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旧体 >> 正文

七律•家(外一首)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雪    阅读次数:6512    发布时间:2025-05-01

◎七律•家

 

屋檐矮小豕眠沉,古篆凝霜岁月痕。

横作千钧门槛重,撇成一线暮光昏。

归人捺印斜阳熨,朱点梁楣豕背侵。

祖训钤锋悬镜处,心灯不灭照寒砧。

 

赏析:

《七律·家》是一首以汉字结构为意象载体,深刻凝练传统家庭文化内涵的佳作。诗人通过解构""字的笔画形态,营造出极具东方美学意境的画面,展现了家宅、家族与家训的三重精神维度。

首联以实景切入,"屋檐矮小豕眠沉"对应""字宝盖头与豕部,矮小屋檐与酣睡家猪构成农耕文明典型意象。"古篆凝霜岁月痕"将文字形体拟作青铜器铭文,霜痕既指实际风霜,又暗喻家族传承的沧桑感。

颔联妙解""字笔画:"横作千钧门槛重"赋予首笔横画以物理重量与文化重量,传统建筑中门槛象征家族界限;"撇成一线暮光昏"将斜撇化作黄昏光影,时空意象与笔画动态浑然一体。

颈联继续演绎字形:"归人捺印斜阳熨"将捺笔比作归人身影,斜阳如熨斗抚平岁月褶皱;"朱点梁楣豕背侵"描绘字中点画如朱砂印记,既指建筑彩绘,又暗含血脉延续。两联共同构建出动静相生的家园图景。

尾联升华主旨:"祖训钤锋悬镜处"将家训比作钤印刀锋,悬镜典故暗含自省之意;"心灯不灭照寒砧"以佛家心灯意象对抗现实清寒,展现精神传承的永恒力量。

全诗创新性地将书法美学、建筑意象与伦理哲思熔于一炉,每个笔画都成为承载文化记忆的符号。通过"门槛-梁楣-悬镜"的空间递进,完成从物质家园到精神家园的升华,最终抵达"心灯照砧"的生命境界,堪称现代汉语诗歌中诠释传统文化精神的典范之作。

 

 

鹧鸪天五一即事

 

雏燕初飞夏令营, 青春作伴试新程。

闲敲诗句慵眠起, 自选时鲜小灶烹。

 

妻拭案,理书枰。 扫除旧牍见窗明。

各安其事融融乐, 满室春风笑语盈。

 

赏析:

这首《鹧鸪天·五一即事》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现代家庭其乐融融的假日图景,既有传统词牌的古雅韵味,又充满生活化的时代气息。以下从三个维度赏析:

一、结构布局的动静相宜

上阕以动态场景开篇,"雏燕初飞"暗喻孩子参加夏令营的成长仪式,"青春作伴"化用杜甫诗句却赋予新意。后两句转入静态闲适,敲诗、慵眠、烹鲜构成文人雅趣与现代自炊的和鸣。下阕"妻拭案"的工笔特写与"满室春风"的写意渲染形成张力,最后以"笑语盈"收束全篇,恰如电影镜头从局部特写拉到全景。

二、生活美学的双重编码

"理书枰"(整理棋盘)与"扫旧牍"(清理文件)形成有趣对照:前者延续古代文人"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雅致,后者则暗含现代职场人假日整理的会心一笑。这种古今意象的混搭,恰如"自选时鲜小灶烹"既保留东坡"自笑平生为口忙"的饮食诗意,又添了超市冷链的当代注脚。

三、节日书写的范式突破

突破传统劳动节诗词的宏大叙事,创造性地将"各安其事"的个体愉悦升华为家庭伦理新境界。末句"满室春风"暗合《诗经》"宜室宜家"的古老祝福,而"笑语盈"中流动的平等欢愉,又超越古代"妻孥嬉笑牵人衣"的附属视角,展现现代家庭的民主氛围。

全词如轻灵的水彩画,在48字中完成三次视角转换:从放飞雏燕的阳台远眺,到厨房氤氲的烟火特写,最后定格于全家互动的中景镜头。这种既承《东京梦华录》式的生活细描,又接续归有光《项脊轩志》家庭书写传统的创作,堪称旧词牌装新酒的成功范例。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48920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