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文坛资讯 >> 域内 >> 正文

穿越600年 走进黔文化
信息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作者:吴大华    阅读次数:7698    发布时间:2013-08-31

  时值贵州建省600年,贵州人民出版社推出了《悦读贵州》建省六百年专辑,嘱我来写点东西。我非史学出身,亦非文化行家,实勉为其难。熟知贵州历史的人都知道,明代将湖广、四川、云南三个布政使司的相邻边区拼合而设贵州,实际上是周边各省一片片难以发展的边角的并合,不是边区而甚于边区。黔中过去曾普遍流传“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一说,清代平坝人陈法的《黔论》更是说“黔处天末,重山复岭,鸟道羊肠,舟车不通,地狭民贫,无论仕宦者视为畏途,即生长于黔而仕宦于外者,习见中土之广大繁富,亦多不愿归乡里”。然而正是这样贫困的地区,却生长出独具特色的黔文化,无论是神秘莫测的夜郎文化,瑰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厚重沧桑的军屯移民文化,还是催人奋进的红色文化,都在黔山秀水之间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它们和谐共处、交汇融合,造就了黔文化“活化石”的魅力,也给今天的贵州人留下了一笔足以自傲的财富。

  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独具魅力的黔文化只是散存于学者的书斋中、流连于大学的讲堂里。但对大众而言,她竟是养在深闺人所不识,以至于黔人对黔文化的态度竟是夜郎自大的少,而妄自菲薄的多。究其原因,当是艰深晦涩的文字,冗繁复杂的表述,动辄数十百万字的鸿篇巨制,在文化与大众之间构筑了一道让人望而却步的鸿沟。即使大众有心去亲近,也无从逾越这道鸿沟。

  文化只有传播才能彰显其价值,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应当主动担负起向大众传播文化的责任,去除横亘在大众和文化之间的障碍,让文化变得通俗易懂,让尽可能多的人来共同领略文化的魅力。特别是在贵州要后发赶超、冲出经济洼地的今天,身为黔人的一分子,拿起笔来,面向大众讲述黔省历史的曲折艰辛,宣扬黔文化的绚美与厚重,催发人们学习黔文化、热爱黔文化的热潮,进而能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豪,这应是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责任。希望借助《悦读贵州》这个平台,能有更多的知识分子加入进来,深入研究黔学,共同弘扬黔文化,一道为构筑贵州精神高地尽绵薄之力。当然,作为学者,我们更多地习惯于撰写那些逻辑严密、推理繁复的学术文章,书写这类文化普及的文字时尤感吃力。尽管一再提醒自己要化繁为简,力求文字清新简洁、行文轻松欢快,然数十年习染的文风又岂会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部分文字在读者们看来仍免不了会有“令人憎恶”之感,还恳请能得到读者的谅解。

  本辑《悦读贵州》共有七本,历史、经济、法律、教育、文化,乃至衣食住行,诸多的文化故事娓娓道来。“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愿读者们在午后的阳光中,品一杯香茗,捧一卷书,抛却外物的纷扰,摈除内心的烦乱,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穿越600年时光,走进黔文化的世界里,领略贵州文化的美。

  注:《悦读贵州·建省六百年专辑》2013年8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共七部,分别为:《黔疆初开》(刘学洙)、《黔人风骨》(何光渝)、《黔境春秋》(范同寿)、《黔法探源》(吴大华)、《黔教化育》(代其平)、《黔风拾穗》(何昕)。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1 条评论
最新评论

黔民网 www.gzrmw.cn : 2013-8-31 23:31:13

贵州文化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907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