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鼓动
龙门山巨大的骨节
在岩脉深处
发出松涛的轰响
冰凉的刃口
刻下第一道黎明时
栈道的横木开始生根
它凿入碑面的虔诚
比墨痕更深沉
是千年风霜的刻度
抚摸石上斧迹的余温
那滚烫的豁口
正蔓延成楼阁的飞檐
成木纹中流转的泉水和星光
当雷声在峡谷酝酿
钝重的斧面
突然劈开雨幕
峭壁的断层间
惊现一道
千年前未愈合的凛冽的光
赏析:
这首《龙门水都开天斧》是一首将洪荒创世之力、人文开凿之功与自然伟岸之景完美熔冶于一体的自由诗。它以精炼的意象、磅礴的想象力和跨越时空的恢弘视角,赋予了一把开山斧以近乎神性的意义。以下是对其逐层深入的赏析:
核心魅力:以斧为枢,连通天地人
整首诗以“开天斧”为核心意象,但它绝非一件凡俗工具。它是沟通洪荒自然(天)、巍峨龙门(地)、与开凿建业的先民(人)的神奇枢纽。这把斧头被赋予了贯通物质与精神、连接历史与当下的强大力量。
逐节赏析:
洪荒之力与地脉之魂:
“洪荒鼓动”:开篇四字,如同宇宙初开时的心跳,奠定了全诗宏大的基调和远古的能量。
“龙门山巨大的骨节/在岩脉深处/发出松涛的轰响”:将龙门山拟人化为拥有“骨节”的生命体,其灵魂在“岩脉深处”酝酿、共振。松涛的“轰响”本是地表之声,却被巧妙地转喻为地心深处的能量轰鸣,暗示山体内沉睡的力量即将被唤醒。这是开山劈石的物理力量的起源,也是“开天斧”所要面对的原始伟力与其来源。
斧痕:文明的初啼与永恒的刻度:
“冰凉的刃口/刻下第一道黎明时/栈道的横木开始生根”:
“第一道黎明”:斧的落下象征着人类文明在此地的曙光初现,具有划时代的创世意义。
“栈道的横木开始生根”:不仅描绘了栈道修建的场景,更赋予冰冷的工程以生命感(“生根”),仿佛斧头的开凿为栈道赋予了生长的根基,使其成为大地有机的一部分。斧是文明的播种者。
“它凿入碑面的虔诚/比墨痕更深沉/是千年风霜的刻度”:
这里将“凿刻碑文”的行为升华。斧凿的动作(物理)被提升至精神层面(“虔诚”)。
“比墨痕更深沉”:斧凿的痕迹蕴含着更原始、更本质、更历久弥坚的精神力量(如信仰、决心、牺牲),超越了后世的文字记述(墨痕)。
“是千年风霜的刻度”:斧痕成为衡量时间、承载历史的天然标尺。它是时间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载体。
斧痕的余温与文明的生长:
“抚摸石上斧迹的余温/那滚烫的豁口/正蔓延成楼阁的飞檐/成木纹中流转的泉水和星光”:
“抚摸”:视角转换至现代。“斧迹的余温”是历史的温度,触手可及,强调精神的延续。
“滚烫的豁口”:将抽象的、消逝的斧劈瞬间具体化为一个“滚烫”且持续存在的历史伤口(豁口),充满能量感。
“蔓延成……飞檐…泉水和星光”:这是诗眼之一,体现了惊人的想象力。
物理的斧口(创伤、起点)演化为文明的成果(“楼阁的飞檐”—建筑、人文之美)。
同时,它流淌进了更精微、更自然的生命脉络:化作“木纹中流转的泉水”(森林的生命力、水土滋养)和“星光”(自然的灵性、文化的光辉)。
这一“蔓延”过程,完美诠释了“开天斧”不仅仅开辟了空间(开山),更开辟了后续文明生长的脉络(繁衍),它将冰冷的开凿,最终导入了生机勃勃的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神性时刻:雷霆万钧与永恒的“创世之光”:
“当雷声在峡谷酝酿/钝重的斧面/突然劈开雨幕/峭壁的断层间/惊现一道/千年前未愈合的凛冽的光”:
“雷声酝酿”:自然威力的蓄势待发,营造紧张氛围。
“钝重的斧面/突然劈开雨幕”:钝重与迅疾形成张力,斧头展现其劈开混沌(雨幕象征)的原始力量。这是重复的开天动作,也是历史的闪回。
“惊现一道/千年前未愈合的凛冽的光”:全诗最强音,将“开天一斧定乾坤”精神推至巅峰。
“惊现”:强调其震撼性与突然性。
“千年前未愈合”:超越了物理伤痕的愈合概念。斧劈山体的巨大创口和精神上的“创世”时刻是永恒的,如同烙印在时空本身。
“凛冽的光”:将开天斧的终极意义凝结为一道纯粹的“光”。
它是撕裂黑暗(洪荒与困难)的创世之刃(开天辟地)。
它是先民智慧与勇气的精神闪光(一斧定乾坤的决心)。
它是穿越千年时光隧道,至今仍能刺破历史迷雾、震撼观者的不朽象征(薪火传承)。
“凛冽”赋予了它一种神圣、不朽、令人生畏的特质。
总结与升华:
意象的炼金术:诗中将洪荒鼓动、山骨松涛、斧刃寒光、凿痕温度、豁口蔓延、劈雨之光等意象有机熔铸,构建起一个从地心到星光、从千年创痕到当下触摸的全景式意象世界。
动态的历史观:历史的痕迹(斧痕)不是静止的,而是“滚烫”、可以“蔓延”,最终“惊现”的。这把“开天斧”是推动时空(“风霜的刻度”)、塑造地貌(劈开峭壁)、催化文明(栈道生根、楼阁飞檐、木纹流转)的永恒动力源。
精神的物化与神化:斧头从工具升华为携带“洪荒之力”和“虔诚”精神的圣器。它将人类最初的“开天”壮举与宇宙初开的力量连接起来,又将这创世之力注入其后千百年的人间烟火与自然流转中。
终极意义:那道“未愈合的凛冽的光”:它象征着人类挑战自然、开创家园的勇气和不朽的精神锋芒。它超越了具象的龙门水都的修建,成为所有“开天辟地”精神与人类文明起源的神话隐喻,是历史长河中永不磨灭的灵魂烙印。
这首诗是献给开山者、建设者的颂歌,更是献给不屈的创造精神本身的神话。它以极富张力的语言,让一把开山斧在当代读者面前,再次劈开了时间与想象的天穹。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