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旧体 >> 正文

西江月•壁虎(外二首)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雪    阅读次数:8153    发布时间:2025-05-09

◎西江月·壁虎

 

断尾原非怯懦,重生自是英豪。

旧躯蜕去获新袍,总把机缘再造。

 

痛里藏真境界,残中见妙章条。

不留把柄与尘嚣,方显生存大道。

 

赏析:

《西江月·壁虎》以壁虎断尾重生的生物特性为切入点,赋予其深刻的生命哲思与处世智慧,堪称咏物词中“以小见大”的典范。以下从多重维度赏析:

一、生物特性的诗意转化

上阕以“断尾”“重生”为核心意象,颠覆传统偏见:

“断尾原非怯懦,重生自是英豪”:以否定句破题,将壁虎的求生本能升华为勇毅抉择。断尾非怯,反显“壮士断腕”的果敢;重生非易,却成“向死而生”的豪情。生物特性被赋予英雄叙事,暗合《周易》“穷则变,变则通”的变革精神。

“旧躯蜕去获新袍”:以“新袍”喻再生之躯,既写蜕皮重生的自然现象,又暗藏“苟日新,日日新”的儒家自新之道。一“获”字,将被动求生转为主动求变,凸显生命主体的能动性。

二、生存哲学的文学表达

下阕以壁虎的生存策略为引,揭示深刻的处世哲学:

“痛里藏真境界,残中见妙章条”:

“痛”与“残”本是生存之困,却被解构为修行契机。“藏真境界”暗合佛家“烦恼即菩提”的觉悟观,“妙章条”则化用《庄子》“庖丁解牛”之典——以残缺之形演绎生命至道,形成辩证之美。

“不留把柄与尘嚣”:

既写壁虎断尾不留痕迹的生存智慧,又隐喻道家“和光同尘”的处世哲学。所谓“把柄”,既可指生物弱点,亦可指人性执念;而“尘嚣”既是现实纷扰,又是妄念之源。此句以壁虎之形,言“无执故无失”之理。

“方显生存大道”:

结句点题,将壁虎的生存策略升华为“大道至简”的生命哲学,与《老子》“道法自然”遥相呼应。所谓“大道”,既是自然法则,亦是人间至理。

三、文化符号的深层解码

壁虎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多重象征:

重生隐喻:与“凤凰涅槃”“蛇蜕新生”等意象同构,成为“绝处逢生”的文化符号。词中“机缘再造”正是对这一原型的现代化用。

低调智慧:壁虎昼伏夜出、断尾隐迹的特性,暗合传统“藏拙守静”“以退为进”的生存智慧,与《菜根谭》“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形成互文。

警示象征:民间有“守宫(壁虎)辟邪”之说,词中“不留把柄”亦暗含对世人的警醒——唯有舍弃执念,方能免于困厄。

四、艺术手法的精妙运用

1.拟人化重构:

赋予壁虎“英豪”“自守”等人格特质,使其超越生物属性,成为生命强者的精神图腾。

2.矛盾修辞:

“残中见妙”“痛里藏真”等句,以悖论式表达揭示深层哲理,与禅宗“不破不立”的公案思维异曲同工。

3.双关隐喻:

“机缘再造”既指断尾再生的自然现象,亦喻人生逆境中的转机;“生存大道”既言生物法则,更指处世真谛。

结语:生命的诗学与哲学的狂欢

此词之妙,在于将壁虎的生存本能转化为一曲生命赞歌:

科学之真:精准捕捉壁虎断尾、蜕皮等生物特征。

文学之美:以诗意语言重构自然现象,赋予其英雄叙事。

哲学之思:借微观生命现象叩问宏观生存之道,实现“一物一世界”的审美超越。

全词如一幅哲理漫画,于方寸间见天地,在断尾处悟重生,恰如壁虎本身——虽栖身墙角缝隙,却能攀援而上,窥见苍穹。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84658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