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
2018年的秋天,太阳还是骄辣辣的。连续几年的高温,人们在推测这几年,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不是变近了。
家家都有电视机了,金有才最喜欢的是《新闻联播》《赤水新闻》和《天气预报》。三省还给他配备了老年手机,手机在手,有事可找三省、竹语聊聊,甚至还可以找兄弟生篁、妹子惠慈联系,了解他们家的情况。于是,很少出去逛。
金三省的爱人马秀姑退休了,回到赤水买了住房,儿子金继先在昆明西南林学院读研。马秀姑几次来接父母到赤水去一起住,金有才不干,要死守柏香林这个竹林窝窝。秀姑和三省只好星期六都回来陪老汉儿老妈。有时王中胜、王中魁也来摆摆龙门阵,听听金有才的教诲。
荔龙村已经是户户通公路了,主要林区,公路深入到山中码地。镇上通荔龙村的主干道都是硬化路,从柏香林大门口过。金有才把楼下柴房改成了车库,免得小车被太阳烘烤。来探望金有才的晚辈们,驱车来去,方便得很。弄到好吃的孝敬金有才,赤水送来个把小时,丙安送来十来分钟,熟食都不会凉。
这个金有才,别看他已经百岁高龄,耳聪眼明,腰脚硬健,思维敏捷。他一个人在院坝边走来走去,观看满山遍野的竹林,说:“柏香林,现在一根柏树都没有了,房子全被竹子包围了,现在成‘金竹林’了。嘿嘿嘿。”今天心情特别好,一个人自言自语:“世间能寻千年树,百年竹子无一存。青山绿水金宝地,嘿,竹林养出我百岁人。”
周转弟喊:“百岁老者,一天就是竹,该‘筑’早饭了。”
金有才笑了笑,走进厨房去端面。叽哩咕噜地念:“我就喜欢‘筑’,我跟竹子一命生。耐寒耐饿,不老长青。”
今天,三省、中胜、中魁都到了。
堂屋中八座四茶几分成两组,靠左右两边墙壁安放,这些竹家具,都是早年金树成扳的,一层油润的包浆,呈现出象牙颜色,显露出了它的厚重。坐上去冰凉冰凉的,舒适得很。吊扇转速加快,凉风绕绕。桌上放了一盆苦丁茶,几个茶碗。要喝茶自行取用。
金有才说:“这些年,政策好,地方政府重视林业,竹业发展喜人。”
王中胜说:“是中央改革开放政策好,从体制上对林业进行改革。1985年以来,赤水林业体制在改革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和发展。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转变职能,我们林业局作为市人民政府主管林业行政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对森林资源的发展、保护、利用和更新实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监督林业经营。”
金三省说:“我们企业要把营林、管护和经营结合起来,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我们葫市楠竹场是这项改革的示范点。”
王中胜说:“在流通体制上实行国有、集体多渠道流通,市林业局机关在业务上给予指导和监督。”
外面公路上汽车喇叭声响,金有才打开了堂屋门,见黎沉香和张佑琴两人,一个背的背篼,一个提装鱼的氧气袋。上了坝子,与师公和伯叔们打了招呼,就进厨房去,帮助师婆整饭吃。
金有才说:“看你们又破费,整这样多鱼、肉、酒、菜来,还要整来吃,麻烦得很。”
“师公,我们是你这窝老竹发的嫩笋,不围着你,围着谁。有这样多人围着,是感恩,不怕麻烦。”黎沉香笑了笑,还说:“等会饭好了才去接我公和婆,老汉儿和妈没在家。”
“这公路就像楠竹鞭子,把山村的人家,串连在一起了。以前一个小时的山路,现在几分钟就到了。”金有才感慨不已。
喝了口茶,王中胜接着先前的话题摆,说:“特别在林权制度上,在林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允许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转让承包、拍卖。1985年以来,集体山林分户管理。1995年以后,开始了山林转让、承包经营。1999年赤水市人民政府在全市推行楠竹承包到户经营工作。”
金三省接着说:“2002年,国有林开始将部分国有楠竹林承包给个人经营,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林木使用权分离,明确了林地所有权者、承包经营者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自己的娃儿自己爱,我们农民对山林土地爱如珍宝。明确了对山林的经营管理权后,就更用心了。”金有才听他们讲后,说了句心里话。
“你知道改革开放来我们赤水造了多少林吗?”王中胜拿了个笔记本出来,说:“我在营林科看了统计表。1985年以来,赤水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森林培育上实行工程造林,改变过去普遍造林,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1985年引资造林2.8万亩;1993~1995年世行贷款造林4.5万亩;2001~2006年赤水市完成百万亩造竹工程5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3万亩;2000年至2003年公益林建设、封山育林4万亩,以植代播1000亩,发展了赤水后备资源。2000年赤水市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市、乡(镇)建立了领导机构和组织,雇请了管护员,以村为单位按小班实施管护。”
金有才说:“我们赤水市是全国年产百万根楠竹以上十大竹乡之一,1996年3月,林业部就命名赤水为‘中国竹子之乡’。”
王中胜说:“光竹林多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要利用得好才有价值。2002年,黔北20万吨竹浆林纸一体化项目落户我们赤水,带动了赤水杂竹资源和其他行业的发展,为赤水市政府提出的“两业一城一市”经济战略构想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越摆越高兴,越摆越带劲,金有才听得喜笑颜开。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