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农业生产,其中有说不出的辛酸与苦楚,真是不堪回首那年那月的那些干活的日子。
七八年,二哥初中毕业后,才刚满十三岁,考中专因年龄不到而未能录取。于是就先承担起了家庭的耕作任务。
第二年,我考高中,二哥又继续报考中专还是未能录取,其实当年他考的分数比我还要多几分。无奈,只有让我读高中,让他继续回家干活。
两年后,我高中毕业,也未能考上大学,人生注定成了农民。那年我还未满十六岁,也就要充当家庭中的劳动力了。
那是八一年,生产承包责任制己开始落实。我们家共七口人的土地,正好需要主要劳动力来承担。大哥分了家,他是单独分得的土地。一家人的土地迫不及待地要靠二哥和我来承担了。因为我们父亲去逝早,祖父己年过七旬。不然还不会早早地遭受这样苦苦的磨练呢。
到了八四年,我当了民办教师,但农活还是要干,一年微薄的工资纯粹不能养家糊口,还是要靠干农活。一边教书一边干农活来维持生计。到了八七年,我调到区中心完小上课,更是我增添了许多的压力与负担,教书怕教不好,干农活干不好。真是两头为难。
到了九七年,我师范毕业转成正式教师,工资有所提高后,我把妻儿带到学校一起生活后,让妻子做点儿小生意,我家的那些土地就送给了别人耕种了。这才算脱离生产劳动。
回忆往昔劳动的日子,真是有一言难尽。不想说,但又总想说。复杂的心理有几多难受。
学干农活是一件非常不简单的事情。有句谚语叫“看者容易做者难。”我在干农活中深深感受和理解这句活的意思了。
开始犁田,就连接枷担、牵索、泥扣等,要连接起来架在牛的身上。长短要合度,松紧要适宜,泥扣如何绞在铧口的泥箢上才不会脱落。这些都是学问,都得练习,都得掌握。开始不行,要找人给你架好牛,才能得使,否则,你架好的家二伙不好使,牛也吃力,人也吃力。
犁田也很是一门学问。要怎样将铧口插在田里,怎样追赶牛儿,怎样摇铧口,怎样泥柄子在脱落。怎样将踩泥柄子。开始学犁田,不是犁深了,就是犁浅了,有时又忘了踩泥柄子,搞得手忙脚乱的。牛儿也不听使唤,铧口也不按路子走,使得牛也吃力,人也吃力。犁一天的田,吆喝一天的牛,嘴巴都吼干了,搞得腰酸背痛的。疲惫得饭都不想吃,回到家里就睡觉。感觉到,犁田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犁土也是一样的道理,除非不踩泥柄子。但是坡坡坎坎的,让人要注意,容易损坏铧口。慢慢学会了,才理会其中的道路,掌握其中的技巧,干起活格外轻省些。
我们这地方是山区,土地都是小块小块的,根本不能机器化耕地,那时也没有什么机器化,一切全凭牛儿耕地。一轮庄稼,水田要犁三次,土要犁两次。刚收完庄稼,就要把田土犁松散,叫“打冬抗”,也叫“抗土”。不打冬抗,来年田土很铁板,不出庄稼。田是犁得越早越肥沃,有句农谚叫“八月铧田一碗油,九月铧半碗油,十冬腊月铧田无来头。”一年勤劳人家刚收完谷子就着手大冬扛了。由于活路繁杂,多数人们都在十冬腊月铧田,这也不是懒惰,而是活路太多,忙不过来。第二年开春后,又要将田犁一次。等到插秧时再把犁一次。土里在播种包谷作物前翻一次土就可以了。因为田土多,一般人家每一轮田土要犁二十天多的活路,如果一个人犁,将近一月时间,我们两兄弟犁田要半个月才能完成。要是遇天旱年成,水田变成了干田,开春时,要打干田才是一件麻烦的事。一是要等候涨水的天气,二是要有喂好牛,还要有人帮忙打杂,就是犁田,协助引水、堵水,不让雨水流失。这样就要快捷些,不然一个人忙不来。为了抢雨水,常常是披着蓑戴看笠在狂风暴雨、炸雷的恐吓下,顶风逆雨地干着。这般艰难与苦楚只有老百姓才体会得到。
学会犁田犁土,你相当于刚跨入农门。办庄稼需要精耕细作,里面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你,许多学问让你去钻研。
田里面,除了犁田外,还要打耙,就是将翻好的田要用耙具给它耙松散,耙平整。这样田才坐水,也就是不漏水。打耙也有学问,架好牛后,如何抓泥,如何推泥,高处使力,浅处放松,要将高处的泥巴推到浅处。在两头,怎样转弯,有打两耙子的,有打双耙子,要看田的宽处而定,这样才不会打空耙或重复打耙,既省时又省力地把田耙得平平整整的。这都要讲究方法,讲究技巧。有些人犁一辈子田还不会打耙呢。
平整好田后,还要铲田坎,上田坎。铲田坎,水面不能铲得太陡,不能铲得粗糙不平,否则不好上田坎。上田坎更是讲究,要让耙好的田沉淀几天后,才能上田坎,因为泥巴沉淀后才抓上耙。上田坎时,如何用耙梳抓上泥,如将泥巴筑在田坎上,如何将田坎背(平整)紧,如何背成一个有鱼背脊的样式,这也是“看者容易做者难”的事情。上好一丘田的田坎也能看出一个人办农活的熟练程度。
把田办好了,最主要是办秧苗。这才是最关键的事情。农村有句老话叫“生田熟土毛秧地。”这是句笑话,是笑那些干活粗糙的人。其实办秧地是最重要的环节,尤是办两段育秧。要选择不缺水的肥沃的田,要把泥巴犁后耙好,再捣碎无一点硬的泥团,再开成一米多宽的一格,两边理好沟,便成一格秧井。在秧井上要铺细细泥土,有条件要去掏岩窝肥,就是岩上树叶腐烂成的泥土。将岩窝肥均匀地撒在上面,再泼上畜粪水。制作秧井的同时,要泡好谷种,谷种用温水渗泡一天后,再倒在谷草铺成背篼里,既透气又保温,每天早晚要用温水淋两三次,温水在四十几度为宜,温度容易将谷种烫熟,温度低了,谷种不发芽。在发种几天,不能饮酒,否则谷种沾酒气,会发酵成酒糟变坏。几天过后,谷种发出幼芽后,将谷种倒在撮箕里,端去均勾地撒在秧井上。谷种撒好后,再轻轻撒一层细泥或泼一层清粪,不能过多多重,否则容易烧根坏死。然后插上竹篾成躬形,盖上薄膜,封好,让其保持温度,谷种才会定根生长。
秧井管理要十分下细,遇到太阳天,白天要将两头揭开通风,否到秧苗会闷死。晚上又要给它封好,怕遇冷而冻坏。遇到狂风暴雨天气又怕薄膜被吹开,等风雨停后要去看一看。吹开了要及时给它盖好。只有当过农民的人才知道育苗是一件认真细致的活儿,一点马虎不得。
这段时间是正是清明左右,人们除了做秧井外,还要上山大面积地播种包谷。种包谷也十分劳累,种包谷前要将土地重新一次,土质才疏松。在这期间还要运畜粪到地里,我们那时都是坎坷的山路,只能肩挑背托了。多数人家一年要背上百回畜粪到地里,路途有三四里远。可想多么辛苦,为了每次多背一点,多数都是粪印桶背粪,因为粪印桶要装多些,背起来要省力点,拿个打杵,途中累了,可以将印桶靠在打杵,随处可松肩息一下。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