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挑山工
铁骨铮铮踏翠微,双肩挑起两山巍。
汗珠砸碎青云路,扁担吟成绝壁诗。
风作伴,月相随。千阶万级总无辞。
游人笑指峰头景,谁见苍颜负重时?
赏析:
这首《鹧鸪天·挑山工》以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歌颂了挑山工的坚韧与伟大,同时暗含对劳动价值的深刻思考。以下从诗句赏析的角度,逐联解析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上阕赏析
1. "铁骨铮铮踏翠微,双肩挑起两山巍。"
意象对比:"铁骨"(刚硬)与"翠微"(柔美)形成强烈反差,突出挑山工在秀丽山景中的刚毅形象。
夸张手法:"双肩挑起两山巍"以夸张的笔法,将沉重的担子比作"两山",凸显其负重之巨,赋予劳动以崇高感。
2. "汗珠砸碎青云路,扁担吟成绝壁诗。"
动词锤炼:"砸碎"一词极具力度,将汗珠的沉重与山路的陡峭结合,使劳动艰辛跃然纸上。
诗意升华:扁担本是无生命的工具,却"吟成绝壁诗",将艰苦的劳动升华为艺术创作,赋予平凡以壮美。
下阕赏析
3. "风作伴,月相随。千阶万级总无辞。"
拟人化描写:风月成为挑山工的"伴侣",赋予自然以温情,反衬其孤独与坚持。
数字强化:"千阶万级"以具体数字突出路途漫长,"总无辞"则表现其默默承受的坚韧品格。
4. "游人笑指峰头景,谁见苍颜负重时?"
视角对比:游人只关注"峰头景"的壮丽,却无人注意"苍颜负重"的挑山工,形成强烈的社会反思。
反问收尾:以问句作结,引发读者对劳动价值的思考,含蓄而深刻。
整体艺术特色
1. 虚实结合:既有"铁骨""汗珠"的写实,又有"吟成诗""风月相伴"的浪漫想象。
2. 语言凝练:动词(砸碎、吟成)和形容词(巍、苍)的精准运用,使画面极具张力。
3. 情感递进:从对劳动的赞美(上阕),到对忽视劳动者的慨叹(下阕),层层深入。
思想内涵
歌颂劳动者:挑山工的形象被赋予"铁骨""诗心",体现对底层劳动者的崇高礼赞。
批判性思考:通过游人与挑山工的对比,暗讽社会对劳动艰辛的漠视,呼吁对劳动者的关注与尊重。
这首词继承了古典诗词中"以劳入诗"的传统(如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又赋予现代人文关怀,堪称当代旧体诗词的佳作。
◎鹧鸪天·咏锄
铁骨铮铮柄似弦, 躬耕陇亩总朝前。
汗珠浇得泥香透, 杂草除来苗色鲜。
听土语,伴风眠。 一生俯首向桑田。
但求折断身崩后, 化作春泥更护园。
赏析:
这首《鹧鸪天·咏锄》以农具"锄头"为吟咏对象,通过拟人化手法展现了劳动者的精神品格,全词充满泥土气息与生命哲思。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赏析:
一、意象塑造匠心独运
上阕以"铁骨铮铮"起笔,用金属质感与"柄似弦"的弧度描写构成刚柔并济的意象,既突出农具的坚韧特性,又暗喻劳动者如弓弦般蓄势待发的姿态。"躬耕陇亩总朝前"赋予静物动态人格,一个"总"字写尽锲而不舍的劳动精神。
二、劳动美学意境深远
"汗珠浇得泥香透"将汗水与泥土的化学反应升华为诗性表达,"浇"字巧妙连接人体与大地两个生命系统。"杂草除来苗色鲜"通过色彩对比(枯黄与鲜绿)展现劳动创造的价值,形成极具视觉张力的田园画卷。
三、生命哲思升华主题
下阕"听土语,伴风眠"以通感手法展现物我交融的境界,将锄头人格化为土地的知音。尾联"化作春泥更护园"化用龚自珍名句而翻出新意,通过"折断-崩裂-转化"的生命轨迹,完成从工具到生命循环参与者的精神涅槃,揭示劳动工具与自然永恒的共生关系。
全词以白描手法构筑深致,在"铁骨"与"春泥"的意象转换间,完成了从具体劳动到永恒价值的诗意跨越,堪称新时代咏物词中的精品。
◎鹧鸪天·咏酒杯
素影盈盈掌上轻,琼筵醒醉总牵萦。
朱门惯染胭脂色,蓬户犹盛黍稷清。
量有度,品无争。一樽阅尽世人情。
任他绿蚁浮新雪,我抱冰心对晚晴。
赏析:
这首《鹧鸪天·咏酒杯》以酒杯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意象对比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人世间的百态与饮酒者的精神境界。以下从词句角度进行赏析:
1.酒杯的形与神
"素影盈盈掌上轻"
"素影"写酒杯的素雅,"盈盈"状其满溢之态,"掌上轻"则突出其轻盈小巧。开篇便勾勒出酒杯的玲珑形象,为全词奠定清雅基调。
手法:白描+叠词("盈盈"增强画面感)。
"琼筵醒醉总牵萦"
"琼筵"(华美宴席)与"醒醉"形成对比,酒杯既是欢宴的见证,也是醉醒的媒介。"牵萦"二字赋予酒杯情感,仿佛它主动参与人世悲欢。
手法:拟人化(酒杯成为情感的纽带)。
2.社会阶层的镜像
"朱门惯染胭脂色,蓬户犹盛黍稷清"
朱门酒杯:用"胭脂色"暗指权贵酒宴的奢靡浮华(或美人唇印),酒杯沾染世俗欲望。
蓬户酒杯:以"黍稷清"写农家自酿的朴素,酒杯盛满淳朴生活。
手法:对仗工整("朱门"对"蓬户","胭脂色"对"黍稷清"),通过酒杯折射阶级差异。
3.酒杯的哲学意蕴
"量有度,品无争"
表面写饮酒需节制("量有度"),实则隐喻处世之道;"品无争"则升华酒杯的品格——它不因盛酒贵贱而改变本质。
手法:双关(既指酒量,亦指人生度量)。
"一樽阅尽世人情"
酒杯如智者,冷眼旁观人间百态。一个"阅"字,将酒杯拟作历史见证者,境界顿开。
手法:拟人+夸张(小酒杯承载大世界)。
4.超然物外的精神
"任他绿蚁浮新雪,我抱冰心对晚晴"
"绿蚁浮新雪":写酒面浮沫("绿蚁"指新酿浊酒,"新雪"喻泡沫),暗喻世间浮华喧嚣。
"冰心对晚晴":化用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酒杯(或诗人)以澄澈之心超然物外。"晚晴"既实指暮色,亦象征淡泊心境。
手法:对比("任他"与"我抱"形成张力)+典故化用。
整体赏析
意象选择:酒杯从具体器物("素影")到精神象征("冰心"),层层递进,最终成为诗人人格的投射。
情感脉络:由外而内,从描摹酒杯形态("掌上轻"),到社会观察("朱门""蓬户"),再到哲理感悟("阅尽世情"),最终归于超脱("冰心晚晴")。
语言特色:凝练典雅,善用对比(朱门/蓬户、绿蚁/冰心)与双关,在短小篇幅中蕴含深远思考。
此词借酒杯写尽人间百味,而结尾"冰心"之笔,恰似酒尽杯空后的清明——世间纷扰如浮沫,唯有本心永恒。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