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现代 >> 正文

致曾巩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雪    阅读次数:7685    发布时间:2025-07-08

雪洗笔锋落

冤结融为春水痕

善良自纸间泅开

剑影掠过恶霸的喉咙

傲然挺立的

是墨魂淬就的脊梁

战国策从竹简初醒

转瞬在六论文脉间

萌动新绿的根芽

垂柳钓起河岸的薄凉

租赋如锉刀

在嶙峋之上刻年轮

水轮徐徐碾过

知州的青裳染新禾

暖意缓缓蒸腾

从发黄的奏折里

渗入史册

 

赏析:

这首经润色后的《曾巩》诗歌,以凝练的意象、精妙的时空流转和深厚的象征意蕴,塑造了一代文宗与循吏曾巩丰满立体的精神肖像。下面分层赏析:

起笔如刻:清廉刚正的精神图章

“雪洗笔锋落”:开篇奇崛有力。“雪洗”喻其品行之清白高洁如雪,更暗含其为官洗雪冤屈的政绩。“笔锋落”动作干脆利落,既是书写,更是裁决与行动,瞬间定下令名的格调。

“冤结融为春水痕,善良自纸间泅开”:承接上句,“冤结”本是无形的苦难,被他如笔落惊风般化解,“融为春水痕”意象精妙——将冰冷的“冤”化作温润流淌、滋养生命的“春水痕”,既显司法公正带来的温暖和解,又赋予行政文书(“纸间”)以道德感化力(“善良泅开”),如墨在宣纸上自然浸润弥漫开一样深远持久。“泅”字极富动感和书卷气。

风骨卓然:文字即是力量

“剑影掠过恶霸的喉咙,傲然挺立的,是墨魂淬就的脊梁”:此段为全诗精神之高潮。

“剑影掠过喉咙”:凌厉的比喻!将以笔为枪、以文伐恶的力量感具象化为致命一击的“剑影”,写尽其为官铲除豪强时文字的批判力量和雷霆手段。

“墨魂淬就的脊梁”:回应并超越首句“笔锋”。曾巩之“脊梁”(气节风骨)非金石铸就,乃精纯的“墨魂”淬炼而成——是儒家精神浸淫的骨气、是道德文章的刚性、是文人士大夫的理想操守。一个“淬”字,道尽其在世事风霜中磨砺升华的过程。“傲然挺立”四字,如丰碑,巍然矗立。

文脉传承:古策今智的交融

“战国策从竹简初醒,转瞬在六论文脉间,萌动新绿的根芽”:赋予历史文本以生命。

“初醒”:喻曾巩对《战国策》的研究非食古不化,而是唤醒古策中的智慧。

“转瞬”/“萌动新绿根芽”:奇妙地穿越时空!古策之“魂”瞬间被激活、转化,在其重要的政论文(如《唐论》、《战国策目录序》等“六论”)的思想脉络(“文脉”)中扎下“新绿根芽”,象征着古为今用、旧智焕发新生的思想传承与学术生命力。既体现其深厚的经史功底,也赞颂其文章的创造性生命力。

民生之忧:悲悯具象入骨

“垂柳钓起河岸的薄凉,租赋如锉刀,在嶙峋之上刻年轮”:这一节描绘其哀民生之多艰。

“垂柳钓起...薄凉”:化用其名篇《咏柳》之思(“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但赋予新意。“钓起”极具诗眼,“柳”本是柔美物象,此刻却如鱼钩般“钓”起弥漫河岸的“薄凉”(世态、民生之寒意)。此“薄凉”非气候,是触目惊心的社会温度。

“租赋如锉刀”:残酷的比喻!“锉刀”冰冷粗粝,缓慢而痛苦地磨损着肌体。

“在嶙峋之上刻年轮”:将抽象的民生之苦浓缩至个体肉身。“嶙峋”刻画出贫瘠土地上农民/纳税者的瘦骨嶙峋。租赋不仅剥夺财富,更如锉刀般在生命“年轮”上刻下难以愈合的伤痕(苦痛记忆、时光摧残)。其忧思之苦,入木三分。

躬身为民:尘土与馨香的融合

“水轮徐徐碾过,知州的青裳染新禾”:此句描绘其兴修水利、亲力亲为。

“水轮徐徐碾过”:具象化其倡导和督修的农田水利设施运作的场景(如《分宁县云峰院记》等文所涉),画面安宁却充满力量。

“青裳染新禾”:“青裳”取代“官袍”,突出其朴实亲民、深入田间。“染新禾”极为生动——官袍被翠绿的秧苗汁液沾染,是劳动的证据,更是与土地、农事紧密相连的象征。泥土气息与稻禾清香交融于衣襟。

温厚长存:光入史册的余韵

“暖意缓缓蒸腾,从发黄的奏折里,渗入史册”:结尾境界宏阔悠远。

“暖意缓缓蒸腾”:呼应首段纸间的“善良泅开”,此“暖意”是他勤政爱民(如前句兴修水利)留下的福祉余温,也是其人格、文字所传递的道德热力。

“从发黄的奏折里”:具象为陈年的官方文书,“发黄”是时间印记。

“渗入史册”:点明其归宿。“渗入”一词极富深意——不是轰轰烈烈地载入,而是如春雨般无声无息、持久浸润,最终融入中华民族精神的“史册”巨流中。他作为一代循吏、文宗的操守、功业与温情,超越了具体时代,成为历史长卷中沉静恒久的光源。温暖而永恒。

整体艺术特色:

意象精妙,象征深邃: “雪洗笔锋”、“墨魂脊梁”、“新绿根芽”、“锉刀刻年轮”、“青裳染新禾”、“暖意渗史册”……每个意象都非孤立写景状物,而是高度象征化,饱含精神价值与历史厚度。

时空流转,意境辽阔: 从书写瞬间到千古史册,从竹简古籍到现实民生,从个人气节到民族文脉,诗歌自如穿越时空,在宏阔的历史画卷上勾勒人物。

语言凝练,张力十足: 动词运用精准传神——“落”、“融”、“泅开”、“掠过”、“挺立”、“初醒”、“萌动”、“钓起”、“刻”、“碾过”、“染”、“蒸腾”、“渗入”,赋予静态意象以强劲生命力。“墨魂淬就的脊梁”、“租赋如锉刀”等比喻惊警而贴合。语言的刚(剑影、脊梁、锉刀)与柔(春水、善良泅开、垂柳、暖意蒸腾)形成巨大张力。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依次从品性风骨、文章事功、民生关怀、躬行实践到历史价值,层层递进,完整勾勒曾巩精神肖像。

色调对比,意境交融: 雪白、墨黑、新绿、青裳的冷峻清雅色调,与冤结、薄凉、锉刀、发黄奏折的沉重感交融,再以“暖意”最终调和升华,形成复杂而深沉的审美意境。

总结:

这首《曾巩》诗作,以诗的笔触完成了史笔的刻写。它不仅仅是在描绘一个人物,更是在雕刻一种精神——那种以“墨魂”为魂、以文字为剑、以脊梁撑起道义、以青裳俯身黎庶、最终将“暖意”渗透进民族记忆深处的士大夫精神。它用精炼到极致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群,让曾巩跨越千年时光,卓然立于读者面前:他是文字淬炼的刚正之魂,是民生苦难的忧思记录者,是兴修水利的躬行者,更是其温暖人格与丰硕建树得以缓缓蒸腾、永恒“渗入史册”的华夏文明的星光。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435015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