼笋丛生。我们泥河筒筒笋主要是箐竹笋。箐竹是散生的。

泥河筒筒笋出名,一是多,二是制作工艺独特,采笋、去皮、煮、做、烘烤等手工技艺工序都很讲究,使竹笋别具风味,绵香软烂,入口化渣,回味悠长。

筒筒笋的食用方法有多种:烹、炒、炖、煮、煎都可以,哪一种吃法都会给人带来味觉的享受,把人带入美食的天堂。中医认为竹笋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的功效,《名医别录》言其“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

采笋:当地人叫“打笋子”。是从箐竹林把竹笋采回家的过程,采笋的方式方法和技巧是关系成品竹笋的质量、竹林质量和采笋工程量的重要环节。采笋包括竹笋采与留(留竹母)、折(断笋)和削(去皮)工序。

留竹母:今年采了,还要考虑到下一季(一年大季,一年小季)即后年,就得留好竹母,每季如此,才能永续利用。留竹母是为竹林增添新活力,维持竹林生态平衡,且“去”或“留”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当年或以后的竹笋产量。

断笋:就是把需采伐的竹笋与土壤分离的过程,初加工竹笋应控制在一尺二至八寸左右。以前叫“扳笋子”,浪费大。现在断笋方式有用脚断笋和笋刀断笋法,竹农一般选用前者,但不管用什么方式,均不能用手直接扳笋。

剥皮:剥皮是断笋后的工序,未去皮的筒筒笋全身布满无数小刺,去皮要用锋利的笋刀从上往下削一至两刀,然后用食指从上往下卷,这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位置不要太往竹笋上部,这样的竹笋加工出来后笋头会很细,影响美感;起刀位置太往下,加工出来的竹笋会出现断头,从而影响销售价格。

加工:筒筒笋烟熏前的加工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高要求的过程,其制作工艺具有典型地方特色,加工技术的掌握直接关系到干筒筒笋质量的好坏,该环节包括“煮”“通”“齐”“编”“凉”工序。

“煮”,自行配制专门煮竹笋的锅,加快煮的速度。竹笋下锅前把水煮沸,然后把竹笋整齐(以笋尾整齐)、笋头笋尾交替入锅,使竹笋在锅中成横放圆柱型,旺火煮,煮至七八成熟时会听见“啪啪……”声要及时翻笋,过早或过迟会严重影响后面的加工工序。

“编”。翻竹笋,把锅上部未入水的翻入沸水中,翻竹笋需要毛竹(楠竹)特制一根宽约一寸厚度适中的竹条,把竹条从竹笋中部紧挨锅面插入,穿两圈,翻笋后用旺火煮,再次听见“啪啪……”声时,竹笋便可出锅,竹笋出锅的速度要快,以免竹笋熟透。

“通”是使其加快烘干速度,避免涨节,增强美感的工序。“通”要用箭竹或铁丝制成一尺五左右的“通条”,从竹笋的笋尾刺穿至笋头,为竹笋内部的水蒸气打通一条通道,以便蒸发。如果竹笋较小,“通条”无法刺穿的,可以排成排用硬器物进行碾压,压破竹笋,达到同上效果。对刺穿、碾压后的竹笋进行长短分类,为下一步的“齐”做准备。

“齐”是将竹笋粗细、长短进行分类。

“编”是把筒筒笋穿在特制的竹竿(人们俗称“笋竿”)上,便于烘干和烟熏作业。

“凉”是穿成串后放入露天,时间为一夜。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872935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