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似琴台,鼓乐和鸣,旧梦绕梁。
忆萱堂挥棒,神姿英爽;手足列阵,律韵悠扬。
底鼓为兄,音沉韵厚,唤起幽思意未量。
吾为鼓,正声如锐矢,气宇轩昂。
弟如小鼓锵锵,引吊镲和谐韵味长。
看轻敲边鼓,华堂增色;独弹重曲,绮室流芳。
萱亲登仙,音容渐杳,唯有虚槌断寸肠。
空留鼓,任精魂震栗,泪满心房。
赏析:
在这首词中,词人将家庭成员与乐器相比,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各自的特征和互动。架子鼓由棒槌、脚鼓、君鼓、通鼓、吊镲等主要部分组成。词人把母亲比喻成架子鼓手,象征着家庭的支柱,她用两个棒槌不断敲打孩子们,代表着她在教育引导孩子们成长。
1. 主题与情感表达
这首词主题独特,借敲架子鼓这一活动,深情地抒发了对家庭往昔温馨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逝去亲人的哀思。词人将个人情感融入到鼓乐场景的描绘中,使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
2. 上阕赏析
开篇意境营造:“家似琴台,鼓乐和鸣,旧梦绕梁”,把家比作琴台,瞬间营造出一种高雅、和谐且富有艺术氛围的家庭场景。“旧梦绕梁”不仅体现出鼓乐声音的美妙,更暗示这些美好的场景已成为过去,为全词奠定了怀旧与怅惘的情感基调。
回忆家庭演奏画面:“忆萱堂挥棒,神姿英爽;手足列阵,律韵悠扬”,生动地描绘出母亲(萱堂)打鼓时的英姿飒爽,以及兄弟整齐排列、鼓乐悠扬的画面。这两句通过对人物神态和鼓乐声音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家庭演奏时的欢乐与温馨,展现出家庭的和睦与亲情的浓厚。
赋予鼓人格象征:“底鼓为兄,音沉韵厚,唤起幽思意未量。吾为鼓,正声如锐矢,气宇轩昂”,词人巧妙地将底鼓比作兄长,突出其声音深沉醇厚,能引发无尽的幽思;把自己比作鼓,形容鼓声如锐利的箭,气宇轩昂。这种独特的比喻不仅展现了不同鼓的特点,还体现了家庭成员各自的性格和在家庭中的角色,使鼓乐与家庭情感紧密相连。
3. 下阕赏析
延续鼓乐描写:“弟如小鼓锵锵,引吊镲和谐韵味长。看轻敲边鼓,华堂增色;独弹雅曲,绮室流芳”,继续用比喻的手法,将弟弟比作小鼓,声音清脆响亮,与吊镲配合和谐,韵味悠长。轻敲边鼓能让华堂增添光彩,独自弹奏雅曲能使绮室散发芬芳,进一步渲染了鼓乐演奏的美妙和家庭生活的美好。
情感转折与深化:“萱亲登仙,音容渐杳,唯有虚槌断寸肠”,这是全词情感的重大转折。母亲的离世让美好的回忆戛然而止,“虚槌”一词形象地表达出失去母亲后打鼓时的空虚和失落,“断寸肠”则直接抒发了词人悲痛欲绝的心情。“空留鼓,任精魂震栗,泪满心房”,进一步强调只剩下鼓,而亲人已去,词人的精魂因思念而颤抖,泪水满溢,将对母亲的思念和失去亲人的痛苦推向了高潮。
4. 艺术特色
意象运用巧妙:以架子鼓为核心意象,将家庭成员与不同的鼓进行类比,使鼓成为家庭情感的象征,这种独特的意象运用不仅丰富了词作的内涵,也增强了情感表达的深度和力度。
结构清晰:上阕着重描绘家庭演奏的美好场景,下阕则从鼓乐的美好过渡到亲人离世的悲痛,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情感的发展自然流畅,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词人情感的起伏变化。
语言生动:运用了丰富的形容词和比喻手法,如“神姿英爽”“律韵悠扬”“音沉韵厚”“正声如锐矢”等,使鼓乐的形象和演奏场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词作的艺术感染力。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