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
端午节该整顿蒸笼鲊来吃了,几年没蒸了。黎兴竹把蒸笼拿出来,发现烂了,赶紧请人打。桂月霞说:“要是周转弟的老汉还在,我们到他那里去买就行了。他老人家过世了,还只有找新店赵蒸笼的儿子了。”
“其实打蒸笼是个好手活路,我们山区人户户都需要。”黎兴竹慢慢的说了蒸笼的一些事。
山里人蒸猪儿粑、蒸泡粑、蒸鲊肉和办席蒸墩子、烧白、酒米(糯米)饭都要用一种厨具叫蒸笼。赤水楠竹多,家庭、饭店、厨子用的蒸笼都是用楠竹做的,做蒸笼的“做”本来是制作,山里人却叫“打”蒸笼,这“打”就是制作。
赵蒸笼是复兴、丙安、大同一带有名的蒸笼匠,他打的蒸笼样式好看、光滑精细、坚固耐用,更主要的是透气好,所蒸之物容易蒸熟。那年,伯伯请他来我们村打蒸笼,我和我哥都还不大。给我家打了一套“两格一盖”蒸笼,这条沟就刮起了“蒸笼”风,家家都要打蒸笼,有的还给街上、山下的亲戚打,一做就做了20来套。赵蒸笼在我们村里干了一个来月。村里几个小家伙也陪着他耍了一个来月。
一套一尺二(蒸笼的直径,就是40厘米)的蒸笼,要一根12厘米(胸径,从头倒回1米量)的大楠竹。所谓的一套,就是“一盖、两格、两圈”。一盖就是一个盖子;格,就是蒸笼的格子,蒸笼的主体,盛食物的;圈,是怕蒸笼本身的格子矮了,装不下好多东西,须配上圈备用,需用时把圈加上去就行了。圈是可以按主人的要求来制作的,要多少就做多少,按圈算钱。
蒸笼小到五寸,用于蒸鲊肥肠用。锅中盛水,上面扣一口木盆,木盆的底朝天,有三个成品字的圆空,空上垛小蒸笼。边卖边加,顶部和接近顶部是熟了的,新加在下底部面,一墩有十多笼重在一起,像宝塔一样,热气腾腾,随着微风发散鲊肥肠、鲊羊肉的诱人香味。客人交了钱,端一笼扣在碗里,有一“二碗”,一人下饭、下酒足够了。
大的蒸笼有二尺五,用于办酒席蒸蒸碗用,由厨子带来,一格可蒸十多个扣碗,专蒸墩子、烧白、八宝饭的。农村场镇,谈到办吃的就离不开蒸笼。每套规格的蒸笼,只要是一个老师打的,就套得起,就像今天的标准件一样,随处都可以套用,都扣得起。办酒席要另打灶头来上笼,根据桌席的多少,也是高高的一墩。
竹子砍来交给赵蒸笼,他把料一下,花成片,打青、削薄、推匀,这厚而坚的楠竹在他的手里就像揉“灰面”(麦面)一样,想怎么作就怎么作,想圈成圈就成很圆的圈。他的刀具是专门制作的,看上去像银制的亮晃晃的,非常锋利。削刀,两头有把,刀口在中间,双手拿着削;推推(刨子)没有把手;钻子是拉钻,像现代人拉小提琴一样,钻眼时很好看。圆圈的固定,各个圈的组合,都是通过钻眼,用腊篾来连接,他拴的篾套,是个很美的图案,像个小昆虫爬在上面一样。一个蒸笼的內圈外圈都套得非常精准,差一点一是组合不拢,二是牯逼拉在一起,样式就不好看。他的蒸笼盖是两层篾席,中间还加了草纸才卡在圈上的,这样就很闭气。赵蒸笼在制作蒸笼时每一个环节都非常注意,所以他打的蒸笼既美观,又好用(容易蒸熟食物)。
赵蒸笼在王七老爷家打了两套蒸笼,一套一尺二,一套一尺八,小的套平时用。大的套过时过节、栽秧打谷用。先打好小的套。赵蒸笼一边在下大的套蒸笼的料,一边对王七娘说:“老板娘,我打的蒸笼噻,要‘告一下’(试一试)看蒸得熟不,如果蒸不熟,趁我还在你家好修一下。”王七娘说:“晌午我就淘点红苕来‘告’一下。”赵蒸笼说:“蒸红苕到没问题,要蒸一次蒸笼鲊,一来看蒸得好不,二来把蒸笼‘发’一次油汗,让猪油把蒸笼浸满,蒸笼就不‘出’(被虫蛀)了。”王七娘只好到街上去割一块“槽头”(猪的颈圈肉)来鲊一大格,让赵蒸笼也发一次油汗。
