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北岸地区是个十年九旱的不毛之地,这里有个小渔村,小渔村面向北部湾,天气晴朗时,用望远镜能看到越南。
小渔村的生活来源主要是农耕和出海打渔,能出海打渔的家庭过得还不错,种田可就惨了,水利不到,靠天吃饭,遇到久旱的年头,很多人就外出逃荒。
这里年轻人要改变命运,只能靠读书。恢复高考后,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金榜题名,从此不再面向黄土背朝天了。鲤鱼跳龙门,是多少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理想。说起“龙门”,这个小渔村的海边真有一个“龙门激浪”的景点,这是一个火山口。当涨潮时,巨大的海浪冲入火山口,回旋着,形成共振,发出如雷的响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非常壮观。
落榜回乡的羊鸣,每天放牛到龙门,他居高临下,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思绪万千:五年了,他每次高考就差那么几分,可恶的几分。他在乡村读小学、镇里读中学,这些学校基础教育很差,教学都用方言,害得他语文差、英语更差。他英语考试分数从来没有超过10分,数理化还可以,但是严重的偏科使他总分低,达不到录取的要求。
母牛带着几头小牛崽在布满仙人掌的黄土地上觅食,青黄不接的野草零星地生长在仙人掌之间,羊鸣有点心灰意冷,多次的打击使他再也鼓不起求学的勇气。但是,他又不甘心一辈子埋没在这贫瘠的小渔村,龙门的大浪曾给他以豪情万丈,天空中翱翔的海鸥又给他冲出樊笼的勇气!退潮时,他的心情又降到了极点,他就是这样犹犹豫豫中度过每一天。
暑假很快就要过了,去复读吗?羊鸣真的不再敢想。父亲过早去世,姐姐远嫁他乡,剩下他和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靠几亩薄田艰难度日,已经到了家徒四壁、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母亲托媒人给羊鸣相亲,羊鸣见过几个姑娘就是不满意,真气死老母。
这天,羊鸣一大早就去放牛了,临近中午母牛、小牛崽都吃得大腹便便。夏天的中午,烈日当空,虽然有海风,但还是炎热难受。羊鸣汗流浃背,扬着牛鞭赶着牛往回家的路上走。这时不远处传来悠扬的山歌:“读书几多没有用,三番五次还落榜。照样归家放母牛,不如三哥个文盲。”这山歌是无赖三哥唱的,他和一帮村民在赶牛,大家听他一唱,马上兴致来,异口同声说:“好极了!再来一首。”山歌明明是讽刺羊鸣的,羊鸣感到这是他一生中受到的极大的耻辱!羊鸣很恼怒,但又不敢发作,因为三哥没有点他的名,只是含沙射影。三哥走过羊鸣时又故意大声唱,羊鸣被激怒了:“不要唱了!”“唱关你什么事!你有本事就考上大学给咱看!笨蛋!不是读书的料还硬撑着,不是回来跟我们一样放牛!乖乖放牛吧,不要把你老娘的棺材板也吃掉了!”三哥耻笑着,露出满口黄牙,其他人也在哄笑。羊鸣脸青一阵红一阵,完全失去理智,顺手抓了个石头猛砸三哥的头部,顿时,三哥血流满面,哇哇大叫。旁边人马上劝架,把三哥送去卫生所包扎。
回到家里,母亲听说羊鸣打人,把他臭骂一顿,带着羊鸣到三哥家赔礼道歉,在村长的和解下,三哥原谅了羊鸣。
这天晚上,羊鸣约了村里与他同样命运的阿灿到龙门海边走走。海风习习吹来,海浪声响阵阵,羊鸣心情好多了。羊鸣说,三哥说得没错,这几年读书花了家里不少钱,又不能帮家里干农活。三哥这番话,激起羊鸣的勇气,他决定背水一战,如果失败了就远走他乡去创业,决不能这样平庸地活着。羊鸣和阿灿谈到深夜,阿灿也决定和羊鸣复读,去博一博。
开学了,羊鸣和阿灿进了补习班,一百多人的大班,年龄相差五六岁是常事,有个别人补习了将近十年,补习两三年的很普遍。羊鸣和阿灿的弱项一样,都是语文、英语,羊鸣作了计划,要花大部分时间攻语文、英语,语文要多看课外书,英语要把单词背熟、书本背熟。
课堂上羊鸣认真听课,不懂的地方问老师、问同学,找资料,直到学会为止。羊鸣争分夺秒,吃饭、大便、睡觉前见缝插针,利用零星时间背英语、古文、数理化公式等,夏天蚊子很多,羊鸣不怕蚊虫叮咬,点起蚊香,学到深夜,早上五点又起床读书。
羊鸣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强壮了,才有精神读书。羊鸣坚持每天长跑,他身体越来越强壮,学习也进步很大,一学期下来,从倒数第二名进入班上第二十名,了不起啊!
寒假过后,羊鸣拜访了班主任叶老师,叶老师说,羊鸣照这样发展下去,进入班上前五名应该没问题,这样国线可能有希望。羊鸣在叶老师的鼓励下,更加努力奋斗!
羊鸣和阿灿互相鼓励,他们买来三洋录放音机,反复不停听英语。一段时间下来,他俩英语有了很多的进步,羊鸣英语测验大多数在八十分左右,羊鸣信心更足了。
离高考越来越近了,同学们的学习也进入白炽化,恨不得一天变成二天用!羊鸣的解题能力越来越强了,他对各科进行总结,补漏补缺。
明天就要高考了,羊鸣和阿灿胜券在握,充满信心,他们结伴返乡,在祠堂烧香拜祖,求列祖列宗保佑他俩高考中榜,光宗耀祖。
考场上,羊鸣得心应手,很多题似曾相识。最后一科考完后,羊鸣面带微笑走出了考场。
高考发榜了,羊鸣考上了南方的一所重点大学,阿灿也考上一所中专学校。全村沸腾了,羊鸣是全村有史以来考得最好的一个,也是儋州市北岸地区最好的一个。
据说,羊鸣后来一鼓作气读得了博士学位,这是恢复高考后儋州市出的第一位博士生。
【编辑:黄先兵】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