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影倒映
氤氲一方深碧的砚台
荷盏盛露
将晨光卷成鎏金的经卷
粉瓣把阳光凝成墨香
莲蓬如紧锁的绿匣
将日月淬炼的沉香
封存为未解的偈语
并蒂莲的火焰
自静寂深处浮升
两盏不熄的灯
在波光间对望
烙下轮回的印记
我们卸下尘衣
走进莲的经脉
每盏斜擎的绿盏
都奔涌着山魂的回响
每缕芳香中
都旋转着星子的微光
当暮色浸透水纹
整座莲海托起
千万只翡翠露盘
接住坠落的银河
最沉的那滴
凝在莲蓬低垂的额心
凝成龙门上空的明月
赏析:
砚池、经卷与不灭的灯——论《龙门水都莲海凝思》中的禅意空间建构
这首诗以"莲"为核心意象,构建了一个层次丰富的禅意空间。开篇"山影倒映/氤氲一方深碧的砚台"即将自然景观转化为文房意象,暗示这是一幅用天地书写的禅意画卷。"荷盏盛露/将晨光卷成鎏金的经卷"的比喻尤为精妙,将荷叶上的露珠与佛经的庄严完美结合,赋予自然景物以宗教的神圣性。
诗人运用多重感官体验来强化禅境:视觉上的"深碧"与"鎏金",触觉上的"沉香"与"墨香",听觉上的"山魂的回响",共同营造出一个可感可触的修行道场。"并蒂莲的火焰/自静寂深处浮升"的意象组合颇具张力,将对立元素完美统一,暗示禅修中动与静、色与空的辩证关系。
诗歌的空间转换极具匠心。从"卸下尘衣"开始,诗人带领读者完成了一次精神朝圣:从外在的山水观察,到"走进莲的经脉"的内省,最终抵达"接住坠落的银河"的宇宙意识。这种由外而内、由实而虚的递进,暗合禅宗"明心见性"的修行路径。
在时间维度上,诗歌巧妙地通过"晨光"到"暮色"的自然流转,将短暂的人生体验与永恒的宇宙真理并置。"最沉的那滴/凝在莲蓬低垂的额心"的结句,以具象的"一滴露"承载抽象的"明月",实现了刹那与永恒的辩证统一,达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禅悟境界。
这首诗最动人之处在于,它并非简单的景物描摹,而是通过莲的意象群,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修行体系:砚台象征修行的准备,经卷象征佛法的学习,并蒂莲象征智慧的开启,最终在银河与明月的意象中完成对宇宙真理的领悟。这种以物喻道的表达方式,既保持了诗歌的审美品质,又传递了深邃的禅理思考。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