有一家很“夹”(吝啬),就不听他发油汗一说。等他走了以后才蒸蒸笼鲊,怪!蒸笼水烧干一锅又锅,硬是蒸不熟。赵蒸笼已经去别家打蒸笼去了,只好去请他来看一下。他说把午饭吃了来,这家老板说我家的客人等到吃午饭,还是请你动个龙步。赵蒸笼说:“我在你家时叫你‘告一下’你不干,这会来叫我,我怕耽搁这家老板的活路。”来人只好说:“我来‘捡底’。”他到了这家,赵蒸笼叫老板娘把蒸笼腾空,他东削西弄,叫装上再蒸,“告一下”,就要走,老板娘把他留下,叫他吃了午饭再走,怕还是蒸不熟。嘿!这一次很快就蒸熟了,赵蒸笼又在这家“发了油汗”。
每年端午节,我家都要蒸蒸笼鲊。大人要去划龙船,我们两弟兄早就在龙潭沟里扎好了竹排,自己划。我们闹了半天回到家里,蒸笼还在锅里,大人还没回来。娘在大朝门看了几次,喃喃地说:“就等他们回来端蒸笼鲊。”我在想,端蒸笼鲊有什么稀奇,我们不小了,不要事事靠大人。我就和兴林去抬起来。蒸笼的“耳朵”(抬蒸笼的把手)是块竹片从蒸笼的圆心穿过,一边出了五寸长的把手,作端蒸笼用。我两弟兄一人抬一个耳朵,就从锅里抬到锅边的灶面上来了。兴林哥抓把筷子放在桌子上,蒸笼搁在上面才透气,这是多年来看着大人做的。我就和兴林哥一人抬个耳朵,没走几步,蒸笼就翻转了,鲊的食物全倒在地上。我说拐了,快跑,我和兴林哥就跑出去了。后来听说,娘把没弄脏的铲起来,边铲边骂。一是骂我俩把蒸笼鲊弄翻了,二是骂老汉忘记了回家。当然,挨打是免不了的,那时,弄顿蒸笼鲊来吃,当过年。那一次后,到现在我不敢去端蒸笼。
“现在端午节不兴划龙船了说是四旧。吃蒸笼鲊不是四旧。就是请赵蒸笼的儿只来帮我们打两格一盖。”
“大舅,要进城去看7·16划战备船表演不!今年闹热得很,除划战备船外,还有武装泅渡、长游、民兵划竹竿。要去我们一路。”王中魁邀约金有才。
“你去约一下你敬山叔。人多点闹热点。”金有才当然想去看。解放前端午节划龙船,金有才就是划分水的。划分水的位置在船头,要把船尖子的水拨开,船才飚得快。划分水的还要兼跑上岸抢彩,他很少失误,他在欢喜滩这条龙船上风光夠了。端午节划龙船解放后没有制止,1950年端午节赤水划龙船还加了一项,“解放台湾”水上表演,一批男女民兵背着步枪,每人脚踏一根楠竹划向河中心象征台湾岛的竹筏子,从几方划上竹筏子模拟“解放台湾”。
文化大革命时,革命造反派说端午节划龙船是“四旧”,就改为1966年7月16日,毛主席畅游长江这天,搞水上活动,“7·16”成为了纪念日。划龙船改为划战备船、浮水抢彩改为武装泅渡,划竹竿改解放台湾,一切都加上革命的新意。
“他娘,你要去不?”有才问转弟。
“娃儿都去读书去了,我俩都走,这个家谁来望?”转弟想去,她走了家里就没人看管了。
“找隔壁范表爷帮我们看一天家,我们一起去。”金有才都老了,还没有邀约转弟一起进过城。
“好吗。不要把我弄在城里去丟了哈。”转弟说着就去作到赤水的准备。
7·16的头一天晚上,王中魁就和金有才住在丙安街上王敬山家,第二天一早好坐赤水黔川社的机动船到赤水。天还没亮,金有芳就喊起来吃面了,早点上船,今天去赤水的人多得很。吃了早餐,五人一行就去了丙安下码头,路上好多熟人与金有才打招呼。
他五人来船边时,黔川社的客船要坐满了,找到座位,刚座好,客船就抻开离岸,按了几声喇叭,就开走了,岸上还有好多人喊等到,有的还打着电筒、火把来的。客船上的撑头匠对岸上大声说:“你们坐大货船,我们这船都要超载了,大船是特意准备的,请打家就赶大货船,一样的。”黔川社知道今天人多,加了一艘大货船,可装几十个人。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