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在晨光中苏醒时
一列绿皮火车穿过故乡的薄雾
豆角藤在篱笆上荡起涟漪
将整个夏天的绿意都晃进了车窗
那些转瞬即逝的陌生面孔
在记忆的暗房里显影成
泛黄的老照片
童年的梦枕着铁轨的韵律
把远方谱成一首无字的歌谣
当列车在站台短暂停驻
我看见旅人眼里的星辰
有的正被初见的风景点亮
有的已映出归家的灯火
每个行囊都装着
比目的地更动人的故事
此刻坐在飞驰的车厢里
忽然与多年前那个
趴在窗前数电线杆的小女孩重逢
她清澈的目光穿过时光
轻轻叩响我尘封的窗
原来所有的出发
都是为了让心灵学会辨认
藏在风景里的故乡
所有的远方
最终都指向同一个方向
那个豆角藤仍摇曳最初的站台
赏析:
《归途与远方》是一首充满怀旧与哲思的现代诗,通过绿皮火车这一意象,串联起时空的流转、记忆的闪回与心灵的归途。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1.意象的巧妙运用
绿皮火车:作为全诗的核心意象,绿皮火车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移动工具,更是承载记忆与情感的时光列车。它连接过去与现在,故乡与远方,成为诗人情感流动的载体。
豆角藤:开篇的“豆角藤在篱笆上荡起涟漪”与结尾的“豆角藤仍摇曳最初的站台”形成首尾呼应,象征着故乡的永恒与不变,成为诗人情感的锚点。
车窗与站台:车窗是内外世界的分界,也是记忆与现实的交汇点;站台则是出发与归来的节点,承载着旅人的故事与期待。
2.时空的交错与折叠
诗歌通过“童年的梦枕着铁轨的韵律”“与多年前那个小女孩重逢”等句子,将过去与现在、记忆与现实巧妙地折叠在一起。这种时空的交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也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沉淀。
“旅人眼里的星辰”既有“初见的风景”的兴奋,也有“归家的灯火”的温暖,展现了人生旅途中的不同心境。
3.情感的递进与升华
诗歌从具体的场景描写(铁轨、车窗、站台)逐渐过渡到抽象的情感表达(“无字的歌谣”“比目的地更动人的故事”),最后上升到哲理性的思考:“所有的出发/都是为了让心灵学会辨认/藏在风景里的故乡”。
结尾的“所有的远方/最终都指向同一个方向”点明了全诗的主旨:无论走得多远,心灵的归宿始终是故乡。豆角藤的再次出现,强化了这种情感的永恒性。
4.语言的细腻与诗意
诗人用“苏醒”“荡起涟漪”“晃进”“叩响”等动词,赋予静态的意象以动态的生命力,使画面更加鲜活。
“泛黄的老照片”“清澈的目光”“尘封的窗”等比喻和象征,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可触可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5.哲思的深度
诗歌超越了简单的乡愁表达,探讨了“出发”与“归来”的辩证关系。诗人认为,所有的远行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故乡,而故乡的意义并不局限于地理上的某个地点,而是心灵能够辨认的“藏在风景里的故乡”。
这种思考与现代人的精神漂泊感形成共鸣,赋予了诗歌更广泛的意义。
总结
《归途与远方》是一首兼具画面感与哲理性的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巧妙的时空处理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现代人对故乡与远方的复杂情感。它既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思考,最终指向的是心灵的归宿——那个“豆角藤仍摇曳最初的站台”。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